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肖晓琳患癌离世,吃什么最容易患肠癌?如何预防?


健康先知道:饮食与消化系统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易增加罹患结肠癌的风险,应从饮食习惯着手,预防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生。

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目前我国肠癌发病率明显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饮食与消化系统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易增加罹患结肠癌的风险,应从饮食习惯着手,预防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生。

预防肠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少食高脂、高蛋白的食物,除此外还应注意少食加工食品及油炸、烧烤等食物,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的摄入,另外还要戒烟限酒。

因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故若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或感觉腹部不适,腹胀腹痛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触及腹部肿块,都应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防患于未然。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关注我的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账号可获取更多健康相关知识,我是您身边的健康管家,如有帮助请点赞支持,如有疑问可评论同我探讨!


薇健康


炎热的7月,前央视美女主持肖晓琳因肠癌辞世的消息刷爆网络,令人扼腕。一时间,健康这个话题再次被讨论,尤其是如何防肠癌。纵观中外,因肠癌去世的名人还真不少,有好莱坞巨星奥黛丽.赫本,中国著名演员李丁,香港政要马力先生,有演艺大咖,也有商政精英。据相关数据统计,肠癌发病率呈连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

肠癌为何如此可怕?

肠癌又被称作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大肠癌的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所以常常被忽视。随着癌变的发展,症状逐渐出现,往往这时候为时已晚。就是这种悄无声息,给了忽视健康的人们致命一击。

肠癌钟爱哪些人?

长期吃肉多吃菜少。爱吃精细主粮不吃粗粮。非常爱吃腌制及加工食品,包括腌菜,蜜饯,火腿,香肠,腊肉等。抽烟喝酒,体重超重或肥胖。久坐不动。一周5天以上吃外卖。

如何预防肠癌?生病或健康不是靠吃或不吃一种或几种食物能做到的,健康的身体依靠的是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可能某种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但仅仅靠几种食物不能达到均衡全面的膳食营养。怎样的膳食结构才能让我们远离肠癌呢?

1. 多吃菜少吃肉。保证每天一斤蔬菜,其中一半为深色绿叶菜。新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镁,钾等矿物质,还有大量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大肠内吸水膨胀,刺激肠道蠕动,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肠道废弃物及时排出,避免了因大量毒素被重吸收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2.主食中一半吃粗杂粮和薯类。一来全谷和薯类的营养素比精制主食丰富很多,二来全谷和薯类中的膳食纤维可作为肠道有益菌的食物,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维护肠道健康。

3.少吃尽量不吃腌制加工肉制品。加工肉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盐,长期吃盐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和胃癌的发病风险,也会给肾脏增加负担。另外加工肉食中含有的亚硝酸盐会和蛋白质分解物胺类物质结合成一级致癌物,亚硝胺。

4.不抽烟,少喝酒。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的有利助剂。烟雾中的有毒物质会透过血液给身体的解毒增加负担。

5.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每天有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果再有一点力量训练就更好了。久坐的人肠道蠕动缓慢,时间长了,便秘来了,肠道也失去活力了。

6.如果体重超重或肥胖,需要减肥。美国癌症基金会的数据,腰围每超出正常范围1英寸(1英寸等于2.54厘米),患癌症的风险增加8倍。中国人的健康腰围:男性不超过85厘米(约2尺6),女性不超过80(约2尺4)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致力于传播营养相关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更多营养科普问答请关注头条号:王秋霞营养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作者删除.)


王秋霞营养师


肠癌的发病率真是逐年增加,从最早我们熟悉的王均瑶开始。据说还有一个真实的段子,说王均瑶去世之后,其妻子嫁给了他生前的司机,司机说,原来我一直在给老板打工,哪知道是老板在给我打工!虽然是玩笑,但足以说明预防癌症的重要性。

肠癌是消化道癌症的一种,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先说说吃什么容易得肠癌,看看那些癌症患者就知道了,他们的饮食特点通常是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膳食纤维。这类人大部分是超重或肥胖的!他们喜欢吃油炸、过油食品,还有吃很多很多肉,包括肥肉;饮食吃的过于精细,比如全都吃精米精白面粉,从来不吃粗粮,不喜欢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菜,不爱吃水果…

是不是有人对号入座了,事实上,人群中的这一类并不占少数。我在写这篇的时候发现我身边就有几个。那对于有这样饮食习惯的人,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肠癌呢?

