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跟斗云能飞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他还要走路去,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呢?

山村野外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跟头能飞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他还要走路去,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呢?

这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如来注重的是这个过程。

如果一件事很轻松容易就做到了,这件事肯定不受重视。如果一个物品,你可以轻松获得,这件物品也一定被认为不珍贵。经书也一样,如果孙悟空翻一个跟头就拿回去了,恐怕就是很宝贝的经书也不会被唐朝尊重。只有千辛万苦取回的经,东方的大众才能看重它,爱护它。

当然如来还有别的目的,那就是借此考验一下,唐僧的坚强忠诚度。磨练一下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的个性,以便能够为自己所用。

有些事结果很重要,但在取经这个事情,结果早已注定,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孙悟空等非得千辛万苦保护唐僧去取经的原因。


占礼文化杂谈


唐三藏说了,取经要心诚,但其实我更相信他怕高,哈哈。

开个玩笑,关于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带上师父和师兄弟们翻个筋斗解决问题,而是历尽千辛万苦地去求取真经,其实在西游记原著就已经有了回答。

【第二十二回】

「行者急纵云跳起去,正到直北下人家化了一钵素斋,回献师父。师父见他来得甚快,便叫:“悟空,我们去化斋的人家,求问他一个过河之策,不强似与这怪争持?”行者笑道:“这家子远得狠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他那里得知水性?问他何益?”八戒道:“哥哥又来扯谎了。五七千里路,你怎么这等去来得快?”行者道:“你哪里晓得,老孙的筋斗云,一纵有十万八千里。像这五七千路,只消把头点上两点,把腰躬上一躬,就是个往回,有何难哉!”

八戒道:“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行者道:“你不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不是?”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筋斗方可。”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

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

像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像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是穷历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这里猴子说了两个原因:1、 “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不是不想驮,是完全驮不动。这一回书,八戒让悟空驮唐僧过流沙河,悟空反问八戒,你也会驾云,你怎么不把师父驮过去,八戒说师父肉体凡胎驮不动,悟空说你驮不动,我的筋斗也是驾云而已,如何驮得动。悟空又说了一句话“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芥子”一词本是佛家用语,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佛经 《维摩经·不可思议品》 有云:“藏须弥于芥子,纳芥子与须弥”,这里“须弥”指的是“须弥山”,佛家神话中的释天帝等居住的名山,比喻极其巨大。

唐朝江州刺使李勃,读到佛经上的此句,觉得“须弥山”一座山藏在芥子里,太也夸张了吧,去问智常禅师。智常禅师问李勃:“人们都说你从小喜欢看书,可有‘读书破万卷’了”,李勃洋洋得意:“当然了,何止破万卷啊”。老和尚又问他,你读过的书都放哪里了。李勃指指脑袋,然后豁然开朗。

同理悟空说的“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字面意思,悟空移泰山能轻轻松松,但是叫他携(渡)凡夫俗子却是百般艰难,不是说凡夫俗子真的就比泰山还要重,泰山和凡夫俗子有什么区别,一个是无“意识”,一个是有“意识”,佛家《心经》有云: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佛家渡人达到涅磐,无上正等正觉,是他们的理想。为何凡人难渡,就因为凡夫俗子“心有挂碍,有挂碍故,有恐怖,难以远离颠倒梦想”,“携凡夫难脱红尘”此之谓也。

2、即便是驮得动, 一筋斗扎到了西天,“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延伸一个问题:孙悟空一个十万八千里,为何他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西游记本质上是讲修行或者是修心的故事。孙悟空之所以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其实是飞不出自己妄心构筑的牢笼,佛语有云【即佛即心】,你可以试想一下,当你乘坐飞机一日万里时,你心里的烦恼可曾因此减少一丝一毫,显然是没有的,所以孙悟空永远都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你永远也飞不出自己妄心构筑的牢笼。

所以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唐僧一日万里又如何,依然逃不出妄心构筑的牢笼,贪嗔痴依然存在。他西天取经的真谛不是为了到西天而已,而是通过去往天竺,去历经艰险磨难,去修行,去修心。

我是95后大叔


小的时候看《西游记》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而西天雷音寺距离大唐正好也是十万八千里,那么为什么孙悟空不使用法术一个筋斗云飞过去,而是历经千辛万苦,一步一步走到西天。

《西游记》在明朝时期就是为了反应当时腐败和不公的社会,其实《西游记》的另外一层也是想鼓励人们勇往无前,别无他念的精神。在《西游记》最后如来佛祖让手下两位使者像唐僧索要人事,其实也就是要告诉唐僧经书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

假如说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到了西天,什么没有付出,仅仅是耗费一杯茶的时间,哪和普通书本又有什么区别?

《西游记》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必须付出,而且要有决心,并且意志坚定。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特急新闻


孙悟空拥有筋斗云的本领是一种生存技能,超于一些人之人,是体能。而取经是取的佛经,佛经是用于开解人的苦厄难悲,是一种心性智慧,是智能体现。孙悟空虽拥有筋斗云翻天越岭的本领,在心性开解上还不足。如来让其西天取经取正果是通过实践来化解其内心,增智。借智渡厄,达到身心通达,灵慧。西天是对孙悟空智能的一场修行。也是达到文武全能。文武共通。


圃香


首先 我很佩服你提出这种问题的勇气。其次我同情这样的智商。 他要飞去了,哪还有西游记? 取经,对孙悟空来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毕竟主角是唐僧,他是要陪唐僧去,唐僧不会飞啊。 你如果非要抬杠说孙悟空可以飞去取回来,那你还不如让如来大闹天宫的时候就带过来呢,或者发邮件也行啊


多多62399902


唐僧去西天取经本身就要经历九九八十一劫,方能得到真经,孙悟空会筋斗云又怎样?只不过是唐僧西天取经的一个保镖而已,如果孙悟空直接单枪匹马飞到取经的地方,也不能得到真经!就是唐僧,只要所受劫难没有全数通过也是枉然!君不见,小说最后章节,还差一难,所得经书都被乌龟弄湿许多!故,这个问题不必深究,人生又何尝不是在取经的路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蹴而就,人生又有何意义可言?


奇异门


因为他不是主角!佛祖要的是唐僧步行来取经的打怪升级过程!


木子李说故事


看戏一定要把情节看清楚,他要是飞去了哪九九八十一难就没了,那戏也不要寅了,你们说是吧。


乡村的正义在哪


他要历劫方能成为上神,还得照顾他的领路人。


进口汽车王先生


什么是九九八十一难,你先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