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明味精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调味的?你怎么看?

喜从天降168744573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生活必需品。日常的饮食更是离不开这七样东西。中国菜系之丰富,菜品之多,味道之美,与这些美食的调味料密不可分。可以说调味料是中华美食走向世界的大功臣。

我们都知道,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历经几千年,形成了现在的代表性八大菜系,八大菜系之外还有其他省份的菜系品种,八大菜系内部也有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那么,在没有发明味精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调味的呢?

川鲁粤苏湘浙闽徽八大菜系是中华美食的代表菜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菜都是八大菜系之首,而鲁菜能成为八大菜系之首的最大原因就是最早学会了用味精来提鲜,不仅增加了鲁菜的美味度,还使鲁菜名扬天下。

真正使鲁菜名扬天下的是清朝,除了寻常的猪肉、鸡肉等肉食之外,鲁菜中的海鲜也非常有名。据说每位鲁菜师傅都会在腰间拴上一个小皮囊,小皮囊里面装的就是古代的味精,叫做海肠粉。

海肠是胶东特产,属于裸体海参,只有烟台、蓬莱和莱州沿海有少量存在。海肠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在早春的大风浪天气才能捞到。将海肠子晒干碾碎就得到了海肠粉。鲁菜师傅在做菜的时候,捏一小点放入菜肴中,鲜味顿时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其实味精的历史也不过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海肠粉虽然没有味精那么出名,但却是古代鲁菜成为八大菜系之首的最大功臣。曾经有其他菜系的大厨不服鲁菜的地位,说如果他们那个地方出产海肠,肯定做得比鲁菜好。这个小故事也从侧面反映了海肠粉对美食的影响。3


历史风云阁阁主


中国文字大多是会意或者象形字,“鲜”=“鱼”+“羊”。

鲜味就是鱼羊味儿,也叫鱼羊鲜,鱼和羊都是味道比较重的,鱼腥,羊膻,对这种味道的处理融合,出现的就是古老的鲜味。

味精发明前,八大菜系师傅提炼鲜味,使用香料,酒,骨头,肉等,耗费大量时间,调制的鲜味与味精相比,还是淡了很多,但回味更悠远,着重发挥食材本身的味道。

现在工业化食材吃多了,味蕾的刺激阈值越来越高,传统鲜味菜系慢慢没落,川菜湘菜更能刺激味觉的菜系火便大江南北。

古人调味的基础材料,盐,糖,醋,酱料,香料,药材,肉骨头,鱼等,高汤酱汁味道变化万千,比之现在的味精,应该是更加丰富的,传统美食,大部分传承过程中都是没有味精的,那年月味精还没发明出来的。

味精的发明是对鲜味的简化,提取鲜味不必再像过去那么复杂,不用再动不动要熬制几十个小时高汤,更适应了现在快节奏的生活。


古氏春秋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食定离不开“色、香、味”。从先秦时期流行酸味到秦汉时期突出“咸味”,再到唐宋时期“辣味”受宠,最后到明清以后辣椒流入中国,这对饮食界又是一个革命性的影响。


古代人在未发明味精之前,素有“百味之王”的“盐”是众多菜品都离不开的调料。不过盐遇到一些腥味较重的食材便起不了多大作用,这个时候,姜,蒜,花椒,桂皮,葱等等香料便发挥他们的作用了。《礼记·内则》即称:“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兽用梅。”另外再先秦时期还有一个新的味道,那就是酸味,这是一种用梅调制的味道。这种酸味制作的菜肴以及酸味的汤在当时备受欢迎。由此可见,这些调味料在当时掀起了中国美食的第一波革命。不过这些在如今看来在平常不过的调味品在当时可不是一般百姓能够享用的。

到秦汉时期发明了人工调味品,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了酱和清酱(酱油)及豆豉一类的,这一发明,引起了饮食界的剧烈震荡,因为这一调料品的发明,一场新的“滋味”革命开始了,以前那些不好吃的食物用了这一调料的调制一下子变得美味可口。

到了唐宋时期,辣味盛行,在论语中有记载“不撒姜食,不多食”,这可见辣味在当时是多么受欢迎。另外在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带回了蒜,和香菜,人民又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异域风气;再后进来的“胡椒”,这一调味料可谓一直是古人眼里的高档调味品,尤以唐宋人最为崇尚。



最后是明清之后,原产于美洲的辣椒被西班牙商人发现后移植到了欧亚地区,而后辣鸡作为花卉传入中国。对于饮食味道非常考究的中国人很快发现了辣椒的食用价值,这一味道的推出,很快便受到了四川,湖南等地人民的热烈喜爱,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辣椒不食。此后辣味也成为了湘菜和川菜的主打味道。

在没有味精的时期,人们用其他香料进行调制,烹饪出美味佳肴。在今天,味精的发明给菜肴带来的简单的浓烈的味道。不过现今,使用味精的家庭越来越少了。


苏墨子柒


浅谈一二

我们经常所讲的大厨都善于做和用高汤,传统高汤大概是鸡汤骨头汤等文火而成,也有配有部分猪牛及海鲜料的,做法不一,但都有荤腥。那斋戒的僧人和居士们呢?以及素食主义者呢?有个故事是我们老家的真实故事。我们老家有一个名满京城的大厨,因为家族大事回乡,然而却因为缺少银子主家一筹莫展,毕竟那时候鸡鸭鱼肉对百姓而言太贵了。好吧,我们大厨先生就是用白菜萝卜豆腐等,完成了鸡鸭鱼肉等大菜,有型有味,高汤呢,是萝卜汤。巧合的是,好多寺庙的厨房也是用萝卜汤做高汤调味,实在是妙妙妙了~~~

予人玫瑰,文明交流!!


山吟泉涌


没有发明味精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调味的?这也许研究得太细了吧。

这样的事也许只有看过历史书的人,再就是专门研究美食的人,他们可能有点资料能知道。一般来说,普通人是不知道的。

我来想象一下,古代人穿的衣服就没有我们现在人穿都有品味,各种各样的服饰。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电视里面的样式,再就是画像中的服饰。都是千篇一律的,像披上床单一样简单。根本就不像衣服。因为那个时候是不会做衣服的。

就像是调味品一样,那个时候的生活,就是能有吃的就行了,哪个还管什么味道?也许在宫廷宴席上有点不同的味道。也就是中药草类的如五香,桂皮之类的东西。再就没有什么能想象得出来的。


小满577828


中国的饮食文化太丰富了,最有名的调味的十三香,还有很多调料如花椒大料桂皮等。


taoshengyijiu777


烹饪中调料的出现年代是有先后的,只有盐,葱姜蒜,酱料,酒等等逐渐都用于烹饪了,才有可能出现对食物鲜味的极致追求,因此,古代人对食物鲜味的要求没有现代人高,所谓用鸡汤,骨头汤熬制高汤,是清代以后的事情了。


烟雨平生快乐行


从来不吃味精的路过


皮皮鲁不爱吃生姜


豆酱,大豆蛋白发酵分解成谷氨基酸,就有味精的鲜味了,小鸡炖蘑菇,鸡肉的游离态氨基酸和菇类的核苷酸结合,产生鲜上加鲜,还有紫菜鱼丸汤。


清风13911171


海带汤,鱼于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