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美国空降兵不搞“人车一体化空投”?

2018年6月初,俄罗斯宣布载人战车空降的“瓜田”系统已正式通过测试,可以满足俄军实用。在7月中旬的宴席中,俄军从1800米高空空投了载有3名空降兵的新型装甲输送车。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仅有的“战车带人空降”例子。为何全世界只有俄军一家有此技术?

为啥美国空降兵不搞“人车一体化空投”?

在现代化战争中,伞兵是一支精锐特种部队。用运输机将部队送到敌军防线后方。随着蓝天绽开朵朵伞花,大批精兵从天而降,夺取要地,真是威风凛凛。

然而这只是电影上的印象。实际上伞兵是很苦的。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在敌人四面环视之下,进行无后方的作战,缺乏补给,也缺乏重武器。毕竟,就算运输机的容量够大,但如何能把大型武器从天上投放下来?二战中,美军和英军都研究了用滑翔机运载坦克降落在敌后的作战模式,但对于其他更复杂的地形,滑翔机无法着陆而只能伞降的,伞兵们将被迫用随身的轻武器去和敌人的火炮、装甲车辆乃至主战坦克搏杀。以小打大,往往使这些精兵良将,仅仅因为重火力的缺乏,就遭到大量伤亡。

因此,对二战后的各大军事强国而言,如何为伞降部队配属更强大的伴随武器,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随着伞降技术的发达,到冷战中期,不少国家都已经研制出对装甲车辆和轻型坦克进行伞降的技术。一般而言,就是用专门的运输机和降落伞,将战车进行伞降。

为啥美国空降兵不搞“人车一体化空投”?

一般而言,战车的乘员是不会坐在战车里伞降的,而是在战车已经空投之后,再另行用降落伞降落,即“人车分降”。待到乘员落地之后,奔向自己的战车,登车并且进行整备,然后投入战斗。

这样的好处主要是流程简单,而且伞降的风险较小。毕竟战车的空降是比单人空降复杂得多的操作,出现危险的概率也更高。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就是士兵在伞降的时候,没有装甲的保护,而是悬在空中,这种慢悠悠的活靶子很容易遭到敌军火力杀伤,尤其是射速快、穿透力小的机枪等轻兵器,对伞兵是致命的。其次是乘员落地之后,还必须寻找到自己的战车然后登车,再到形成战斗力,会花费很多时间。尤其从伞降到登车的空档也会成为敌方火力扫射的对象。如果遇上大风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乘员甚至可能飘落到距离自己战车好几公里外的地方,那样就更惨了,乘员基本成了简装步兵,战车变成一堆空壳。

所以,苏联人发明了“人车一体空投”的技术,也就是让战车乘员在运输机上就登车,然后连人带战车一起从天上扔下去。

为啥美国空降兵不搞“人车一体化空投”?

这种模式的好处很明显。首先保证了战车和乘员始终一体,不至于分离;其次伞降过程中乘员有装甲保护,不至于遭到敌军地面轻火力的杀伤;最后战车一旦降落,可以立刻投入战斗,节省了宝贵时间,也有助于压制地面敌军火力,帮助友军更安全地降落。作为伞降部队的中坚,装甲战斗车辆能够早五分钟和晚五分钟投入战斗,可能直接关系到一次战役的胜败。

但是这种模式的危险性也很大。主要战车重量达到好几吨,是一个人的几十倍、上百倍。空降战车,即使采用了加大号的降落伞,坠落速度也比单兵伞降要快,在落地的时候会受到地面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对于皮糙肉厚的苏制战车算不上致命,对于待在战车内的士兵,却可能造成头破血流,内脏受损的严重内外伤,甚至送命。此外,伞降时是可能发生降落伞故障的。如果是单人伞兵,主伞故障还可以拉开备用伞,但坐在战车中的

乘员则是毫无改变命运的机会。

为啥美国空降兵不搞“人车一体化空投”?

截至目前为止,“战车载人空降”还是俄军的独门秘籍,世界其他军事强国无一掌握。包括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它的装甲车辆空降,绝部分是采用“机降”也就是运输机着陆后开出的模式,而不是直接伞降。60年代美国研制了谢里登轻型坦克(M551)用于伞降,此后数十年没有新品。谢里登在20世纪末退役后,直到2018年,美军才准备将LAV-25A2型轮式步兵战车装备于美军82空降师。而且,这两款装甲车辆,都是通过“人车分投”的模式进行伞降的。

那么,为何美国或其他强国不进行人车同降呢?

首先一个原因是这种伞降确实存在很高的技术要求。苏联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这个项目,1973年首次试验成功,之后又经过数十年研发改进,至今恰好半个世纪。这里面,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苏俄“黑科技”的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对来说,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不及俄罗斯,因此要短时间赶上也不那么容易。

为啥美国空降兵不搞“人车一体化空投”?

更重要的原因是人车一同伞降风险较高。伞降本来就是充满变数的技术动作,而数吨乃至十余吨的战车进行伞降、减速,更是风险重重。如果在接近降落时战车未处于水平状态,则可能倾覆翻滚;如果战车的多个主伞未能逐一完全打开,只要有一个主伞打开失败,也会导致战车坠毁。据估计,战车伞降坠毁的风险在5%左右。同时如前所述,蜷缩在战车内的乘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逃生机会。俄国人号称“战斗民族”,作风彪悍,在苏联时代冒着危险积累了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其他国家暂时玩不起这种游戏。

为啥美国空降兵不搞“人车一体化空投”?

最后,其他国家可以采用别的方法来解决空降战车与空降乘员的战斗力配属问题。例如使用更精准的分体空投技术,使得伞兵跳伞落地后,与战车距离保持在数百米内,辅以无线电信标等电子设备,足以迅速找到自己的车辆,在十分钟内形成战斗力。更进一步,还可以采用“分体同降”技术。例如,将战车从运输机尾门空降,同时战车乘员则从运输机侧门跳伞。同步跳伞的同时伞兵还可操纵副伞靠拢战车。这样,乘员与战车几乎同时落地,距离更近,可以更快进行作战整备,完成集结,反应速度比俄军的人车同投也只是稍微逊色而已。

为啥美国空降兵不搞“人车一体化空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