当然首先就是纠正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增加益生元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比如大豆,新鲜蔬菜,粗粮,薯类等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其次,多喝水,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有助于粪便排出,而不至于污染内环境;

第三,增加运动量,每天进行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

第四,定期做肠镜,筛查。密切关注自身的感受及大便的颜色,如果发现腹痛、大便不成形、大便带血等,都要马上做检查,尤其针对曾经患过息肉的人群。

作者:左晓晶,医学学士,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辽宁营养师事务所首席营养师。


营养百事通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结直肠癌也叫大肠癌,指的是来源于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50 岁以上的中年人,尤其高发。结直肠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许多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

预防结直肠癌,早发现最重要!!!

通过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所以,丁香医生建议: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和一般危险人群,都应该进行肠镜检查。


一、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和一般危险人群呢?

高危人群:

1. 年龄:50 ~ 75 岁;

2. 家族史: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结直肠癌;

3. 有肠道症状(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者;

4. 有癌前病变(大肠腺瘤)者;

5. 以前患过肠癌者;

6.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

7.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

8. 盆腔接受过放疗者;

9. 接受过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者;

10. 肥胖、吸烟、糖尿病、免疫缺陷者等。

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如无异常,每 3~5 年检查一次结肠镜;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一般危险人群:

50 岁以上,但是无肠道症状、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腺瘤性息肉、肠癌病史者等。

建议进行肠镜检查。如无异常,每 10 年检查一次结肠镜;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二、肠镜检查为什么能发现癌症?

理想情况下,肠镜可以看到整个大肠的粘膜表面,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可以直接取异常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癌变。

大部分肠癌是从最初的腺瘤发展而来,这个过程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能在暂未癌变或者早期癌变的时候,通过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的腺瘤,并实施经内镜切除治疗,可以有效地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的发展过程:1. 癌症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腺瘤;2~4. 经过数年的发展,腺瘤发生癌变,并不断生长,最终出现转移


三、肠镜检查痛苦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肠镜检查的不适感已大大降低。检查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胀痛或牵拉的感觉,但只要能够放松、并按照医生的指示积极配合,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这种不适感,并完成检查。

如果对疼痛十分敏感、不能耐受,也可以选择在麻醉的状态下接受无痛肠镜检查。


四、肠镜前的准备

肠镜检查前准备工作的好坏,对于检查的准确性影响巨大。进行检查前,有以下注意事项:

1. 检查前一天吃流质少渣食物;

2. 检查前一天的晚上或者检查前 6~8 小时开始服用泻药,经过数次腹泻,一直拉到水样便没有食物残渣;

3. 如果平时有便秘,泻药排不干净,那么最好在检查前 3 天开始吃少渣食物;

4. 非麻醉肠镜检查前可以喝水,但最好不要再进食流质或有渣食物。


五、检查后应该注意什么?

有些人检查完毕后有腹痛、腹胀等感觉,不必过于紧张,可以轻揉腹部、轻微走动,待肛门排气(也就是放屁)后,即可缓解。检查完,休息半小时再离开医院更稳妥。

做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息肉摘除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能有少量大便带血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假如出血较多,或出现持续腹痛,建议到医院进一步处理。

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肠镜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大肠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希望有患病危险因素的朋友,都能为了自己的健康,尽早去做一个肠镜检查。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人到中年怕肠癌?快去查个肠镜吧!


丁香医生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来回答:

一、吃什么最容易患肠癌?

