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東嶽大帝

-----------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

東嶽大帝是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稱東嶽,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其

後,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婚配子女。漢代緯書稱:“東方泰山君神,

姓圖名常龍。”①《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七引張華《博物志》稱泰山神有女,“嫁為

西海之婦”。②《魏書》卷五十二《段承根傳》又稱泰山神有子與段暉同學。③宋吳曾

《能改齋漫錄》卷十八更稱東嶽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後唐封威權(或作“威雄”—

引者注)大將軍,本朝封炳靈侯。”④特別重要的是:民間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

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蓋起於西漢。漢代緯書《孝經援神

契》曰:“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長短”。⑤近代於

東漢墓出土的“鎮墓券”中,亦有“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山”⑥,“生屬長安,

死屬太山,死生異處,不得相防(妨)”⑦之語。此外,史籍中又多記人死後赴泰山任

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錄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慶之傳》稱,沈僧昭少事天

師道,“時記人吉凶,頗有應驗。自云為泰山錄事,幽司中有所收錄,必僧昭署名。”

⑧歷代帝王出於神道設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視對泰山神的祭祀,甚至親登泰山封禪

祭拜;另方面不斷崇封泰山神爵。《文獻通考》卷八十三載: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

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禪禮畢,詔加號泰山天齊王為仁聖天齊

王;五年,詔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⑨《續文獻通考》卷七十四載:至元二十八年

(1291),詔加東嶽為齊天(或作“天齊”——引者注)大生仁聖帝。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道教亦很早崇

奉泰山神。南北朝時託名東方朔的《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曰:“東嶽泰山君,領

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

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明之印,

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道教齋醮科儀中,常以之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禱,

南宋《道門定製》卷二《申東嶽狀》,即有“謹具狀申聞東嶽天齊仁聖帝,……乞體行

符命,告下有司,釋放亡魂來臨法會,庶令幽爽得遂超生”等語。隨著泰山神之封號

由王晉升為帝,道教賦予它的威權也愈來愈大。約出於明代的《東嶽大生寶懺》曰:

“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應乎造化,生於混沌之初,立自陰陽,鎮彼幅員之域,與天齊

久。……奉行天令,宰御陰司,……知人壽之短長,設七十五司,以掌權衡。有三十六

嶽以懲兇惡,永綏邦社,大庇民區。”《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

妙經》曰:“泰山元帥累朝節封東嶽大生天齊仁元聖帝,氣應青陽,位尊震位,獨居中

界,統攝萬靈。掌人間善惡之權,司陰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嶽,懲

奸罰惡,錄死注生,化形四嶽四天聖帝,撫育六合萬物群生。”由只管鬼魂的陰王變

為“掌人間善惡之權”“注死錄生”的大神。《三教搜神大全·東嶽傳》為了推尊東嶽

大帝,更為之編造了一個離奇的譜系,曰:

“昔盤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

玄英氏子曰金輪王。金輪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彌輪仙女也。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

覺而有娠,生二子,長曰金蟬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東嶽帝君也。金蟬氏即東華

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羲氏封為太歲,為太華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

歲為姓,諱崇。其太歲者,乃五代之前無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經此改

造後,東嶽大帝便成為“掌天仙六(錄)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東嶽大帝在道教中地

位之崇高。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舊時各地皆有東嶽廟,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傳說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大帝生日,

該日,各地皆於廟中舉行盛大慶典。明田汝成《熙朝樂事》雲:“三月二十八日,俗傳

為東嶽齊天聖帝生辰,杭州行宮凡五處,而在吳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賽拈香,或奠獻花

果,或誦經上壽,或枷鎖伏罪。鐘鼓法音,嘈振竟日。”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

雲:“(順天府宛平縣)城東有古廟,祀東嶽神,規模宏廣,神像華麗。國朝歲時敕修,

編有廟戶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為(神)降生之辰,設有國醮,費幾百金。民間每

年各隨其地預集近鄰為香會,月斂錢若干,掌之會頭。至是盛設鼓樂幡幢,頭戴方寸紙,

名甲馬,群迎以往,婦女會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聲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

拜香廟。”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三雲:“(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天齊仁聖帝誕

