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一部署名朱仲丽的长达二十万字的《江青野史》问世,作者以真实、生动的笔调,第一次不加任何政治色彩的将江青的一生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此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引起一时轰动。

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朱仲丽是谁?谁是朱仲丽?翻开《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现代文学家评传》等专门介绍中国文学史上某一时期有过影响的作家,没有朱仲丽的名宇,我们在漫漫的书海中寻觅,最终在一本富有革命色彩和人情味的《春露润我》一书中,找到了朱仲丽成长的道路,是那么的艰辛,又是那么的幸福。苦和甜掺杂在一起,伴着她从一个天真可爱、眉清目秀的女孩子,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坚强的战士,直到六十三岁才放下听诊器和手术刀,开始用自己淳朴的语言和特殊的经历,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是什么原因使她那握着听诊器执手术刀的手拿起笔呢?

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一九一五年的一天,朱仲丽诞生在湖南长沙市一所苏州园林式的住宅里。朱家,原是明朝吉王的后裔。其祖父是个穷矿工,但生性豪爽、肝胆照人,以骁勇不屈的精神在战场上横刀跃马、出生入死,不曾败阵,因而受到重用,成为清朝大臣。其父朱剑凡,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开朗,关心国家大事,他结识了林伯渠、吴玉章等人后,深受其进步思想影响。回国后,“毁家兴学”,办起了一家女子学校,即“周氏家塾”,这一创新,在当时中国教育界得到广泛赞扬。在教教育兴国和妇女解放运动中,朱剑凡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徐特立、谢觉哉,李富春等革命领导人,共同从事革命工作。朱仲丽,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在童年、少年时代,就有机会与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见面,聆听其教诲,为日后走上社会和选择生活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随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湖南农民运动也风起云涌,在长沙市举行的多次公审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的大会,年龄不大的朱仲丽也挥舞着小旗子,上面写着“国民革命万岁”,走进了游行的队伍。回到家时,父亲问她你知道国民革命成功是怎么回事吗?”这一句话把她问住了。—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十岁左右的她要弄清这个问题,不是易事。她那时是凭着想干革命的一腔热情和积极性,走进了反封建、反帝,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革命队伍。

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朱家上了反动派的“黑名单”,一家人匆匆由长沙迁到武汉。朱家在长沙的园林被反动当局洗劫一空。这期间,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中断,不得不和贫困做斗争。又因父亲患重病,全家人节衣缩食。母亲由前淸总督的闺秀成为一贫如洗的老妈子。朱仲丽也由家里的宝贝女儿成为到处受同学溪落、讥讽的“共匪”之女。在严峻的事实面前,她渐渐地体尝到人间的甜酸苫辣和世态炎凉,也磨炼出她的倔犟、不甘于就此罢休的秉性。在家长的鼓励下,十五岁时,她考入上海同德医学院,并下决心照父亲说的那样,毕业后到革命根据地去当红军的医生,为革命的成功而救死扶伤。

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在大学期间,朱仲丽曾被捕入狱,在敌人的逼供和恐吓面前,她不卑不亢,机智勇敢,虽因年龄小还不能入党,但她为党保守了秘密。斗争的考验、革命的锻炼,使她从一个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为什么革命,到自觉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

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三十年代,宝塔山、延水河,党中央的所在地,吸引着多少有志于投身中国革命的青年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凝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朱仲丽,在革命的形势感召下,毅然辞去南京中央医院的工作,来到了延安,凭着她那高超的医术,与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共过事,后来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王稼祥同志的夫人。

革命生涯得天独厚,大器晚成的著名当代作家——朱仲丽

几十年过去了,在她六十三岁时,从友谊医院院长的位置离退下来,以自己从小打下的文学基础和特殊的丰富的阅历,克服了身脊椎神经痛的疾苦,开始写作。试笔的过程中,她感到“尽管生活中的事一幕幕地在脑海闪现,但当我一握住笔,故事的剪裁、性格的刻画、人物的处理都成了问题。”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经过十年的努力,共创作了二百余万字,以回顾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大革命低潮和延安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战斗的史实为素材,还有自传体小说等。一九八〇年,中国作家协会接纳了这位不平凡的、具有独特之处的作家为会员。朱仲丽,文学界的一支晚开的奇葩,以她那颗无限热爱袓热爱生活、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赤子之心,成为人们喜爱的一名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