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國家隊列陣 “翼龍”凌空展翼

12月23日16時32分,中國西部某機場。現場飛行總指揮李少華一聲令下:“放飛!”翼龍I-D無人機滑跑、加速、騰飛,流線形無人機身姿矯健,直衝雲霄。在現場人們的歡呼聲中,翼龍的成功首飛,標誌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翼龍”系列無人機發展躍上新高度。

无人机国家队列阵 “翼龙”凌空展翼

12月25日,第100架“翼龍”系列無人機在成都通過全部驗收,交付海外用戶,創下了中國無人機出口新記錄。這款性能優越、多用途、長航時無人機成為中國製造的代表力作。

“‘翼龍’系列無人機批量出口國外,標誌著我國在高端無人機系統方面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總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航空裝備實現了從有人到無人的巨大跨越。”航空工業董事長譚瑞松說。

創新驅動 “翼龍”飛天

11月6日,在第12屆中國(珠海)航展上,“翼龍”系列產品聯合組成的“翼龍”家族全家福亮相,引來一片叫好聲。

其中的翼龍I-D尤其亮眼。該型機是針對用戶多樣化使用需求,在“翼龍”系統基礎上研發的升級版全復材機體無人機。複合材料的大比例應用減輕了機體重量,提高了載荷能力和任務適應性。翼龍I-D無人機的表現超出預想,刷新了用戶對“中國製造”航空產品的認識。

近年來,由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翼龍”系列無人機頻頻驚豔亮相:今年年初,“翼龍”系列無人機新系統經多種靶試驗證,命中率達到百分之百,創造一次“五發五中”的中國無人機靶試新紀錄;12月9日,“翼龍”系列無人機系統登上中國工業“奧斯卡”的獎臺,榮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

“翼”展高天,列陣長空,劃出一道漂亮的龍騰軌跡。自2005年啟動“翼龍”項目,航空工業肩負國家隊使命職責,以創新為驅動,傾力打造“翼龍”系列無人機力作,不斷推陳出新。

“作為一個成熟型號無人機系統的發展型,‘翼龍’I-D無人機的飛行性能、飛行高度、任務續航時間、載荷承載能力較之前的系統有大幅提升,自主化遂行任務能力顯著增強。”“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說。

翼龍的不俗表現,引來網友紛紛“打call”。一位航空迷稱:“大型長航時無人機是中國航空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領域。通過艱苦積累、不懈努力,中國有能力、也一定會成為該領域的強者。”

業界專家稱,“翼龍”系列填補了我國外貿產品中高端無人機產品的空白。

軍民融合 聚指成拳

“‘翼龍’新型無人機首飛成功一年多來,系統得到用戶的較好評價,目前已拿到了可觀的國際訂單,而且這個數字仍在不斷上升。”航空工業成都所“翼龍”無人機現場總指揮李永光自信滿滿,“現在的年批量生產中,一級配套商裡50%都是民營企業,二級配套商里民營企業則佔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二。”

越來越多的民企參與到項目裡,通過技術扶持、資源共享,“翼龍”項目在帶動民企走向高端製造的同時,更是打通了一條軍民技術相互轉化的融合之路。

當前,在軍事應用方面,無人機系統成為空中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空裝備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民用領域,無人機系統已滲透到不同行業的眾多應用場景,孕育著大規模的行業應用和產業化。航空工業以“翼龍”系列無人機為載體,發力軍民兩用高技術產品研製創新。

為“翼龍”無人機提供配套的成都某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洪強感觸頗深地說,相比於一般的民用產品,軍工產品對於工作的流程、工藝的精度、質量的把控等要求極為苛刻。而正是這種苛刻,倒逼參與軍工項目的民營企業進行改革和創新。經過磨合期,整個企業業務能力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在“翼龍”項目研製進程中,航空工業牽頭形成了由國內眾多民營企業和合作夥伴參與的“國家隊”:不僅提升了“翼龍”項目的研製過程,也確保產品的高可靠性和高品質,更拉動了國內機械製造、材料、電子儀表、信息技術等產業的發展與創新,促進了社會資源的協同共享,起到“聚指成拳”合作共贏之力。

面向國際市場搶佔無人機制高點

12月25日,全新機制體制運營的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揭牌成立,成為助推無人機大發展的新起點。

多用途無人機被譽為21世紀的“尖兵之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將無人機項目列為重大戰略發展項目,無人機產業的國際競爭壓力激增。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航空工業實現了航空裝備對世界強者從望塵莫及到同臺競技的跨越,我國已躋身世界少數幾個能系列化、多譜系自主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航空裝備的國家之列。而面向未來,為抓住目前國內外無人機市場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實現無人機產業全價值鏈的發展,強強聯手、資源共享勢在必行。

據悉,此番成立的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是一次資源的深度整合。公司依託航空工業旗下航空工業成都所無人機研發技術優勢、航空工業成飛飛行器製造優勢和供應鏈優勢、中航技海外市場渠道優勢、地方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優勢和混合所有制體制創新優勢,以“輕資產運營、開放式發展、混合型股份”的市場化原則進行組建。

“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對進一步優化航空工業集團產品產業結構、調整產能佈局、融入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增強在世界高端無人機市場中的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航空工業總經理羅榮懷說。

翼龍飛天,展翼翱翔。據悉,預計2025年航空工業將達到年產100架高端無人機的能力。現為中航(成都)無人機公司總經理的李永光很為翼龍無人機團隊感到自豪。他介紹說,這個團隊平均年齡28歲,眾志成城,聚焦打造無人機中國製造品牌,致力於成為無人機技術的創新者、引領者。“今後要大力培養無人機核心專業的領軍人才,要讓年輕人‘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