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手繪地圖”裡的扶貧線路

新華社長沙10月31日電(記者柳王敏)圖例、交通線路、貧困戶所在點、全村基本情況、“一對一”結對幫扶名冊……在湖南省東安縣井頭圩鎮廖家村村部會議室,一幅手繪的“貧困戶位置概況圖”格外引人注目。

記者在地圖上看到,兜底戶、易地搬遷戶、預脫貧戶、已脫貧戶等分別用不同的圖例註明,貧困戶名字全部被標註在地圖上,紅黑兩色字體、實虛兩種線路,平面圖上整個廖家村的貧困戶位置概況一目瞭然。

“我們廖家村地形複雜,以丘陵為主,多岔路,快捷入戶找人不容易,村幹部帶路又人手不足。”廖家村村幹部陳海華告訴記者,山區貧困戶無法衛星定位,扶貧隊員來村工作較難開展。2017年他和村裡其他幾位幹部,想到了手繪地圖的點子,“這樣扶貧隊員就能很快找到貧困戶位置了。”

廖家村2017年由三個村合併而成,全村林地面積11000餘畝,稻田面積2900餘畝,山多地廣、住戶分散,有667戶2400餘人。全村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外出務工,2014年識別貧困戶55戶151人,預計到2018年底將實現整村脫貧。

陳海華認為,“手繪地圖”不只是標註出了扶貧線路,對於分析貧困戶位置和致貧原因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比如村東北角這一帶,是貧困戶的集中分佈區,那麼可以判斷這一地區的生產生活環境比別的地方差,在產業幫扶、人居環境改善上,我們也要因地施策。”

如今,廖家村已陸陸續續修了8.5公里通村到組的水泥路,村裡交通狀況極大改善。隨著村裡水、電、網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馬鈴薯和藥材種植等產業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脫貧,“手繪地圖”也跟著繪製出了2018年最新版。“期待有一天我們能繪製出村裡的致富線路圖。”陳海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