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大明王朝1566》是什么感受?

柳育龙


看《大明王朝1566》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始慢慢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由于自小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历史教育,往往过于的两极分化。对于很多历史人物,我们往往以“忠奸”二字去评价他人。比如以明朝为例,严嵩肯定是个大奸臣,戚继光肯定是个爱国将领。

可是一个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都有自己的选择。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嘉靖、到内阁大臣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到胡宗宪、郑必昌、何茂才、海瑞、王用汲等等人物,他们都有自己的难处,也有自己的困难。这才是和我们生活是比较接近。

比如严嵩,所有的大臣都觉得他是奸臣,一味的迎合嘉靖皇帝。可是严嵩没有办法,皇帝需要他他做这些事情,只有这样,他才能做这个首辅。严嵩这些年,维持朝廷的运转可谓是煞费苦心。有些事情,虽然他有过错,但是大明王朝到现在这种局面,绝非他一个人的问题。

也许有人觉得会是嘉靖。可是嘉靖去世以后,严嵩罢黜以后,难道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上台就能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吗?肯定是不能的。

人努力的确能够改变一些事情,但是不是任何事情,人通过努力就能改变的。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另外,我看我了《大明王朝1566》,真心佩服像海瑞这样的人。以前总觉得像海瑞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大本事,只是清廉。

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已经开始工作了一年多。今年估计要结婚,明年还要换工作,还有攒钱买房子。这些让人感受到钱真的是重要。特别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钱,有时候活得真的不像一个人。

由于人工作以后,年龄也上来了,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自己身边的人身上,根本不会顾及到旁人活得好不好。毕竟自己都活得不怎么样。

像海瑞这样,真的了不起。海瑞举人出身,刚开始就是县教育局的局长,哪怕只是混个知县,

按照当时的习俗,随随便便就能过上好日子。他只要走这条路,以后便能够买几座大宅子,娶几房妻妾,给子孙后人留下一份不错的家业,自己也算是光宗耀祖。

可是,他却愿意为那些老百姓争福利,甚至是不惜性命的去争,哪怕自己活得并不好,也要去争。

真心是佩服这种人!!!反正我是做不到的,我是不愿意看着家人受苦,自己也受不了那种苦,毕竟我也是个普通人,更没有那种能力。


历史是什么


我先把《大明王朝1566》的书看完了,然后又把《大明王朝1566》的电视剧给看完了。下面我就谈谈我看《大明王朝1566》的感受:

一,从小说和电视剧本身来说:《大明王朝1566》的书和电视剧是高度的契合,台词基本都是书里面的词语,看起来不容易出戏,而且导演找个演员演的也非常好,不管主角配角演的非常到位,绝对称的上是一部好剧,制作精良。

二,从理解角度来讲:《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对白很多都是只说三分,猜测七分。皇帝和大臣之间,大臣和大臣之间我们在看的时候可能有点难理解,因为我们毕竟离那个时代有点遥远,而且权谋造诣也没有答到那些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老油条们,好在电视剧有一定的旁白,让我们可以较为直白的理解,可以更好的把电视剧看要下去。

三,从观后感角度来讲:嘉靖帝自从嘉靖二十一年遇刺后便住到了玉煕宫,从此不上早朝,追求长生之术,追求无为而治。可是只是表面的无为,时时和大臣们玩猜谜游戏,让大臣们揣测自己的内心,从而牢牢的控制住朝政。而各个官居要位的大臣们也极尽谄媚之事,君臣之间也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一种平衡,苦的只有百姓,直到有一天一个叫海瑞的上了他那个《天下第一疏》,才打破了这种平衡。

四,从得到的启示来讲:一个皇帝做成这个样子,一个国家的臣子做成这个样子,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王朝绝对是个病态的国家,那这个王朝最苦的还是百姓,那最后起来反抗这个王朝的还是百姓,如果不及时纠正,那最终会被百姓抛弃。唐太宗早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想嘉靖帝那时应该多思考思考这个问题,他就不会不说话,让臣子们来替自己背锅,而不考虑百姓的感受啦。

谢谢,自己的一点点看法、感受,欢迎讨论,分享。


震霜秋


第一个感受就是,历史剧还能这么拍,还敢这么拍(曾被禁过),一开头就是御前财务会议,期间穿插周云逸之死,裕王妃生子,紧紧抓住了小编的心,此后围绕三大案、倒严、戚继光抗倭、海瑞上书等事件,剧情跌宕起伏,高潮不断,让人不得不追下去,然后回味了好几遍,逢人就推荐


第二个感受就是,演员全都演技在线,里面人物塑造的太立体太生动了,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嘉靖、嫉恶如仇的海瑞、老谋深算的严嵩、沉稳练达的徐阶、性急如火的高拱、老练圆滑的吕芳……最令人惊喜的还是王劲松老师演的杨金水,令我感叹道,太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的,一改以往影视剧的太监形象

第三感受就是,里面的服装道具好用心啊,台词功底都太强了,看他们彼此辩论也是一种享受



白衣墨非


《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6,试问这么高口碑的国产剧有几部呢?