辰。

城中玄妙觀有東嶽帝殿。俗謂神權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為父母病危,

而焚疏假年,謂之‘借壽’,或病中語言顛倒,令人殿前關魂,謂之‘請喜’。祈恩還

願,終歲絡繹。

至誕日為尤盛。雖屯隅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婁門外者,龍墩各屯人,賽會於廟,

張燈演劇,百戲競陳,遊觀若狂。……

俗以誕日前進香者,鄉人居多,呼為草鞋香。”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注:

① 泰山神姓名,各書記載不一,道書說姓歲名崇,《氏族博考》又云姓元丘,名

目陸。此說引自《重修緯書集成》卷六:《尤魚河圖》。

② 《太平御覽》第2冊1835頁,中華書局,1959年

③ 《魏書》第4冊1158頁,中華書局,1974年

④《筆記小說大觀》第8冊302頁,第23冊124頁,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⑤ 《重修緯書集成》卷五,29頁,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46年

⑥⑦ 從《鎮墓文中所見到的東漢道巫關係》一文轉引,載《文物》1981年第3期。

東漢都城已由西漢之長安遷入洛陽,此“生屬長安,死屬太山”之語,當為沿習西漢時

的說法,表明泰山主死思想在西漢已經流行。

⑧ 《南史》第3冊976頁,中華書局,1975年

⑨ 《文獻通考》上冊757,758頁,中華書局,1986年

《續文獻通考》第3465頁,商務印書館,1936年

《道藏》第6冊735頁,第31冊671頁,第10冊1頁,第34冊730頁,文物出

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葉德輝翻刻《三教搜神大全》卷一

《說郛續》卷二十八

《宛署雜記》第191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酆都大帝

------------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

道教信奉的主宰地獄的最高神靈。其形成與演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論衡

·訂鬼篇》引《山海經》雲:“北方有鬼國,……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

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叫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

主閱領萬鬼。”①《太平經》多土府、土主召人靈魂、考人魂魄之說,如卷一百十二稱:

“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盡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

魂神。”②卷一百十四又云:“為惡不止,與死籍相連,傳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時復

出乎?精魂拘閉,問生時所為,辭語不同,復見掠治,魂神苦極,是誰之過乎?”③晉

葛洪《枕中書》載:“鮑靚為地下主者,帶潛山真人。……蔡鬱壘為東方鬼帝,治桃丘

山。張衡、楊云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④這些是道教關於地獄及其主宰神較早的說

法,為其後豐都大帝的濫觴。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到南朝時,道教對酆都大帝的描繪比較成系統了。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所排神仙

座次的第七中位即為“酆都北陰大帝”,稱其: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

治羅豐山,三千年而一替。⑤陶弘景《真誥》卷十五“闡幽微第一”載:

“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週迴三萬裡。……其上其下並有鬼神宮室。

山上有六宮,……第一宮名為紂絕陰天宮,以次東行,第二宮名為泰煞諒事宗天宮,第

三宮名為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宮名為恬昭罪氣天宮,第五宮名為宗靈七非天宮,第

六宮名為敢司連宛屢天宮。凡六天宮是為鬼神六天之治也。”注云:此六天宮“是北豐

鬼王決斷罪人住處,其神即應是經(今)呼為閻羅王所住處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

凡生生之類,其死莫不隸之至於地獄。”⑥又云:

“炎慶甲者,古之炎帝也,今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⑦《真誥》卷十三

也說:“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宮中,總主諸六天宮。⑧是總生殺大權的

鬼官。上述說明南北朝時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獄的信仰,當時多稱為北帝君,簡

稱北帝。

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地獄說在社會上廣泛流傳,有所謂十八層地獄及十殿閻羅治鬼

之說,道教汲取了這些思想,逐步形成了酆都鬼獄並塑造了酆都大帝的形象。《道藏》

洞真部本文類《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的十會齋功德十王名號與《佛說地藏菩薩發心

因緣十王經》同。正一部又有《元始說度酆都經》。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道教的酆都大帝,原說住在北方的羅酆山,稱為北帝;而後世卻以今四川的酆都縣

為鬼城,系酆都大帝的治所。這一轉變大約發生於宋代。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卷十六

