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我当时喜欢看沈从文的书,很佩服,围棋上我最崇拜吴清源

金庸:我当时喜欢看沈从文的书,很佩服,围棋上我最崇拜吴清源

金庸

激烈何须到碎琴?金庸并不完全认同新文化运动之激烈与偏执,对“新文学”作品所走的路子,也有几分期期以为不可。但他自幼嗜书如命,眼前最铺天盖地,最容易接触到的,还是“新文学”。金庸阅读“新文学”作品,数量并不少。“新文学”对金庸小说创作的影响,不必高估,却也不能说是可有可无。

性之所近,“新文学”中,金庸读的最多的,还是小说。小说家中,金庸最喜欢的,是沈从文先生。这在他十五部武侠小说中,不能不留下印记。

金庸:我当时喜欢看沈从文的书,很佩服,围棋上我最崇拜吴清源

沈从文

金庸最喜沈从文小说,这意思,他说过多次。2011年《外滩画报》记者问:“对您文学生涯最有影响的人是谁?于近现代人物,金庸第一个谈到的就是沈从文先生。(“近代作家,沈从文文章写得好。”)随后,才说出鲁迅,还有周作人的名字。记者又问:“谁是您曾经崇拜过的偶像?”金庸答说:“我当时喜欢看沈从文的书,很佩服,(但)也不是崇拜。佩服就可以了。”(《专访金庸:走进查先生的香港办公室》)这话就有些味道了。

自我感觉无论如何努力,总不会达到某人的高度,才自觉不自觉地对此人有“崇拜”之情。痴迷围棋而自知“棋力甚低”的金庸,说他“崇拜”“最崇拜”吴清源老先生。

金庸:我当时喜欢看沈从文的书,很佩服,围棋上我最崇拜吴清源

吴清源

金庸本人,似乎也没完全看破“雅俗之见”。他知道,他也说过,自己的作品在武侠小说中是最好的。当金庸对武侠小说这一文体有信心时,对自己的文学成就便有足够自信。当金庸对武侠小说这一文体的价值有所怀疑时,面对纯文学作家和作品,就很有几分自卑感了。前后的说法往往矛盾。犹疑不定,患得患失。

说对沈从文不必“崇拜”,应该是金庸心中的“雅俗之见”甚淡的时候。至少那刻,他不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及将来的文学史地位低于沈先生。

金庸:我当时喜欢看沈从文的书,很佩服,围棋上我最崇拜吴清源

沈先生,对那些举世崇敬的伟大作家,也是只“佩服”而不“崇拜”的。20世纪50年代,沈从文致信汪曾祺:“拿破仑是伟人,可是我们羡慕也学不来。至于雨果、莫里哀、托尔斯泰、契诃夫等等的工作,想效法却不太难。”

大丈夫当如是也。

可借,写这封信的时候,沈先生已经失去写作的权利。中道搁笔,志业未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