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把钱印出来以后是怎么流通到市场上去的?

简丶枫


央行要让印出来的钱流放到市场上去需要通过一些手段,主要有:

1、逆回购。

央行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且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也就是说央行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把钱转给了一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会通过贷款等方式发放到市场上去。

2、兑换外汇。

央行印好钱以后与商业银行进行外汇兑换,这样就可以把人民币换给商业银行,换回来的外汇就形成了我国的外汇储备。以前由于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存在,通过外汇投放资金是主要投放货币的手段,2012年这个制度取消以后占比在逐渐下降。

3、放贷。

央行有很多贷款的工具,如再贷款、再贴现、SLF、MLF等,再贷款是商业银行通过信用担保的方式向央行借款,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把票据拿去央行贴现,SLF、MLF就是商业银行通过有价证券抵押的方式向央行贷款。总之就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把这些钱贷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贷出去实现流通,由于这些贷款的成本是很低,所以商业银行都很愿意去央行贷款。


石门小散


货币供给主要有两个种类,一是央行通过信用创造货币二是通过信用扩张创造派生信用货币。

央行发行货币,可以是直接向市场注入人民币,也可以是通过逆回购等操作向商业银行注入账面资金。

1、直接发行货币。

  央行总行设有一个“发行库”,用来保管“发行基金”。所谓发行基金,就是已经印制好但是未发行的人民币现金;商业银行则设有一个“业务库”,里面保管的是用于日常收付的人民币现金。

  国务院每年会批准一个人民币发行最高限额,然后各个业务库会有对应分配的库存现金限额,业务库库存现金超额的部分,需要交存回发行库;如果业务库库存现金不足,则央行会从发行库调拨现金到业务库,这部分人民币也就此进入流通市场,这个过程就是相对狭义的货币发行。

  总的来说,这种货币发行就是从央行直接把钱调入商业银行,然后商业银行通过现金收付活动,比如ATM取款之类的,将现金交付到个人或企业。

2、 回购

  正回购就是卖出手头的债券,拿回钱;逆回购就是出钱,买入别人手里的债券。

  央行启动逆回购,会购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一般来说是国债,国库券),然后给予商业银行以资金,这部分资金一般是直接调增为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即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核增,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超出法定准备金限额,多出来的部分,就可以从央行提取出来回到商业银行,继续通过信贷投放到市场。这种操作,应该就是楼主的老师所提及的部分,可以理解为央行印钞来替政府还债。印钞这个概念,并不止于印发实物钞票的。

  同理,如果央行觉得市场中货币投放过多,也可以通过正回购方式,将货币从市场上回笼到央行。


坐井观牛


银行有3种类型:1、我们市面上常见的叫商业银行,对个人和社会开放业务,主要业务就是存款和贷款;2、政策性银行,只对某个板块开放,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不一样);3、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只对银行开放,等于是所有银行的妈妈,因此也叫央妈、央行,是唯一具备货币发行权的机构。

货币流通:先由国家铸币总公司下属纸币印刷厂印刷,然后编码进入央行,央行再根据市场流通需求进行货币发行。商业银行平时向央行拿钱不是随意拿的,也是要向央行借钱。商业银行总行就向人民银行总行借款,省行就向省里的人行申请,市行就跟市人行申请,逐级管理。

有时候是商业银行主动申请资金,有时候是被动接收资金,同时央行也会向商业银行总行借钱,那叫逆回购。所有的操作手段都是货币宏观调控的需要。

货币的发行会引发2个结果,第一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发行太多,也叫热钱或者流动性过剩。物价就会上涨,货币就会贬值,引起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央行需要缩紧银根,限制信贷,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率等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会出现第二个结果:市面上钱少了,流动性不足,需求疲软,物价会下降,货币会升值,这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又会降低准备金率,放开信贷、降低存贷款利率,甚至主动投放流动性资金。



