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應該如何養生?

中老年人網


關於“養生”,祖國醫學一直注重,早在《內徑》就有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說:“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具,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又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另外,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由以上《內徑》論述可以看出養生包括以下幾點:

1.適應自然界寒來暑往的陰陽變化規律,虛邪賊風,逼之有時。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並且注意增減衣物,適寒暑,不要感受四時邪氣。

2.適當的運用修身養性之法,比如導引,按摩,吐納等調攝精神,鍛鍊身體的一些方法。

3.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暴飲暴食損傷脾胃,氣血乏源;熬夜傷陰,黑白顛倒,陰陽失衡何談養生?

4.修身養性,不妄勞作。不要有貪念,知足常樂,不老力、勞心、不高度房勞,總之不要違背常規地勞動。

5.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也就是做好預防,積極治療原發病,防止併發症。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細節只要你注意了,就是養生,比如:飢不爆食,渴不狂飲;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老醫生開藥方;春捂秋凍。吃人參不如睡五更。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對於中老年人養生,也無非根據以上幾點,具體情況因人而異。中老年人一般臟腑功能衰退,氣血不足,身體素質不好,而且還有的人有很多慢性病等等,所以老年人養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適當進補。老年人由於氣血不足,免疫力低下,一般要適當的根據個人情況,諮詢中醫師,選擇服用一些滋補中藥,比如西洋參、枸杞子、鹿茸、人參、元肉、蓮子、山藥、芡實等,或煲湯、或打粉沖服、或泡茶。

2.適當的運動、鍛鍊身體。老年人身體素質不比年輕人,運動不宜劇烈,宜因人而異,做一些不是很劇烈的運動,比如太極拳、抖竹空、打陀螺、氣功,甚至散步等,都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當然,很多農村的老年人7-80歲了還閒不住,每天堅持幹些農活、家務什麼的,其實也是一種運動鍛鍊,那是長年累月形成的習慣,但是要力所能及,不能過度勞累。

3.注意飲食,不過量,有規律,莫貪杯。老年人脾胃虛弱,消化能力差,飲食要有規律,每餐七成飽即可,不要過量。適當的喝酒可以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一般沒有禁忌的情況下,可以少量飲酒,但是不能貪杯。當然,平素就不飲酒的人,就不要飲酒,保持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即可。

4.積極常規治療已有疾病,做好忌口,防止併發症。很多老年朋友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氣管炎等病,要積極常規治療,防止併發症的發生。並且做好忌口,不要吃不應該吃的東西,以防加重病情。

5.保持樂觀心態,知足常樂。老年人應該樂享天年,保持樂觀心態,不要被瑣事幹擾,更不要過度干擾、操心兒孫們都生活瑣事。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有很多老年人過度操心,反而搞得自己身心疲憊,不利於養生。


最後,給朋友們介紹一些日常簡易的健身養生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叩齒:叩齒,民間俗稱“扣天鍾”。能促進口腔、牙齒及周圍組織的健康,增強抗病能力。

2、梳頭:可以疏通經脈,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增強腦細胞新陳代謝,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消除疲勞。

3、揉湧泉穴:湧泉穴即腳心,經常揉能頭痛、失眠、心悸、咽喉腫痛、性功能衰退、腳裂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因此湧泉穴又有“健身之穴”的譽稱。

4、嚥唾液:唾液能殺微生物有健齒助消化的功能;唾液能消除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唾液還有很好的防癌效果。

(1)如果每口飯咀嚼30次,就可以消除大部分有害物質,有益健康。

(2)養生學者把唾液譽為“金漿、玉液、天然抗癌劑”

5、揉腹:揉腹可調理脾胃,通活氣血等,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提高消化功能和減肥作用,還有治療中老年性便秘、胃潰瘍、失眠、遺精等功效。

(1)揉腹方法:先用手在胃部按順時針方向揉摸,然後在肚臍四周揉摸,再用手掌揉摸全腹,最後逆時針方向重複一遍。

(2)但在飽食或空腹或腹部患有炎症、腫瘤時則不宜施行。

6、揉耳:揉耳就是採用按摩揉捏等手法對雙耳進行物理刺激。中醫上耳部有49個穴位與體內五臟六腑以及各部位經脈聯繫密切,經常揉耳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7、伸懶腰:這個動作相信朋友們都做過,就是伸直頸部、舉抬雙臂、呼吸闊胸、伸展腰部、活動關節脊柱的自我鍛鍊。好處是:(1)能使全身神經肌肉得以舒展,促進機體平衡;促進新陳代謝。(2)防止腰肌勞損,保持健美體型。

8、刮痧:

可以直接疏通人體經絡,改善微循環,排出體內痧氣(毒素)。刮痧也是祖國傳統醫學的一部分,簡便驗廉。

以上這只是我個人的見解,謝謝大家!


