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造车势力大举向新能源市场推进,门槛设定是否有点低?

zhm_327439078


—随着《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两项政策的出台,新势力造车门槛和新能源产能过剩都将得到进一步调整。那么,此举一出对现有汽车产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新势力目前面临的尴尬现状又能否得到解决?

解决遗留问题,更好规范行业

12月6日,工信部发布《准入管理办法》,该政策将于2019年6月1日起施行,旨在解决现行管理制度留下的遗留问题。诸如汽车制造的申请准入门槛以及更好规范汽车行业内的造车乱象。

就目前来看,国内的造车行业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就是汽车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带来的混乱局面,与此同时不少新势力造车又面临没有资质的尴尬情况。这些占据了生产资质的部分企业似乎就此一劳永逸,而许多颇具实力的新势力车企却被挡在门外;其次就是生产资质所需的成本过高问题不利于许多新势力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多年发展以来,要想成为一家有资格在国内产销汽车的厂商,企业要有数以亿计的前期投入和多年的时间成本。这样的严格制度显然不利于企业把资金投入到研发上,并且导致了“买壳”现象愈发严重。

降低准入门槛,优化造车资质

《准入管理办法》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车的准入门槛,同时优化汽车产业。特别是目前汽车产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少商用车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同时,不同车企间的产能差异,也会导致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情况出现。

降低准入门槛并不意味着管理松散,反而更有利于造车企业产能的灵活分配,使得造车资质得以更好优化。部分产能落后和不再适应现有需求的企业将被淘汰,市场的优胜劣汰制度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或将不需代工,满足长远发展

目前新势力车企存在的一个尴尬情况,是普遍采取代工生产的办法来解决没有生产资质的问题。其中以蔚来汽车和江淮汽车为例,江淮负责为蔚来代工制造新车型。此后许多新势力也是通过这种渠道才得以生产,但在政策出台之后,代工问题在未来或将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许多科技巨头也将涉足汽车领域,像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阿里等科技巨头在未来或将推出自己的汽车产品。降低准入门槛能够更好促进技术进步和新型汽车产品的研发,而不会让落后的制度阻碍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落地。这将在一定层面上改变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新政策的出台可谓是万众期待,皆大欢喜。一方面新势力车企们的生产资质问题或将得到解决,另外一方面这对于进一步激发汽车产业的转型和产能优化也有长远影响。市场和消费者也能有更多优质的汽车产品得以选择。


二师兄玩车


新能源市场的火热其实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促成:

1、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利用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打造新时代的“汽车强国”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

2、有越来越多的热钱已经从房地产等领域转入到新能源,由此冒出了很多造车新势力;

3、新能源政策带来的红利初期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也鼓励着越来越多力量加入其中。

应该感谢有这么多热心的企业进入新能源市场,在搅动市场的同时,也为中国新能源市场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不过,当新生事物告别野蛮生长周期后,那才是真正的市场较量。

面对异常复杂的汽车工业体系,想啃好这块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相信,有很多造车新势力已经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环球商用车


汽车制造是需要常年累月经验来提升车企工艺和制作水平的,不是随便就能造出车子的。现在的新兴汽车品牌都是拿着各种政府政策指标来圈钱的,这就好比共享单车一样,有人看到这个市场,刚好国家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这些企业就开始出来造车,汽车驾驶质感好无可言,现在的消费者不是傻瓜,这种新品牌把手上的资金烧完后,就会消失在车坛中。汽车是个复杂的制造工程,不是嘴上讲讲颠覆就可以颠覆的,不然就不会有百年车企了。


文平先生live


反正现在新能源,都是厂家为了任务才开发,加上有补贴,有钱赚,又有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