而且还是一部历史剧,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导演张黎就算没有拍《走向共和》,光是凭这部大戏,就当得起国剧一流导演的境界,这就是实力。

这是一部很慢热很慢热的好剧,当年播出的时候其实反响不大,直到十年后重播,才终于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很多人感叹,好得根本不像国产剧。

要我说,其实也只有中国的导演才能拍出这么深刻的好戏。

有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如果《权力的游戏》的主角跑到《大明王朝》中,保准活不到第三集。

道理很简单,对比嘉靖朝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维斯特洛的贵族们确实太过小家子气。

导演和编剧大抵有两种视角介入这段历史,现代人的视角,古代人的视角。

而全片意象的凝聚,在于一个字:雪!

第一集漫天大雪,内阁会议剑拔弩张,最后一集也是大雪,老皇帝虽然是走了,但京城上空的寒意依然在笼罩,久久不能释怀。

偌大的帝国,早已千疮百孔,帝皇、权臣,这些金字塔顶尖的人儿,先是剥削老百姓,百姓反了,然后剥削商人,商人垮了,社会照样民不聊生。

嘉靖的聪明,奸诈,自负,猜忌,狠辣,无为而治天下,天下一艘破船。

内阁的严嵩父子、徐阶、高拱、张居正,无不是人精,他们太聪明,但当时都困局权力的勾心斗角。

嘉靖说贪官要打,但忠臣也要管,清流浊流都要在,方可制衡。

他一人之家天下,守得固然严实,却可怜了亿万生灵。

海瑞就是看不下去这个混蛋的社会,才发出一声吼,敢把皇帝臭骂一顿。

他是一把剑,一把利剑,出鞘就要见光,杀气腾腾,耿直不阿。

但无论是嘉靖,还是海瑞,针砭时弊看的通透,但全都束手无策,无力回天。

嘉靖有明君的手段,却干着昏君的事情,终究埋下了大明王朝覆灭的引子。

而海瑞所向往的古圣人之法,同样救不了天下,改来改去,照样一锅浆糊。

这是封建王朝的局限性。

雪还是那场雪,人换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神州大地照样天寒地冻。


独狼映画


这里面没有什么正义和邪恶之分,都是在为自己的阵营在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就拿改稻为桑,严党想为皇帝的爱好及国库开支弥补亏空想出来的,在为皇帝干事的同时自己捞一把,也是可以理解,但是不合法,裕王一党巴不得严党搞不成,就拿浙江的老百姓做赌注,让他们再苦一苦,借着改稻为桑的事搞不成,趁机把严党扳倒,殊不知董事长嘉靖皇帝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平衡,钱要挣、仗要打、活要人干、自己的玄修大业还要进行,还要平衡清流与严党的关系,清流是挣不来钱干不了实事的,但是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嘉靖皇帝内心的世界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老子想过几天清净日子搞点个人爱好就那么难吗?

海阎王、海笔架出现了,企图以一人之力为百姓争取生存的权利,不能说他输了也不能说他赢了,让皇帝以无可奈何的态度默认了他的所作所为。黄锦与陈洪的斗争充分体现了嘉靖皇帝特点要你就是干活的,就是一双手套,干完活就该扔了!黄锦是嘉靖皇帝在湖北当藩王的贴身小太监,关系不得了,所以对黄锦尤其照顾。

改稻为桑在历史不是一件真实的事件,但是这件事跟英国资产阶级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圈地运动如出一辙,反应出来了在明朝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真实状况,沈一石就是一个资本家在君权和官僚的玩弄中破产死去。先聊这么多吧!


幻影骑士24757029


做人难,做大明朝的子民更难,做大明朝的官员难上加难!

我看《大明王朝1566》的时候,还是十几年前。第一眼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为它近乎电影的画面质感所震撼,但很快就发现,这样的质感,更加加重了本片的沉重。

太沉重了!这部戏里面的每一个人,活得都好累:官员互相倾轧,太监伴君如虎,王爷如履薄冰,就连皇帝本人,也是算计来算计去,殚精竭虑。所有的人,在强权面前都只有唯唯诺诺;每一个人,稍微算错一步,就是人头落地。

权臣不像权臣——严嵩秉政二十几年,看似权倾朝野,实则时时刻刻身家性命都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

忠臣不像忠臣——海瑞并非传统形象中的书呆子,只会刚直不阿,而是“智忠”,照样有手腕,照样有谋略。世事艰难,看看忠臣都被逼着做了什么!