春喜祝爾康


我曾經從事過六七年的養生保健工作,也跟過幾個有名氣的老中醫。自己沒什麼經驗,就說說學到的東西吧。

中老年人養生不外乎幾點:

第一、合理膳食。

從飲食的結構上來說,要葷素搭配。儘可能一比三的比例。一份肉,三分素。肉也儘可能吃白肉不吃紅肉。

從飲食多少上面來說。儘可能七分飽。這個標準就是覺得差不多了,但是還能吃。差不多就是七分飽。

從飲食次數上來說,儘可能少食多餐。三頓改五頓。每頓減量。

第二是適量運動。

運動時間上儘可能保持在太陽出來之後。日出而作。

從運動方式上來講。儘可能以步行為主。

從運動量上來說,以身體微微發汗,就差不多了。

第三個要素是戒菸限酒

煙徹底要戒,酒如果想喝,可以喝些紅酒黃酒。量在一天一兩這個限度。

第四個要素是心態平衡。

這個最難做到。建議從三點入手:

不看。別人的事情,不公平的事情,不順心的事情,不看。開心的事情,小品相聲啦,多看。

不聽。別人的閒事閒話,不聽。不公平的事情,不聽。

不說。無論誰的閒事,你覺得不對的事,任何事都是,不說。

做到不看不聽不說,差不多心態就平衡了。

最後一點,適量進補。

老年人終究是身體內消耗殆盡。需要適當地進補。補充元氣,補充微量元素。

把這五點做到。基礎養生基本就差不多。


不惑之年的角度


首先是要從飲食上要控制住。現在的中老年人因為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不注意,經常酗酒、熬夜、吃垃圾食品之類的,等老了到醫院檢查身體發現又是這問題又是血壓高、血糖高的。

所以到老了就要開始養生。平時要多喝水,當然也可以泡一些枸杞,桂圓這些養生茶之類的。飲食儘量要吃清淡一點的,可以吃一些清淡小炒之類的。魚肉當然也要適當的吃一些,但不可吃太多,太油膩就不行了。當然如果想要比較滋補的話就可以經常熬一些補湯之類的,比如雞湯啊,骨頭湯之等,每次吃飯之前就可以喝一小碗。既可以滋補也可以潤潤腸胃,一舉兩得。



鍛鍊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逛公園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在公園裡跑步,練太極之類的。所以想要養生鍛鍊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吃完之後就要出去逛逛走走的,人不常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嘛”。不僅晚上吃完飯要鍛鍊,也不要忽視晨練。晨練可能就是對環境要求比較高,儘量在有樹有水的地方,這樣可以保證一大早吸到新鮮的空氣,對身體對心情都


彭子美食


中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身體被時間的磨鍊,已今非夕比,沒有了少年的活力,沒有了青壯年的體魄,有的是自然老化的器官和骨膜組織,和由於不良生活習慣積澱而成的常見病及疑難雜症。所以對中年人的養生就必須有專用的方法,《內經》中指出“少年求經,中年求髒,老年求腑”和“老從下”之說。胃腸是支撐人存活著的營血衛氣的產出之源,前幾十年的胡吃海喝,造成胃腸過度便用,己留下創傷,造成納食減少,氣血也減少形成氣血雙虧。修復六腑功能就成了重中之重,多種粗糧(穀類、豆類)和養胃補氣血的藥材組成的營養粥是首選,粥為天下第一養胃飲品。喝粥養胃補身子的原因,除豐富多樣的營養和軟爛易消化之外,更重要是喝粥的方法符合了華夏祖先制定的飲食準則,“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也”。調控情志是養胃腸的必要手段,只有愉悅的情志會令全身氣緩肌肉放鬆,大腸及胃正常工作。悲思憂驚怒恐都會令全身氣急肌肉收縮,大腸及胃不能正常工作。西方諺語“一個小丒進城,勝過十個醫生”,“笑一笑十年少”就是此理。人老先從腿上老,氣血不足在面色上顯示在步行上表達。當你步行緩慢不穩時表示胃腸功能減退了,足痿求陽明,當步行跚欄不穩時,就要求治手足陽明胃腸,多產營血衛氣順陰(髒)絡下行至足,再順陽(腑)絡上行分佈全身保證生理功能。為此中老年人的養生一要喝粥,二要愉悅,三要多做吐納之功,四要少有勞作,五要捨得放下寡慾,六要正確對生老病死。


湯谷沖霄


中老年人的生活應該注重保養,平時注意鍛鍊身體,一日三餐不能吃的太飽,如果膝蓋和腰椎很健康,可以每天晚上吃完飯出去溜達溜達,平時多喝熱水,多吃水果蔬菜,雜糧,注重保暖,個人衛生也要注意,因為很多中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所以不要讓病菌有可乘之機。



美髮師小馬克marc


如何養生是個大話題,養生從生活點滴做起,還要依據個人體質,比如有些老人能吃肉,可不影響身體呀?換作另一位就不行了。養生因人而異,就好像中醫把脈,依據個人病理原因開藥方,不像西醫,檢查後統一模式。

養生前提必須身體健康,否則身體虛弱想鍛鍊也渾身沒勁,想幹活卻痛苦不堪。


健康領路第一人


除了不要太累,節奏慢點,注意身體健康飲食更淡點,差不多。


易佳俊媽媽


調理精氣神!


三教之祖


適當鍛鍊,飲食注意營養均衡,最關鍵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火炎焱燚142189401


應該有個好心情,控制三高,多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