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海正藥業,問題出在哪裡?

4+7集採前,大家一陣狂歡:

白總讓位,集採搏大,於是乎10元左右建倉的朋友享受了20%左右的漲幅,股價一度到12.70元。

白總讓位

2015年中恆集團徐總出事,後公司被國資委5元多接手,當天一個漲停,後來便開始陰跌到3元以下,大家都沒搞明白,是什麼一個情況?難道中藥注射液不行,不能再收購一些優秀資產嗎?難道不能重組併購嗎?

回答是肯定的,國資委並沒有參考資本市場的意思。海正也一樣,浙江國資委只派了一位領導管著。

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是靈魂,如果變了,就需要時間去適應,雖然海正在很久以前是比恆瑞還出名的藥企,白總沒有把海正做成恆瑞。然而想再改革海正,讓大家信任新領導,還需要時間。

然而,當頭一棒!

12月7日的集採談判,海正的領導班子,在與國家醫保局第一次聯手,做出海正歷史最好的轉折點時,失敗了!

是管理層不夠重視?

還是管理層不夠聰明?

要麼管理層對醫藥市場一竅不通?

看看海正的走勢,一瀉千里

股市分析:海正藥業,問題出在哪裡?

從2018年海正藥業中報收入來看,工業也有27億的營收利潤約70%左右。然而工業淨利潤在18%,可見兩票制之後,海正給代理商返利有多大。

股市分析:海正藥業,問題出在哪裡?

2018 年三季報,實現營業收入 780469.18 萬元(-4.55%),歸母淨利潤711.36 萬元(+39.19%),扣非後實現歸母淨利潤-10874.92 萬元(-514.44%)。

海正的仿製藥通過一致性評價挺多,然而卻失利了,這是讓投資者最頭痛的事!

空有一堆產品,曾經沒自建隊伍,那這次集採是光腳的,結果沒幹過穿鞋的。原因很算單,就是代理制是要利潤的,不如自建隊伍那樣與公司共存!

海正還有個就是生物製藥,大品種一堆一堆的,但一個重點品種安佰諾沒搞起來

目前海正多個新藥在做,一邊做一邊賣老批文,是一個很好的cso公司,結果沒有像信達,張江,漢霖那樣的估值。

尷尬尷尬!

看看生物藥,以下是券商調研報告:

生物藥板塊中,甘精、門冬兩個三代胰島素已經進入III 期臨床

胰島素子公司海晟藥業計劃通過轉讓老股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戰投,投前估值不低於19 億元。

單抗板塊中,安保諾獲得擴大生產批件後快速放量,PDB 數據顯示18H1 銷售203.72 萬元(+103%),全年有望實現30-50 萬支銷售。

阿達木單抗申報生產,位列國內第一梯隊;英夫利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均進入III 期臨床,多個品種處於臨床I 期、IND 階段。公司單抗板塊即將步入收穫期,估值80 億元左右。

我時刻記著重慶啤酒的事件,投一個新藥的危險遠遠小於資本市場在這個新藥上講故事。

但管理層更重要,未來的發展在他們手中。信立泰五年前佈局生物製藥,目前又為下一個五年佈局醫療器械。而佈局的更多是創新藥,這才是發現的動力。

每每看仿製藥,前面一個最大的參考是武田與梯瓦,兩家都是仿製藥的老大,但武田是日本醫藥股市的老大,有6000億市值,而梯瓦是美國醫藥的小弟,才180億市值。

中國的仿製藥最終會成為誰?

仔細讀一讀兩國醫藥發展史,我國目前的路線更靠近美國。

海正單抗佈局再好,也得管理層清醒,好好的幹些創新藥,並組建一個強大的學術隊伍!

兩個藥企對比,才能發現各自的優勢,都加油!(作者:老狼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