小人不像小人——太监的形象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好,在这部戏里也不缺坏得流油的太监。但是却有那么几个太监,看着那么让人心疼。

太子不像太子——太子早死,裕王本该递补为太子,但是嘉靖皇帝迟迟不表态,裕王一家只好战战兢兢,从王爷到王妃,从大人到孩子,都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话。

皇帝不像皇帝——嘉靖当了四十几年皇帝,却更愿意求仙修道。他看似不理朝政,放任严嵩,实际上大权始终在他手里攥着。所有人都没有逃出他的手掌心,可是其中的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简直不似人间!

这戏剧情沉重,人物厚重,情节波谲云诡,节奏跌宕起伏。看这样一部戏,观众也会很累。难怪十几年前上演的时候,并没有火起来。

但是如果真的看进去了,那真是一段奇妙的观剧体验——只是不敢说“酣畅淋漓”,因为这剧看得真让人难受。

这是一部可以引发人持久思考的剧。这部剧虽然像上面一再所说,是那么“沉重”,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那么真实。

这里的真实,并不是说史实层面的真实。事实上,本剧很多情节、人物与历史并不相符,如果较起真来,那么也难脱“戏说”的帽子,顶多算是“严肃戏说”吧。

这里说的,是人性上的真实。中国社会,太庞大,太复杂,人性的善恶美丑在这样庞大的舞台上,几百上千年地“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人世间的这些勾心斗角,从来也没有少过,而在这其中表现出来的人性,也是那么的鲜明。这就是本剧成功之处。

总之,这部剧是沉重的,又是成功的。它看着让人难受,又是那么真实。看完这部戏之后,我只想打开窗户,望着窗外,心中涌起无言的呐喊:幸好我等不必生活在那样的非人间!

以上。


轩辕十四Rex


我在看第一遍时,给我的感觉是真好看,真他妈聪明,演技真好。到看第二遍时才体会人物的层次跟格局真的相差太多,当皇上的,当首辅的,当太监的,当各个官位的,各个所站的位置不一样,各个的眼睛看到的都不同,导演编剧真牛B,也就是上印的时代不对,才埋没了这样的好剧,看一部好看的电视据就跟看一本很好的书一样,导演跟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故事,第一层看到了好故事,第二层看清楚的物之间的关系,第三层再看看环境背景,大家都身在局中.......


雨点比较小


剧集还未看完,但是剧中人物全都是老戏骨,包括皇帝,贪官,各级官员等,演技大赞!剧中充分呈现给观众明朝1566年前的政治生态和人物生活。借古论今,很有意义,个人看了三分一剧情,觉得这是难得的国产反腐大剧,现代有人民的名义是比较出彩的,古装政治,反腐剧,我只推荐大明王朝1566。


聚星灯配


这部好剧能在反腐的当下重播,也是其火的原因。嘉靖朝处于明后期,对于整个帝国的走势起到决定作用。这段时期的明朝犹如一台惯性运转中的机器,每个部件都磨损了,但是换不了修不得,因为操作机器的人也做不了主。


剧集虽有虚构,但是历史脉络把握非常到位,历史人物刻画非常深刻,尤其是皇权、内阁及社会阶层矛盾非常写实。嘉靖的高深权谋,驭人之术在明朝皇帝中首屈一指,可惜作为皇帝除了权谋外,文韬武略略逊一筹;海瑞的个人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犹如堂吉诃德一般在明朝士大夫中宣扬坚持纯粹的儒家治国理想;内阁权力争斗严嵩、徐阶及张居正的权力交替非常精彩,阴谋阳谋处理的非常到位。难得一部好剧。

虽是历史剧,更像现代剧。


冬虫可语于冰


《大明王朝1566》是我看过最好的历史剧,没有之一。当时13年,《大明王朝1566》还没有火,我实在看完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之后》偶然发现这部剧的,感觉这是一部用艺术为史实服务的电视剧,看完只能感觉历史在自己脑海中再现了。关于剧情,是从唯物史观、大历史观的角度去讲述的,改变了以往很多历史剧的英雄主义现象,这是人民的历史,而不是帝王的历史。从小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海瑞对于修身圣贤的追求和执着,赵又汲良心未泯却又管道老练,胡宗宪胸怀百姓大智大勇夹缝与嘉靖、闫党、太子之间,杨金水在东窗事发前后的巨大反差,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百态人生,嘉靖常年修道却智慧过人,看看掌控者天下,予生予死,全在一言,宫殿布置充满神秘气息,与明朝中后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呼应。一言难尽,这样的电视剧要收藏,时常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