问题中的肠癌显然指的是大肠癌(下同,不再特别说明)。大肠癌,作为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或多或少和饮食是有关系的,可以说,饮食因素是大肠癌的重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吃什么容易患上大肠癌?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就白了,就是吃肉多,特别是加工肉类(烟熏腌制烤肉等),生活条件好了,吃得好了,吃得多了,肉也吃得多,营养过剩,而粗纤维食物吃得少,也就是那些蔬菜瓜果粗粮吃得少,加上久坐,缺乏体力活动,容易超重肥胖,这些都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所以说,大肠癌算是“富癌”。

二、如何预防肠癌。

预防肠癌,其实就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以降低患风险。这些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饮食方面,主要就是要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等食物,肉类特别是红肉(哺乳动物的肌肉),少吃或不吃加工肉类,比如烟熏肉,腌制肉,烤肉,香肠培根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吸烟,控制饮酒量,不酗酒,不久坐,定期煅炼,适量参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防癌的基本措施。另外,还要积极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和克罗恩病等肠病,这些是大肠癌的癌前状态或疾病。适龄人群和高危人群要主动进行大肠癌的筛查。


肿瘤专科医生


2017年7月央视主持人肖晓琳由于直肠癌不幸离世,不仅仅是名人,每年也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因为肠癌而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对于如何预防这种疾病是我们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肠癌一般指大肠癌,其中包含结肠癌和直肠癌,它的发病率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我国相对于西方国家发病率还是较低的,发病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55-80岁,男性多于女性。

大肠癌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式: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动物的内脏等,低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蛋类、奶制品、海鲜、酒精饮料等,低钙的食物像小米、淀粉类、肉串等可能会促使人类的大肠细胞处于极度增生的状态,形成腺瘤样息肉,最终发展为恶性肿瘤。

2.遗传因素:现代研究表明遗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都与我们的家族密切相关,若家族中有大肠癌的患者,我们应高度注意。

3.高危因素:一般认为一些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胆囊切除术后、情绪因素、大便不正常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化合物等属于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因此,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少吃大鱼大肉,少喝酒,少吃垃圾食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及规律的排便习惯,调节好情绪,提高机体应对各种疾病的能力,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重要手段,值得我们注意。

本期答主:陈泳淼,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饮食因素等。饮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下面我们看看吃什么食物容易患上肠癌:1.烧烤油炸类食物,肉类在油炸和烧烤过程中可产生致癌物杂环胺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刺激肠道黏膜诱发结直肠癌。2.高脂肪类食物,长期超量的高脂肪饮食极易引发便秘,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改变大便中胆酸浓度的作用,可诱发结直肠癌的发生。3.过食温热性食物,所谓的温热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一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最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饮食过热、会损伤、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长期刺激下将诱导组织恶变。4.霉烂食物,黄曲霉毒素已被公认为是最强烈的致癌物,而黄曲霉菌富含于霉烂的谷物、玉米、花生中,该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繁殖,研究发现其可诱发实验动物的多种肿瘤。这种因素是导致亚洲、非洲某些地区癌肿高发的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肠癌:欧洲癌症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提出了预防大肠癌的食物指南:多食绿叶和根茎类蔬菜,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进食复合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多纤维素的食物),保持肠功能正常;摄入全营养食物,蔬菜、水果等低热能食物保持适当调整。药物应用:有文献提出阿司匹林的常规应用可以降低大肠癌发病风险,也有文献报道阿司匹林及非阿司匹林类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降低肠道腺瘤的发病率甚至抑制其向肠癌进展。

养成良好饮食生活行为,积极参与体力活动和锻炼身体,均衡饮食,注意限制饮酒和戒烟,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功能,可以有效的预防肠癌的发生。


药事健康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20年前有较大提升,同时以大肠癌为主与饮食习惯有关的癌症也大幅度上升。那么,吃什么最容易得大肠癌呢?或者说究竟怎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大肠癌的罪魁祸首呢? 答案是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三高”饮食结构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胆汁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转化成次级胆酸,该物质对结肠隐窝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造成不可修复的细胞DNA损伤,这些细胞逐步演变成息肉。肠息肉继续生长可变为腺瘤,而部分腺瘤继续发展可能就会变成癌。研究发现,80%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过来的。“一低”饮食结构促进肠癌的原因又在哪里?原来,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使粪便量增多,稀释肠道内致癌物,促进致癌物排出体外 ,纤维还能可以吸附对肠管有害的胆汁酸盐,如果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不利于肠道致癌物质的排泄。当然,除过“三高一低”饮食结构外,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导致基因突变,也会增加肠癌发生率。



