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王”上海莱士遭围猎 两大股东陷债务危机难脱身

“血王”上海莱士遭围猎 两大股东陷债务危机难脱身

昔日“血王”上海莱士(002252.SZ)正在遭遇上市1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场股权危机。

12月7日,在宣布了中国医药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并购案之后,停牌长达9个月的上海莱士终于复牌,但却遭遇市场的持续看跌,公司股价出现10个跌停板。截至12月24日收盘,上海莱士报收6.46元/股,跌幅7.98%,总市值达321.36亿元。

而在上海莱士股价低迷之际,资本市场对这家血液制品巨头正虎视眈眈,许多手握巨量资金的机构和投资者人试图抄底进入。

“由于国家政策高度管制,血液制品行业至少还有10-15年的黄金期,目前上海莱士在资本市场遇到的困局,并未波及到公司生产和业务层面。”一位熟悉血液制品并购的资深市场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莱士是1988年成立的中外合资血液制品大型生产企业,于2008年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目前,在上海莱士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外界亦在关注公司两大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如何“解套”。这场危机未来如何化解,仍待观察。

抄底“血王”

12月21日,股价遭遇腰斩的上海莱士终于等来“援军”。

当日开盘后,即有巨量撬板资金蜂拥入场,集合竞价阶段竟然以接近跌停价成交了128.9万手,成交金额逾7.7亿元,最终总成交金额高达21亿元。

截至当日收盘,上海莱士股价报收7.02元,涨幅3.08%,换手6.44%,振幅17.47%,总市值达349亿元。在股价方面,相较于复牌前的19.52元,跌幅达64.04%;市值方面,相较于复牌前的接近千亿元,蒸发逾600亿元。

在公布了交易金额高达390亿元的天价并购案之后,上海莱士于12月7日复牌,当日即出现跌停板,报收17.57元,并在12月10日-12月14日连续5个交易日内连“吃”跌停板。

12月17日,上海莱士再次暴跌10.02%,股价回落至“个位数”9.34元。接着,连续3个交易日,上海莱士又 “吃”下3个跌停板,最终在12月20日,报收6.81元/股。

早在上海莱士开盘之时,上述资深市场人士就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血液制品行业普遍认为上海莱士的估值太高,预测目标价是6.8元/股左右。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上海莱士“露出”底价之后,引发市场追捧,有资金试图前往抄底。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12月21日,已有来自深圳的小部分资金涌入上海莱士。根据龙虎榜数据,上海莱士当日成交额中,买入总计达1.85亿元。买入前五席中,第一(买入金额5307.74万元)、第三(买入金额3102.55万元)、第四(买入金额3091.99万元)以及第五(买入金额3012.09万元)均系来自深圳的证券营业部。

此外,卖出总计达6.03亿元。前五席中,第一(卖出金额1.17亿元)、第二(卖出金额1.70亿元)、第三(卖出金额9222.81万元)、第五(卖出金额1.40亿元)均系来自北京的证券营业部。

综上来看,当天的买卖净差达-4.18亿元,且资金来源颇为分散。上述资深市场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买入坐席中的前五名成交金额这么小,这说明试图想匿名的人士在接盘上海莱士的股权,对方并不愿暴露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上述资深市场人士看来,目前上海莱士350亿元左右的市值还是偏高,“如果业内人士购买,估值不会超过300亿元”。

从目前来看,还无法完全判断到底是哪一方的资金进入上海莱士。“如果上海莱士的股价继续下跌,我们有可能介入购买。”上述资深市场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其所属的公司对上海莱士颇为青睐。

虽然上海莱士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较差,但业内仍认为这是一家极好的血液制品“标的”,中外各路资本方均对这一“香饽饽”垂涎三尺。

西班牙血液制品企业Grifols, S.A.公司(以下简称“基立福”)即是其中一例。就在1个月前,11月22日,上海莱士披露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或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约50亿美元(折合约343亿元)并购基立福全资子公司Grifols Diagnostic Solutions Inc.(以下简称“GDS”)100%股权。