一颗星在飞


我真想骂他们。那些自以为是的砖家!马geb。救美国危机,还是救中国自己危机?美国中青年欠债达10万亿美元以上,万亿美元以上逾期。中国自己8百多亿,就说危险?叽叽喳喳,对自家人花点钱就那么克刻!对别人大手脚的出借!成为最大债权国?我想问问8百亿能起多大作用,没有逾期几万亿元都救不了次贷危机!你们sb中sb!为什么中国的成为守财奴成为最大债权国,中国对财富奴性作祟而已。就像家人,家长对自己孩子花8百块就心疼要死!但家长对别人出借,所谓投资就几十万,结果成为债主,家长可能就拿不回投资钱,将变成遥遥无期,但家长对投资总是充满幻想不切实际的回报等待。而对自己小孩所谓8百元小手笔就担心受怕,巴不得不花一分钱似的。请问你敢对你小孩投资吗?小孩可能没什么回报。但能让小孩见识长智学会更多,生活更好。年底又开始突击花钱了,突击花钱投入货币,让市场年均达流通量32万亿以上,才确保人人有饭吃不发生危机。投资,出口,消费,哪方面使经济好?投资短时间取不了效果,投资太多无法变现,导至浪费惊人,比如房地产就是例子,那为什么还投资呢?主要财政突击花钱的计划经济不过是某些当官多收灰色收入,官商捞资本罢了,无非道路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浪费。计划经济取代不了市场经济突击花钱。危机不等人,失业,倒闭,负债问题多了,只有正确选择市场经济突击花钱才是唯一出路。出口?贸易问题打压着,短时间不奏效,要说出口,搞贸易顺差,对内外汇占款,买美债白白送给美国低通胀经济,而留国内通胀经济,国内消耗太重,又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两头不讨好,只给商贸少数人暴富,却浪费全民资源很严重。只剩下消费。唯有国内扩大内需救经济危机办法。财政不在医疗教育等税收去杠杆,且去杠杆太慢,央行要缩表,对于基民收入赶不上支出,负债越来越重。央行此时就要宽信用宽放贷是市场经济的全民有效突击花钱了。目前8百亿逾期算啥?一个企业市值而已。为了维稳响应总理的想法,下面官员必须要破斧沉舟。一万亿逾期都不算啥?只要无息还款都不错了。反正央行记帐而已。美国欠其它国家21万亿美元,美联储为它国记帐而已,反正是不会变现滴。不照就过得吃香喝辣滴。规规矩矩怕犯错就不去做,效果越差,总理会怒火中烧你们当官不好受。做好了。也许总理才会高兴起来。


普通基民一个


大家都在说我国的,我来回答一个美元的发行过程,其他国家类似。

首先美国政府没有发币权,只有发债权,所以美国财政部先经过国会批准后发行不同期限的国债,这些国债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拍卖,没有卖出去的就会被送到美联储,美联储当然是照单全收的。

第二,美联储在收到这些国债后,会给财政部开一个“收据”这个“收据”就是美元,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就是美联储购买了财政部没有拍卖出去的国债,购买的过程就是美联储向外吐出了货币。

第三,拿到美联储的“收据”后政府开始花钱,从而将来自美联储的“收据”投放向更广阔的市场。收到这些“收据”的公司和个人纷纷将其存入自己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上,这就使商业银行拥有了用于放贷的储户的储蓄。

第四,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只需要保留有客户存在银行的一部分储蓄(美联储允许商业银行只保留其10%的储蓄用于准备金)而将其余部分贷出,拿到贷款的人则又将贷款存入其所开户的银行(假设为A银行),这样就增加了A银行的储蓄,A银行在留下10%的准备金后又将其余部分贷出,拿到贷款的人又将钱存入其所开户的B银行,这样B银行也增加了可以放贷的储蓄,可用于放贷,这一过程还可以继续持续下去使接下来的CDEF等等等银行的储蓄增加直到扣除完10%的准备金后无钱可贷。注意,原本只是第一家被存入货币的商业银行获得了储蓄,但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存在使这当初存进去的一笔钱又可以跑到别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这就使得各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账面上的钱都得到了增加,而这些增加的钱被称为存款货币,是会被统计入流通中货币总量的。这就是商业银行体系对存款的放大功能,这个放大倍数粗略估计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在本例中当初当初第一笔存入商业银行的钱经过银行体系的放大作用最后会扩张十倍。

最后,当这所有过程结束后,当初的1美元国债,在美联储和商业银行的密切协同下,已经创造出了10美元的货币流通量。


金融炼丹师


通过借贷方式投入市场,这个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毕竟市场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