肠癌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确定,但公认的是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有关。近年来国内外癌症发展史告诉我们:西方的高能量、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容易导致大肠癌。因此,应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少吃加工肉制品,有利于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此外,预防大肠癌还需要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对于哪些有肿瘤家族史者应定期防癌体检,尤其是父母等一级亲属有患肠癌病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肠镜检查。对于大肠癌高危人群(家族史、肠道息肉病史、胆囊切除术史、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至少应该做一次肠镜,如果有息肉可以在其未“转化”为成癌的阶段就将其切掉。


肿瘤何大夫


肠癌在美国属于高发癌症之一,而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发病人群年轻化。



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一般都是由一个小息肉不断发展成为癌症(恶性息肉)。

肠癌的发生是与人们长期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分不开的。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久坐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增加肠癌风险的食物

  • 畜肉和加工肉制品,有研究显示,过多摄入猪牛羊肉等红肉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而加工肉制品包括腌制、烟熏、发酵等肉类。这些加工肉类都含有致癌物多环芳氢类。

  • 饮酒,酒精属于一类致癌物,大量的饮酒也可增加肠癌发生风险。

  • 经常吃烧烤也可增加肠癌发病率,经过烧烤过的食物苯并芘的含量会很高。


肠癌的预防,健康的饮食很关键。

均衡膳食合理搭配,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瘦肉的摄入和加工过的肉制品。多摄入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还需要控制体重,保持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


当然预防肠癌还需要定期做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建议50岁以后,每十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有家族史或遗传因素建议更早做筛查。

考古学家~苏娟 (国家注册营养技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王兴国营养师特训班学员、营养科普原创作者)


营养海贼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5年我国各种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一个统计:

15年过去了,最终的癌症新发例数和死亡例数与这份统计差别不大。

从结直肠癌一栏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人口较农村人口而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出了一倍。

可见城市人口较农村人口更容易患结直肠癌。

那么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食物构成方面有哪些不同呢?

经常去农村走亲戚或者常去农家乐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农家的家常饭菜有比较多的蔬菜和粗粮(虽然过年过节时大鱼大肉的量并不亚于城市)。

以我的老家为例,农村人一般各家各户都会自己专门留一块地自己种蔬菜和杂粮。虽然产量不算很高,但是一家人总能吃到大米白面之外的粗粮,食谱得到调剂。而且蔬菜新鲜量又足。

食谱中粗粮和蔬菜很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这是一种吸水后体积膨胀,促进胃肠蠕动的神奇物质。肠道蠕动加快,排便更加规律。不仅预防了便秘和痔疮,而且有利于消化道内有毒代谢产物的排出。如果这些代谢产物累积在肠道内,久了就会诱发正常组织癌变。

另一点,农村相对地广人稀,农民体力劳动也比较多,所以生活习惯也会促进胃肠蠕动,进一步促进排便的规律。

综上,从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的地区分布规律来看,不要吃太多的精制食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这些年,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速惊人,一方面是国家富强了,人民膳食结构快速改变,造成精制食物和蛋白质摄入增多。另一方面也和公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提升有关系。过去,大便带了点血,一般老百姓可能不在乎也不查,导致一些结肠癌没有被发现。现在大家都更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会及时去看医生。再加上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结肠癌被发现的概率也更高了。

中国今日正在发生的事情,20年前也曾发生在日本和韩国。当时亚洲四小龙迅速的崛起,当地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国家富强后医疗水平也会提升。这些因素共同引发了上世纪90年代,日韩两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暴增。

富起来以后不要忘记健康饮食和规律的作息,多吃粗粮和蔬菜,多走路多锻炼,保持好的心态,这些都会让我们的民族更富强而且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