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力,集聚全球創新資源

——168家新增新型研發機構逾三分之一引入國際團隊

40年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成就就是創造並不斷增強我們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在外向型經濟發展大潮中,利用外資,南京未能拔得頭籌;進入創新時代,利用“外腦”,南京已挺身闊步邁向前。

今年1月,南京宣佈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繼而出臺一攬子政策,包括“1+45”創新政策、優化營商環境100條,力度之大備受各界矚目,一批高端資源要素加快向南京匯聚。1-9月,南京新增168家新型研發機構,其中53家引入國際團隊,全市新增科技型企業近2萬家,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28.3萬人,國際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量增長135%。在最新一期長三角城市群科技創新驅動力城市排名報告中,南京綜合得分第二,科技創新績效指數居第一。

改革開放新時代,如何在全球配置資源,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構建自主可控先進製造業體系,南京實踐帶來諸多啟示。

借“創新大腦”發展高端產業

這個秋天,南京“國際範”十足。9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率團訪問瑞典、英國、以色列,簽約推進一批項目,包括以色列亞洲商會中國辦事處、魏茲曼研究院耶達公司在中國設立首個技術轉移中心、海創匯離岸孵化基地等。考察團還將歐亞之行所得總結成六點啟示刊發在當地媒體,讓更多南京人對建設創新名城有了新認識。

進入9月,全球服務貿易大會、中國人工智能峰會、南京市長國際諮詢會、中國南京國際軟博會、世界智能製造大會、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一個個由全球頂尖專家構造的國際景象中,南京密集捕獲世界前沿信息和啟迪性建議,更重要的是,一批批國際機構由此選擇在南京開創發展新格局。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菲尼克斯電氣集團和南京江寧開發區等簽約共建中德智能製造創新中心。

今年3月,南京江北新區與英國劍橋大學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這是具有800年曆史的劍橋大學唯一以校名冠名的海外科創中心,中心將在5年內引入至少20個頂尖科研團隊,集聚近百名一流創新人才。

產業、環境、人才與國際同頻共振,是國際化的高級階段,南京聚力發展影響未來的新科技新產業,圍繞“兩個自主”,聚焦關鍵技術,在開放合作中提高全球創新資源配置力。

借龍頭企業臺積電的發展之勢,南京市明確將集成電路產業打造成產業地標。江北新區引進Synopsys、Cadence、ARM等全球配套服務企業,滿足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所需,並與全球半導體大腦——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香港應科院等頂級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江北新區目前已集聚140餘家集成電路企業,涵蓋產業鏈上下游全部環節。

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工智能企業超過80家,其中30多家有外籍專家團隊加盟,這裡已集聚4000多名人工智能領域研發人員。

全球總部設在南京的造車新勢力拜騰,管理層中半數曾在寶馬、特斯拉等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公司擔任高級職位。拜騰南京研發總部協同設在美國硅谷和德國慕尼黑的研發中心,借力黑莓、Aurora等全球領先技術公司,共同打造繼手機之後改變人類生活的智能移動終端。拜騰身後有南京的鼎力支持,而這座城市的目標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躋身全國前三。

以市場機制集聚全球資源

南京堅持走市場驅動型創新的路子,堅持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並舉,鼓勵扶持企業走向創新前沿,一批創新主體躍然而出,搶佔國際創新陣地。

10月10日,天加環境公司和SMARDT在天加南京總部簽訂併購協議,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SMARDT創造了全行業冷水機組壽命同期運行成本最低紀錄。在併購SMARDT之前,天加已併購美國普惠公司的低溫發電系統。通過併購,天加有望發展成節能產品和服務領域的世界頭牌公司。

南京首批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江蘇MEMS智能傳感器研究院在歐洲成立分院,與德國國家微系統傳感器研究院合作研發,將工業級壓力與差壓傳感器核心芯片引入國內,進行二次開發,掌握了該項技術的國際專利與所有權,提升了國內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南京還有一批企業通過收購獲得控股權,加速國際創新資源集聚。今年3月,南京海辰藥業聯合國內合作伙伴,發起對意大利內爾維亞諾醫學科學集團(MMS集團)的收購。MMS集團的控股權已移至中方,成為由中方控股的新藥研發集團。這次收購是中方資本首次整體收購境外具有集群創新能力的藥物研究所,我國新藥研發實現與國際創新資源深度對接。

越來越多的南京企業從依靠“國外市場”走向利用“國外大腦”。南京熊貓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在南京開發區和日本東京設立雙研發中心,開發出新型耦合系統振動控制算法,南京熊貓將這些技術直接產業化,該公司的多項工業機器人性能產品達國際先進水平。

闢多元渠道直通創新最活躍處

既瞄準創新超級大國,又重視科技大國,同時加快開拓以色列、瑞典等關鍵小國,南京不斷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10月22日,南京江寧開發區與招商蛇口簽約合作建設諾獎小鎮,雙方攜手面向全球吸納頂尖人才和頂尖技術。成立兩年的諾獎小鎮累計引進諾獎得主8人、菲爾茲獎1人,今年引進外籍院士5人。諾獎小鎮所在的江寧開發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在園區高端人才中佔比近60%。

南京各園區暗暗拼“人才”,拼“創新”實力,全市呈現出“一把手”抓創新,各類資源向創新集聚、創新成效初現的濃厚氛圍。南京的園區已在硅谷、倫敦等地設科創中心。很快,南京將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設立“南京人才驛站”,為全球人才來寧創新創業提供“一站式”“零距離”服務。

用好全市53所高校、眾多科研院所、70多個國際友城、海外科教界華人等多方力量,南京織密開放創新信息網;用制度、機制保障創新名城建設落在實處,南京成立實體化推進辦公室,全市12個板塊和15個高新園區分別重點對接一個國家和地區,緊跟世界創新腳步。

面向未來,南京致力於建設開放氛圍最佳、創新效率最高、樞紐功能最強、知識產權保護最嚴格、營商環境最優的“五最”城市,不斷提高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當一座城市千方百計深入世界創新最活躍的地區,不惜百轉千回去接近全球最具創造力的人物,這座城市的發展活力值得期待。--轉自新華日報

南京發力,集聚全球創新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