这笔交易一旦完成,基立福这家欧洲血液制品巨头将成为上海莱士的战略投资股东。

“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显然希望能够早点脱手,这次试图引入基立福,实质上就是这样的一种表现。”上述资深市场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两大股东退出上海莱士应该是迟早的事情,目前完全退出恐怕无法实现,肯定要引入一位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将股价拉高后再慢慢退出,这样才能最终全身而退,否则压力太大。

据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解,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正在对外询价,试图转让一部分各自持有的上海莱士股权。

“从目前来看,如果想在上海莱士内部获得话语权或者成为控股股东,所需付出的代价将是百亿级别。”上述资深市场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大股东危机重重

眼下,最受煎熬的莫过于公司的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由于高比例质押,其所持的部分股权已出现平仓、违约等情况,公司恐出现控制权危机。

据上海莱士公告,12月21日,科瑞天诚的一致行动人科瑞金鼎获悉,其质权人申万宏源(代表“申万卓越七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金元证券、国泰君安已于当天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减持公司股份1086.90万股、60.30万股、125万股,合计1272.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6%)。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申万宏源、金元证券、国泰君安方面分别以6.18元/股、7元/股、7.05元/股的价格成交。前二者的成交价比上海莱士12月21日的7.02元收盘价还低。

“本次减持为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科瑞金鼎的被动减持行为,科瑞天诚及其一致行动人一直与债权人积极沟通协调,将会根据债权人要求,进行债务展期、筹措资金、追加保证金或抵押物等相关措施防范平仓风险。”上海莱士称。

而在前一天的12月20日,申万宏源(代表“申万卓越七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国泰君安就已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减持上海莱士股份100万股、1万股,合计1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减持价格为6.81元/股。

同一天,科瑞天诚在申万宏源开立的融资融券账户因低于维持担保比例而被平仓处理,申万宏源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上海莱士股票1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6%),减持价格亦是6.81元/股。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科瑞天诚方面的此次被动减持源于12月8日、12月12日。彼时,上海莱士披露《科瑞天诚及其一致行动人存在可能被动减持公司股票风险的预披露公告》,科瑞金鼎质押给申万宏源的5901.30万股、质押给金元证券的2221.20万股、质押给国泰君安的6662.10万股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因部分金额逾期构成违约,存在被动减持的风险。

同样是在12月21日,类似状况再次出现。

据上海莱士公告,当日,科瑞天诚质押给天风证券的6937万股上海莱士股票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因股价低于平仓线,且未能履行补仓义务而构成违约。

“鉴于前述情况,如科瑞天诚与天风证券未能在近期达成一致,天风证券将有权对质押的标的证券进行违约处置,可能导致科瑞天诚被动减持。”上海莱士称。

12月24日,上海莱士开盘后,在集合竞价异动,盘中一度大振,截至午市收盘,报收6.71元,跌幅4.42%,总市值达333.80亿。

尽管股价持续下跌,且出现质押式回购交易因部分金额逾期构成违约和一系列平仓危机,控股股东的股票遭遇被动减持,但上海莱士依然坚称:“本次被动减持,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实质影响,也不会直接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事实上,上海莱士的股票早已不是两大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所能左右。截至2018年12月20日,科瑞天诚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质押所持有的上海莱士股份达17.45亿股,占其所持上海莱士股份的96.01%,占上海莱士目前总股本的35.08%。

截至2018年12月18日,莱士中国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莱士共持有上海莱士股份1,7.37亿股,合计质押所持有的上海莱士股份1,7.28亿股,占其所持上海莱士股份的99.48%,占上海莱士目前总股本的34.74%。

当前,在消息面上,上海莱士亦遭遇不利局面。近日,上海莱士在互动平台上答复投资者有关华南地区销售额下降的问题时表示,2017年公司华南地区营收4.4亿元,同比下降63.11%,主要是由于国家医药流通政策调整,公司原先的销售模式已不适应“两票制”的要求,正在探索从以往的华南区域总经销模式向商业渠道销售与医院终端市场销售并存的模式转变。

而在此之前的10月28日,上海莱士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2亿至-9.61亿,同比变动-245.00%至-215.00%,生物制品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7.80%。

“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公司证券投资产生较大损失,这是导致净利润亏损的主因,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将大幅下降。”上海莱士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