临港!临港!上海区块链之都的雄心或从这里启航

算力说

上海远郊的临港,近期因为“特斯拉”和“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再度登上头条。而在区块链领域,临港也不落人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早在今年5月就已落户。随着上海各区争相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究竟谁能领跑,甚至助力上海引领全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呢?

许多人在降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之前,都从空中俯瞰过滴水湖的美景。在他们心中,对于临港的印象可能仅有滴水湖和洋山深水港,遥远而神秘。

但进入10月以来,这样的印象正因许多炫目的名字而改变着。

10月17日,特斯拉宣布以9.73亿元成功摘得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1200亩工业用地,将独资建设特斯拉在美国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10月29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召开。几十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齐聚一堂,其中更是包括了张首晟教授、ShafiGoldwasser教授等区块链领域耳熟能详的名字。

短短数周内,临港从上海远郊的新城变身为全球科学与科技的热土。而在这华丽的舞台上,区块链的戏码能有多少呢?

事实上,区块链产业早已被临港锁定为重点目标。

今年5月25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在上海临港正式揭牌成立。

据算力智库了解,尽管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落户在杨浦湾谷,但该区块链产业中心作为新增板块则落户临港,被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承接,由上海市科委全资控股。

紧随其后是上海其它区县的火速跟进,它们在区块链领域动作频频,声量一浪高过一浪。那么,究竟谁能在上海区块链版图中领跑,甚至助力上海引领全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呢?

上海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尴尬

“现在上海能把区块链基本概念说明白的不超过一万人,五千都难说”,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主任屈林向算力智库断言。

这样的推断反映出区块链仍是小众行业,也影射了上海在区块链领域长期以来不温不火的尴尬。

他表示,区块链如果应用不当,尤其在金融领域就很容易走偏,这是政府不想看到的。上海在金融和其它许多领域都已经非常成熟,面对区块链这样的新事物就不敢贸然尝试。

“上海的试错成本太高,经不起折腾!”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郭宇航则将上海的尴尬总结为“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他认为,上海在区块链领域起步很早,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链都诞生在上海。但由于政策不明朗、缺少大体量资金支持等原因,使得上海逐渐失去了先发优势,甚至出现了很多来自上海的“杭漂”区块链工程师。

随着9月6日“杨浦会议”的召开,上海在区块链领域仿佛进入了快车道。有业内人士向算力智库透露,杨浦区旗帜鲜明地高调支持区块链,是得到了上海市级高层领导的批示。

很快,从杨浦区的湾谷到嘉定区的蓝天经济城,各区都在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说明会接二连三,补贴政策目不暇接。上海区块链从业者们的春天似乎已经不远了。

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主任屈林

只不过,从政策出台到落地,从政策制定到真正适用,仍然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以杨浦为例,尽管“杨浦会议”公布了令人振奋的政策,但具体细则仍未出台。另外,这些政策是否真的能给区块链从业者带来实惠,仍有待观察。

郭宇航认为,上海现在有很多区块链政策,主要包括办公租金、税收优惠、人才补贴等。但是“补贴多”并不一定代表支持力度大,如果政策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效果将很有限。

屈林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政策不是简单的房租和人才补贴。区块链行业比较特殊,目前具有底层技术不成熟、监管规则不明确、金融属性较重等特性,因此政策需要根据这些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制定。”

他对算力智库表示,区块链和传统产业,甚至和互联网产业的性质都不相同,需要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人才都“贴肉”的、成体系的政策,而非简单的政策叠加。

据屈林透露,他正参与起草上海市级层面的区块链产业扶植政策,其中一大原则就是不能把其它行业的政策拿来拼凑。另外,尽管市区两级政府对区块链的支持态度都十分明确,但在具体政策方面仍然会非常谨慎。

临港能否引领上海区块链发展?

