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债券市场监管政策一览:防风险基调未改,监管重心向求稳倾斜

2018年债券市场监管政策一览:防风险基调未改,监管重心向求稳倾斜

12月26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诚信国际)发布了《2018年债券市场监管政策一览》,主要观点如下:


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监管层继续出拳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延续了防风险、去杠杆的监管思路。在对市场摸底和检查结束之后,监管陆续推出一系列针对商业银行业务的政策,涉及委托贷款、大额风险暴露等。政策重点仍在于控制金融交易杠杆、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等,意在引导银行回归业务本源。同时机构改革拉开序幕,金融体系统一监管、穿透监管和审慎监管的趋势更加明朗。债市的规范化要求也更进一步,监管对债市交易、存续债券管理等要求均有所强化。

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2018年4月下旬资管新规正式落地,正式稿中打破刚兑、消除多层嵌套、禁止资金池和净值化管理等基本原则未改,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的监管标准统一起来,大资管行业进入全面覆盖、统一监管的新阶段。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信托、期货、理财子公司等领域推出相关监管细则,补充和细化了资管新规的执行要求,给机构业务行为和交易模式带来一定调整压力。

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监管:2018年地方政府融资监管核心仍在于打击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债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对象已从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等融资方扩展到资金方和中介机构,从多维度入手来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之余,监管也更加注重疏堵结合,继续“开前门”。同时监管还聚焦国有企业去杠杆问题,推进“僵尸企业”出清,并强化国有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实体经济与金融风险交叉扩散。

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逐渐突出,年内监管层多次发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投放资金;同时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民营企业融资难度上升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广泛重视,10月以来不仅中央召开了高规格会议,多个部门也接连发声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一系列措施对于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修复市场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债市对外开放:

2018年虽然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所变化,但对外开放的脚步不停。新的开放措施包括沪深交易所开展“一带一路”债券试点、债券通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财政部扩大外资收益免税范围等,同时沪伦通CDR业务相关监管框架也完善起来,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继续推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