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尸体等了一年之久才下葬,而出殡的当天臭气熏天,这是史实吗?

MAN高苍健


在近代史恶名榜上,或许没有哪一个女人能像慈禧那样饱受世人的咒骂和诋毁,因为在人们心里,西太后早就被定义为丑陋、贪婪和可恶的化身。关于慈禧出殡时恶臭熏天之说,便是在这样的历史情感下缔造出来的。

公元1908年11月15日,在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去世的第二天,七十三岁的慈禧太后也寿终正寝,走完了自己饱受争议的一生。然而,由于没落的清政府要同时筹备光绪、慈禧两人的葬礼,加之皇家礼节繁缛,慈禧的灵柩一直停放了近一年才迁往清东陵安葬。

或许很多人都清楚这一点:提到慈禧的问题,只要是批评指责,甚至咒骂诋毁,都会赢得一片赞誉。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慈禧在人们心中已经是臭了。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慈禧出殡时尸身严重腐朽,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气。而这种传闻,也被搬到了网上,并令人们深信不疑。

其实,慈禧灵柩虽停放了近一年,但由于慈禧临终前进食已经较为困难,加之年迈体衰,存放于棺椁之内的尸体反而并不易腐朽。

关于慈禧尸体的传闻,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除了腐烂恶臭之说外,另有保存完好,并被孙殿英侮辱糟蹋的传闻。当然,以今人的视角来看,这都是诋毁慈禧的两个极端。

其实,慈禧陵墓被盗掘后,已经成为了一具皮包骨的干尸,既没有严重腐烂,也算不上栩栩如生。所以说,慈禧出殡时原本没有难闻的恶臭,墓葬被盗时,更没有被军阀凌辱。

慈禧虽可恨,但终究还是得尊重事实。以上便是我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略作梳理与大家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夕阳下的晚枫


1908年11月,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给日薄西山的晚清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按照传统,帝后下葬不仅礼节繁复,而且还得大摆排场,并且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晚清国库原本就捉襟见肘,再同时筹办光绪和慈禧两场葬礼,自然难以“速战速决”。

光绪虽然是皇帝,但一生并无实权,加之死后绝嗣,更是不太受重视。因此,光绪下葬还算节俭,据说仅花了四十五万两银子。但到慈禧太后这,事情就大为不同了。

末代皇帝溥仪是慈禧一手推上皇位的,因而此时掌权的隆裕太后还真念及了这份恩情,对老太太的葬礼极为重视。当时摄政王考虑到国库空虚,打算节省开支,但隆裕太后坚决不同意,因而只能大张旗鼓地操持。

不高兴,没办法,晚清政府打肿脸充胖子,给慈禧太后筹办了一场十分风光的葬礼。只是,这一行为着实不怎么被百姓看好,甚至也招致了各界人士的批评指责。

有人说慈禧出殡时臭气熏天,其实也是由于心中积怨而产生的讹传,在整个葬礼中,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并没有网络传闻的那样恶臭熏天。

皇室贵胄的棺椁,自然不必寻常百姓的裹尸草席或是劣质棺木,其不仅材质上乘,而且封闭性极强。说白了,干瘦的慈禧被棺椁封闭起来,是不会很快腐烂变质的,而且,即便发生了轻微腐烂,尸臭也很难外传。

当然,其实在丑化慈禧的传说中,还有一则趣闻,说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曾见慈禧栩栩如生,因而顿生邪念,行了不轨之事。

此说虽然纯属杜撰,但就后世整理慈禧灵柩时的记录来看,慈禧是尸体并未严重腐烂,而是基本完好,只是成了一具干尸而已。

所以说,称慈停尸近一年才出殡,一方面是由于礼节繁复,另一方面则是风光大葬需要时间筹备,而且,因为此前有光绪下葬,自然也需间隔一段时间再予以进行。至于恶臭之说,则是一种丑化诋毁罢了。毕竟,慈禧在人们心中,早就恶臭难闻了。


碣石樵子


因为慈禧是清朝末期的西太后,亡故后,要等身体烂稀后,才能下葬。其时,慈禧的遗体,在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徐源泉等人将她的墓穴炸了,开棺后,身体是红光满面,略几分钟后,脸上就呈现黑色,身体化成一堆泥土了。


手机用户54778768481春天


历史总被强奸,总被灵异所左右,因为人就是好奇,就是相信怪异。还有就是吸引眼球。

皇帝包括慈禧一旦掌政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只是因为陵墓出现渗水,才造成无法按时安葬。为此还有主持修建陵墓的大臣遭到处罚。

所谓出殡当日臭气熏天其实是表达百姓对这位老佛爷的憎恨ey而已,并不真实存在。


乐途乐游


不是史实,是无知识的人说的。有脑的人都知道堂堂一国之君,怎么可能让其它气味漏出来呢?在之前的技术水平,早已解决了如此问题了。


手机用户5994689473


一般的达官贵人丧葬都焚烧檀香,将尸臭等气味香走,更何况是清廷的老佛爷。所以不会出现尸臭满天的现象,这是人民痛恨慈禧才编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