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带给我什么|潜意识里一碰就慌的那根弦

大J的话

很多妈妈都会和我说,大J,你脾气真好,真有耐心。其实没有小D的时候,我脾气又急又臭;还有妈妈和我说,你绝对是学霸,竟然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其实没有小D的时候,我常常靠小聪明“投机取巧”的。

两年过去了,当初我不断问老天,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是我。如今,我反倒觉得,小D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她的到来帮我反思了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让我变得更好。

我的朋友晓白,她的儿子最近刚刚收到上海最知名的私立双语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很多妈妈估计都能猜到了,真的很牛的一所学校),而我也是最近才得知原来她的儿子也是早产宝宝。于是,在佩服她培养孩子的同时,也特别想了解早产对她的育儿风格会有影响。看看一个过来人早产宝妈的答案吧。

晓白之前是外企高管,有了儿子后在亲子陪伴和育儿上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去琢磨、总结和分享。

早产,带给我什么|潜意识里一碰就慌的那根弦


文:晓白

儿子是33周零四天就跑出来的,但直到大J约稿,问我:早产这个问题会影响你的育儿风格吗?我才第一次认真系统的思考这件事。几番纠结之后,我的回答竟然是Yes!

之所以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是因为儿子虽然比严格意义上的足月儿(38w)早了一个月零三天,但因为出生体重2.4KG、只比足月儿的最低体重少了0.1KG,身长50cm,也符合足月儿的最低身长。

所以在确认他出生时没有残疾、心肺功能正常后,我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再加上他在之后的环节里表现超常,最后只比顺产出院的我晚了一天回家。所以我告诉自己:没问题了!

在后面几年的大部分时光里,我因此在很多地方还是比较粗枝大叶的。母乳喂养到六个月,我才发现儿童保健院的月保我竟然一次还没有去过;在儿子出生的前三年,我正常上下班、每天只有几个小时陪他、也不带他睡觉。可是早产这件事吧,似乎就像是隐藏在我神经里一根弦,现在回想起来、不乏影响。

早产,带给我什么|潜意识里一碰就慌的那根弦


比如我母乳喂养的那六个月,那时候还没有专业的催乳师,月嫂和所有人的观念都是奶越多越好。我又是那种传说中的奶牛,尽管很快停止了所有的催乳汤,每次喂奶后电动、手动、手排轮流上阵,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绑在家里,但是从喂奶的第一个月开始乳腺炎就像大姨妈一样每月准时拜访。

第一次乳腺炎的时候月嫂每次喂奶前都给我热敷、按摩;第二次乳腺炎的时候老公跑遍了广州的药店找芒硝、老妈缝成布口袋每半个小时换一次;第三次乳腺炎的时候发烧到39度多自己完全没感觉、老公回家抱我才发现温度不对;第四次乳腺炎的时候去广州中医院找护士手排,那间治疗室里其他妈妈的惨叫声堪比产房;第五次乳腺炎的时候全家人跟我说真的不要再坚持了,此时儿子五个月、20斤。

这大概是第二次,我告诉自己:没事了!

早产,带给我什么|潜意识里一碰就慌的那根弦


这根弦的下一次被触动是在儿子两岁半上托班的时候。那时候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又高又壮、性格开朗、热爱交际的阳光暖男。上了一年半的金宝贝已经不能满足他的社交需求,于是我们挑选之后、送他去了一个离家近的托班。

之后的事件其实运气有点差,他刚去托班就被一个病毒感冒的同学把嘴唇咬出血、发高烧,那是他第一次用抗生素。在我们后来发现这个托班的监管不力后,火速换了一家、去了一周后他被感染了手足口。从那之后他开始频繁生病,成了瑞金医院的常客。

按理说这是很偶然的事件,可是因为触动了这根弦、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儿子早产?虽然生长指标和足月儿无异,但是一些看不见的指标、比如抵抗力其实比别人差?这样频繁的生病、吃药、用抗生素会不会让抵抗力进一步恶化?

我带着儿子去了和睦家体检,仔细和医生探讨他身体发育的各项指标;那段时间国内的食品安全频频爆出负面新闻,我买了烤箱、面包机、酸奶机、果汁机,尽可能选择进口的食材和自己加工;甚至在过去的三年,我选择的都是高度灵活的工作。而现在回想起来,连这几年工作和业余兴趣的领域都和这个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保险(重大疾病的风险防范)、运动和营养学(提高免疫力)、儿童发展心理学。

经过了这三年他不再频繁的生病、各方面都健康的生长、考入了心仪的小学,我想这是我最后一次告诉自己:没事了。

早产,带给我什么|潜意识里一碰就慌的那根弦


很多在我怀孕前就认识我的人甚至是家里人都觉得,我在有了儿子之后人生和事业的追求有了巨大的变化。有人问我是否预料到这样的变化?有人问我是否值得这样的牺牲?

说心里话,我虽然没有预料到,但既不觉得这样的变化有什么不好、也不认同这是一种牺牲。任何事情若是你的主动选择,就不要用道德或责任来绑架或是包装自己。而人在无意识情况下做出的主动选择,往往要么是这件事有你值得追寻的意义或价值,要么你在过程中收获了自己想要的回报。

所以,没必要去讨论这件事值不值得:人生中的很多事很难量化,每个人受家庭、经历和价值观的影响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也不要问我再来一次、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哲学也不会成为所有学科的终极问题。

早产,带给我什么|潜意识里一碰就慌的那根弦


我只想谈谈这三年最大的一个收获:陪伴孩子是一个绝佳的自我认知、自我修正和自我疗愈的过程。这其实是我们受教育时比较缺失的一个部分,也是成年后相当不容易实践的一个部分。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什么时候人会更需要自我认知、自我修正和自我疗愈呢?通常是在你受挫的时候。小的时候我们跌倒了,爸妈会扶。做错了,老师会教。成年了,遇到困难怎么办呢?如果你足够幸运,也许你会发现一本好书、遇见一位人生导师,带你去开启自我发现的大门;如果你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和驱动、并且找到正确的方法,你也许会有意识的去自我修正和疗愈。

不过更多的情况下,或许因为不自知、或许没有足够的驱动力、或许找不到方法,在人生的大部分情境下、我们不会选择改变自己。亲密关系有问题可以选择离婚、事业发展不顺利可以频繁跳槽、人际关系不好可以和电脑为伴。唯独孩子是不可选择的。公司里下属做的不好,我手把手教三次、不行就请他走人。

早产,带给我什么|潜意识里一碰就慌的那根弦


如果孩子觉得学习很枯燥,你既不能把他扔出门、也不能说那咱们就不学了。怎么办?找原因、想办法,直到找到解决方案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看见自己、反思自己、调整自己。

以前我是个急性子,遇到事通常我是家里第一个跳起来的。现在全家人都急了,我是还能心平气和地找解决方案的那一个;以前我是个完美主义,也因此常常让自己和别人很痛苦。现在我总能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自己舒服的时候也能自然而然地给身边人带去正能量;以前我认为成功的路只有一条,即使不快乐也在那里死撑着;当我战战兢兢的离开那条路时,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

所以我很感激这一切的经历、也很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许儿子的早产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但他是上天和老公给我的最好礼物。

早产,带给我什么|潜意识里一碰就慌的那根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