身为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的负责人,屈林表示,由于临港有着独特的区位及政策优势,临港将直接执行市级区块链政策。换而言之,临港的区块链政策或将大部分成为上海市区块链政策的模板。

那为什么是临港呢?屈林向算力智库介绍,与上海市区相比临港土地储备相对充裕,并且能进行整体规划整体推进,有利于建设产业集聚区。临港管委会是市政府派驻机构,管委会主任是由副市长兼任,这样的高规格配置有利于协调市里资源。

临港是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承载区,产业扶植政策可以说是全市最优。近年来大批科技企业,特别是智能制造科创企业在临港扎堆,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区块链企业。而区块链作为新兴产业,也将成为临港产业集群的有力补充。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已成为临港区块链的摇篮

据算力智库详细了解,目前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正从人才培养、技术研究、项目孵化、产业投资四大板块发力。

首先,人才培养包括了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普及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中心与香港商学院合作,开设了全球首个区块链DBA(工商管理博士)课程。在社会普及教育方面,中心计划举办百场公益培训,面向普通社区百姓以及办公园区白领。“我们想让大众了解,区块链就是一项新技术而已,无需神化或妖魔化区块链,这叫正视听”,屈林说道。

在技术研究方面,该中心成立了区块链研究院,主要为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应用技术落地、行业评估体系、助力区块链+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其中最有意义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推动国家级区块链评估基地的建设和制定评估体系的标准了,它们有望为政府与市场有效甄别出区块链领域里的“空气”项目和骗子。

目前这一评估体系已获得专利,但屈林坦言:“现在的评估体系是1.0版本,可以看出一个团队的健全度和成熟度,但在产业应用落地层面要评价项目是否靠谱,可能还是要等到2.0甚至3.0版本了。”

如果把人才培养和研究院归结为产业培育,那么在产业落地方面则需要依靠孵化器和资本。

屈林认为,孵化器首先不是简单的解决办公场地。孵化是项目成长的过程,不仅初创期的区块链项目需要孵化,许多传统大企业的区块链项目也是需要孵化的。

在资本层面,屈林向算力智库证实,目前由该中心发起的上海区块链产业投资联盟已经成立,将采取政府出台引导基金并整合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这一模式显然与杭州“雄岸百亿基金”十分类似。

在项目遴选方面,屈林表示,区块链的发展需要贴紧实体产业。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为例,目前已经入驻的3个项目包括了共享汽车、食品溯源等方向,都不是凭空而起的区块链项目,而是在现有实体产业基础上实现的“区块链+”。

据算力智库了解,在区块链专项政策尚未出台的背景下,这些项目都享受现有临港“智能制造”相关政策,主要包括零成本入驻、研发费用、房租补贴、“首台套”奖励等,临港管委会每年补贴总计高达10亿元。

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内的无人驾驶汽车,呼应了其“智能制造”的大主题

由此看来,临港在区块链领域已经有了详细的布局规划,用屈林的话来说就是四大板块相互关联形成了生态。而眼下万事俱备,只欠政策东风了。

如何破局?

然而,对上海这样的成熟经济区域而言,出台区块链专项政策并非易事。屈林也表达了其中的不易:“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政府和企业两者截然不同的身份和位置。”

他表示,政府的难处在于,相关职能部门还在观察区块链这个新鲜事物,同时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不能感同身受。这样很容易造成政策很漂亮,企业却用不上。

对此,郭宇航表示,政府要了解区块链的学习成本很高,缺乏了解就很难推出落地政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合规,也就是在所有相关政策推出之前,如何让从业者能安心工作,免除违法违规的后顾之忧。

的确,该产业在一些方面还处于法律上的“灰色地带”。一旦区块链合规问题得以解决,相信包括扶植政策在内的许多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毕竟,获得政府背书是所有行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正如屈林感慨:“做任何行业都需要有政府支持,野蛮生长早晚出事。现在的区块链就像没娘的孩子,而我们希望改变现状,让区块项目找到政策依托和资源平台,找到真正的娘家。”

本文源自算力智库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