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邓小平为何要在大别山召开“不握手会议”

「红色记忆」邓小平为何要在大别山召开“不握手会议”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四个纵队12万人马,一路夺关斩将,出奇制胜,将人民解放战争的车轮向前推进了一千里。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必将走向全国的胜利。”蒋介石如是说:“大别山决战,是根绝赤祸,振兴党国之根本大计。”大别山成为国共双方你争我夺的焦点,刘邓大军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会场上响起高亢的歌声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时,周围仅有敌军少量兵力,对刘邓大军构成威胁的,是急追南下的国民党军十九个旅。

  既要开辟根据地,又要牵制打击敌人,刘邓命令一纵、二纵在大别山北部钳制尾追之敌;三纵、六纵迅速向南部出击,抢占南线诸城。三纵连克固始、商城、金寨,进击皖西;六纵进入鄂东,挥戈南下,如入无人之境,直指武汉。

  于是,蒋介石急令二十三个旅分途扑进大别山区,企图将刘邓大军就地歼灭或挤出大别山区,以确保首都南京侧翼的安全。敌军武器精良,人多势众,气焰嚣张;我军远道而来,缺弹少药,十分疲惫。尽管如此,刘邓还是决定在大别山北部摆开战场。

  然而,刘邓大军是从平原成长起来的部队,缺乏山地作战经验。同时,根据地未建立起来,人财物得不到补充,有的指战员不敢放手歼敌,顾虑重重。9月份与敌五十八师的三场战役,仗仗不理想。

  初战失利,直接影响到全军士气。更有甚者,开始一个人两个人逃跑,临走留下纸条,后来整班跑,集体当逃兵。环境恶劣,军心动摇,部队能否在大别山生根,不容回避的现实摆在刘邓首长的面前。

  9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刚刚一个月,在光山王家大湾一间破旧的祠堂里,20多位纵队和旅指挥员挤在一起,谁都没有说话。能抽烟的低头吸烟,不会抽烟的也裹在烟海里,全没往日热闹的气氛。

  刘伯承、邓小平刚一走进屋子,所有的人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靠近门口的人习惯性地敬了个军礼,伸出了双手。邓小平还礼举手在空中一摆,说了声:“仗没打好,不握手了。”

  说着,邓小平径直走到桌前,用灼人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会场:“今天召集大家,开个不握手会议,我想,大家心里非常清楚。”

  刘伯承缓缓地站起身来,那仅有的一只眼睛因充血而凸起:“政委讲这是一次‘不握手会议’,我说这是一次‘安卵子’的会议。我们有的干部缺乏勇气,没有卵子,不像个男子汉。怎么办呢,只好开个会,安上一副。”

  接着,刘伯承用手在空中写了个大大的“勇”字:“这个勇敢的‘勇’字,就是‘男’字头上一顶花冠。没有花冠就像男子汉没有卵子,还称什么勇呢?”简短几句话,令这些血性男儿躁动不安。

  邓小平点燃一支烟,接过话茬:“大别山能否巩固,关系到中国革命的进程。困难是暂时的,是前进中的困难。我们把刀子插入敌人心脏,蒋介石的日子比我们更不好过。因此,我们应理直气壮。《大别山》这首歌,最近没有人唱了,我们在座的每个人从今天开始带头唱这首歌,唱遍大别山,唱出我们的豪情,唱出我们的斗志。”顿时,高亢的歌声响了起来。

  政策对头才有盼头

  1947年冬的一天,邓小平发现村口大树底下围了不少人。上前一看,才知道是两名战士倒在地上,正在抢救。

  邓小平关切地问道:“怎么回事?”

  医护人员回答:“没粮食吃,饿晕了。”

  这一夜,邓小平几乎没有睡。一副扑克,他正过来,翻过去,倒腾个没完。其实,他的心思不在扑克上,他在下一个难下的决心,作一个难作的决定。

  由于部队筹到的粮食越来越少,大多是一些干果子和干菜叶,也只能筹一天吃一天。直属队的战士也有五六天未进一粒粮食,全部吃的是树叶,喝的是野菜汤。昨天饿倒两个,今天又饿倒两个,说不定明天饿倒的会更多。邓小平和战士一样,也是数日不得一饱,半月不见油盐。

  天亮的时候,邓小平奋笔起草了一份文件,而且立即转发给坚守大别山的各部队,这就是后来有过争议的《集粮令》,允许部队向地方和百姓征购粮食,没有现款时可以打欠条赊欠,在没有主人的房屋发现粮食,可以先征用,后补偿。

  邓小平明白,此令一出,会给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敞开大门,可不放宽征粮政策,这支大军就在饿垮,就会崩溃。邓小平权衡利弊,认为只能先征后补,先错后改了。

  敌军重兵“围剿”,多路进攻,刚刚建立的大别山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已经解放的30多座县城相继沦入敌手。地主反动势力猖獗,公开逮捕、杀戮地方干部。

  1947年的最后一天,邓小平政委、李先念副司令员一行翻越30多里山路,来到金寨县漆店区楼房村检查地方工作。

  屋子里很冷,火堆燃得不旺,冒出来的烟十分呛人。李先念低下头,一边吹,一边咳嗽;邓小平也用一本书在旁扇动。

  邓小平拍着手上的炭灰,对赶来汇报的负责人说:“先听你们讲讲,群众发动得怎样?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都可以谈。”县委书记、县长们汇报了金寨各区发动群众建立农会、清匪反霸的情况。他们特地提到在分田、打土豪过程中出现的过“左”行为,应予以纠正。

  原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为迅速发动群众,开始了“急性土改”。有的地方对地主不分大中小,一律乱打乱杀,致使少数贫农也逃向了敌占区,个别地区变成了无人区,少数地方的群众在地富的挑动下,也拿起武器反对解放军。

  邓小平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值得重视。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不一样,过去我们在策略上犯了打击面过宽的错误,不但不利于发动群众,反而脱离了群众。今后,在中心区应暂不动富农的财,在游击区暂不动地主的财,务求团结多数,孤立少数。”

  李先念接着说道:“群众发动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坚持。”邓小平把火拨旺了些,接着说道:“我们已经粉碎了国民党大规模‘围剿’,在大别山站住了。我们艰苦一些,在大别山多背敌人几个旅,二陈和刘司令员在外线就能多歼灭一些敌人。我想,倘若今后战略需要,再抽一些主力部队去外线作战,你们能不能挺住?”

  “困难会多些,但能坚持。”

  “好!承认困难,不怕困难,战胜困难,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有你们这几句话,我的心里更踏实了!”

  1948年1月,邓小平经过详细调查和深思熟虑,向中央写了一份综合报告,提出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应把握的政策界限,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过火行动纠正了,根据地形势开始好转。最后,也正是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驰骋在中原大地上,成为埋葬蒋家王朝的一支主力。

(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