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刘星:黑白谁能用入玄

摘自:新浪博客@三峡刘星的博客

三百精英织锦绣,圣贤到此应低头。历经劫难终无悔,人生如棋说风流。——三峡刘星

尽管是老生常谈,尽管是人人皆知,可是我们不能回避这两个词汇“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在棋局和人生的类比中,我们棋迷从生活的感知中还是有不同的解读,事实上“这一局棋”不会很漫长,在当代竞技体育和快节奏的时代,快棋制的产生成为一种文化传播和体育竞技的必然的趋势。

我们对这些词汇似乎又发现更新的内涵,——假如从围棋的哲学的思想的角度看社会论人生或者从社会的人生的角度看棋局。

侠义刘星:黑白谁能用入玄

记得前不久我和一个北京的文友交流,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金中曰说:“外行看棋属于游戏,内行看棋属于博弈。(呵呵,不 知这样理解是否妥当?)但是这些棋艺因为很多文化人的参与就热闹了起来。作为门外汉的我读文后,感觉那是一种别样风情,那种风情对不懂棋艺的人来说,是有些神秘。但是不论如何,棋与文相连,甚至与娱乐相连,就显得更接近生活了吧。”

当时我是这样回复的:我更多的感动来自你认真的阅读三峡刘星的博文,你的体会很真实,很诚恳。围棋本来就是一种游戏,只不过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围棋的特殊性让围棋的游戏带上了更多了华夏文化的烙印——神秘化、贵族化、情趣化、哲理化。鉴于中国本土没有正宗的哲学定义,而我们的文化思想却从来不缺少对世界的哲理和思辨。而通过琴棋书画等为代表的华夏文化生活,我们的前辈凭借这些道具,探索和思考生活的本真。

而这些探索包括这样一种游戏,那就是围棋。所以,围棋就不单单是游戏的娱乐方式,自内是游戏的探索,这种探索历经数千年的探索仅仅见识了这种游戏的深奥,自外是思想的探索,这种探索从世事如棋、人生如棋这些成语中我们大抵可以看见端的。

就围棋而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零零星星的下了一盘棋,这盘棋到如今仅仅是一个简短的布局,这样的棋局文化还在长考中,尽管用了5000年的时光……需要探索的东西太多太深邃太无止境也……

中国的儒释道思想无疑对围棋的影响力很大,最典型的要算是对日本围棋文化思想的影响力;反过来,这种“棋道和禅道”的文化对围棋的贡献是什么呢?至少吴清源就是一个深有成就的得道觉悟者。

奇妙的是当代中国棋圣聂卫平却不这样以为,棋圣聂卫平在博客上公开宣称:“围棋和什么儒、释、道啊,三十六计啊,各种各样的哲学,没关系!围棋它只是一项深奥的智力游戏而已,对开发智力有益。”

作为游戏,所以我说:“游戏本来就是对自己的挑战,他的永恒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

挑战自己也好,超越自我也好,飞得更高也好,已经早已不仅仅是游戏可以容纳得了的了。所以,我还是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看待我们这个世界,期待用禅道的精髓,而非儒的格言出入我们用文字描绘的这个瑰丽的世界。当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看那些渲染的棋坛典故和传说的时候,我们发现,围棋的游戏从来不仅仅是游戏。这是因为围棋和代表华夏智慧的“儒释道”已经水乳交融了。谁能分得清呢?

日本的小说《名人》和动漫《棋魂》对世界围棋文化的传播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中国,除开聂旋风围棋文化的政治影响之外,因为“擂台赛”的围棋传播和影响其宣传效果,已经开始在中国围棋文化开花乃至结果。对比中,我们饶有兴趣的发现,这三个典型的围棋文化样板他们对围棋的普及和深入的作用是巨大当代。可是,很显然前者更文化更诗性更哲学,中者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更有趣,而后者对围棋文化的影响力显然是很政治。

统观上世纪的中国围棋,也许我们最不能忘记的两个围棋职业高手就是吴清源和聂卫平了。

前者是因为围棋本身围棋体现的那种中国围棋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恰恰最忽视的就是政治、民族、留下千古的疑惑让爱国者耿耿有怀、(部分)中国人十分纠结;——用形象化的比喻恰恰是“人生如棋”一样的那样的耐人寻味,他就站在棋坛的至高点,成就棋坛最瑰丽的风景——叹为观止又余味无穷。

前几年我在和一个朋友谈田壮壮的电影《吴清源》是这样解读的:“握手朋友。你的思考很尖锐,只有吴清源的围棋地位已然定位,吴清源过去的历史该如何评说?至今众说纷纭也。至于吴清源脑子里想什么,心里想什么,也许电影会给我们一个模式解读,至少比较接近真实的当代健在活的棋圣。而中的精神,其超越一切的和谐理念也许本来就超越围棋,也超越国界,更超越狭隘的民族视野。能够从游戏里感悟到凌驾于短浅的“人生如棋、世事如棋”的认识本来就是天才。而第五代导演田壮壮之所以成为一个另类,不仅仅是 因为电影,也不仅仅是艺术。也许唯有回归对艺术的超然,我们才有可能读懂艺术本身。”

或许“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体方圆。”张允的《咏棋子赠弈僧》的预言成为永远的话题。

侠义刘星:黑白谁能用入玄

而聂卫平之所以成就围棋的历史,恰好是凭借一己之力,是适时是时机是棋运和棋力的火山勃发,是中国开始醒来并且崛起的一份宣言书——用形象化的比喻正好是“棋如人生”那样的注释——轰轰烈烈的带有局部性辉煌的涅槃——而这种涅槃播下的种子就是在中国唤醒的对围棋的重新认识、定位、普及和提高的发轫之火种。

临了,还是用三峡牌打油诗一首咏叹、咏叹——

三百精英织锦绣,圣贤到此应低头。

历经劫难终无悔,人生如棋说风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