引宋范成大《吳船錄》說:“忠州酆都縣,去縣三里有平都山。碑牒所傳,西漢王方平、

後漢陰長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陰君丹爐。……陰君以煉丹濟人,其法猶傳。”俞樾按:

“酆都縣平都山,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宜為神仙窟宅,而世乃傳為鬼伯所居,殊不可

解。讀《吳傳錄》,乃知因陰君傳訛,蓋相沿既久,不知為陰長生,而以為幽冥之主者,

此俗說所由來也。”⑨同卷“羅酆山”條又云:“按羅豐山為北方鬼帝所治,故有羅酆

治鬼之說,而世俗乃指今四川酆都縣。《夷堅志》雲:

‘忠州酆都縣有酆都觀,其山曰盤龍山,即道家所稱北極地獄之所。’蓋南宋已有

此說。AB清方象瑛《使蜀日記》說:“酆都縣城倚平都山,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

‘鬼國都城’聞名。傳說漢王方平、陰長生先後於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昇,後人誤

讀‘王、陰’為‘陰王’,訛傳為‘陰間之王’。酆都乃成陰曹地府。”AC酆都城的閻

羅殿被誤傳為酆都大帝的宮殿,地藏菩薩訛傳為酆都大帝。

我國傳統信仰的地獄主宰有東嶽大帝、地藏和酆都大帝,前者源於漢族民間信仰,

中者源於佛教,後者則源於道教,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一帶有一定影響。

注:

① 《論衡註釋》第3冊1283頁,中華書局,1979年

②③ 《太平經合校》第579,615頁,中華書局,1960年

④⑤⑥⑦⑧ 《道藏》第3冊271頁,280頁,第20冊579頁,580頁,566頁,文物出

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⑨AB 皆見《筆記小說大觀》第34冊95頁,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AC 《昭代叢書》(道光本)丁集新編補

關聖帝君

---------------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

關聖帝君簡稱關帝,俗稱關公,即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三國蜀將關羽。關羽,字

雲長,河東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為蜀國統兵鎮守荊州,後敗死麥城,諡為壯繆侯。

傳說關羽死後身首異處,頭葬洛陽,身葬當陽玉泉山,荊州人感其德義,立玉泉祠祀之。

《云溪友議》稱:“蜀前將軍關羽守荊州,荊州有玉泉祠,……祠曰三郎神,三郎即關

三郎也。”①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載:“唐鹹通亂離後,坊巷訛言關三郎鬼兵入

城,家家恐悚”。②說明唐代尚視其為人鬼之流。宋洪邁《夷堅支志》甲卷九載:“潼

州關雲長廟,在州治西北隅,土人事之甚謹。偶像數十軀,其一黃衣急足,面怒而多髯,

執令旗,容狀可畏”。③表明宋代已被廟祀為神。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關羽受到統治者的崇祀,始於北宋末期。當時金軍不斷南進,北宋江山岌岌可危。

宋徽宗認為可以關羽的“忠勇義氣”,激勵士氣和民心,乃於崇寧元年(1102)至宣和

五年(1123)的二十餘年間,三次追封關羽為忠惠公、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南宋建炎

三年(1129)又加封壯繆義勇王,稱壯繆義勇武安王。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英濟

王,稱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孝宗敕曰:“生立大節,與天地以並傳;沒為神明,亙古

今而不朽。”④在宋王朝的褒崇下,關羽已成為既能以忠義氣節相號召的人間楷模,又

是求雨祈晴、拯救生靈劫難之神。

元明統治者繼續崇奉關羽。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

靈英濟王,遣使祠其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敕建關公廟於南京雞鳴山,

每歲四孟及歲暮遣應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誕辰,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明成祖永樂元

年(1403)建關公廟於北京。萬曆十八年(1590),神宗敕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

由王而晉為帝。

萬曆四十二年,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將關羽定為武廟的

主神,與崇祀孔子的文廟並列為文武二聖。

清統治者對關羽的崇奉有增無已。入關之前已在盛京(今遼寧瀋陽)建關帝廟,皇

太極賜額“義高千古”。入關以後,清世祖於順治九年(1652)在北京敕封關羽為忠義

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關羽父祖三代公爵,並授洛陽、解州關氏後裔

五經博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至光緒五年(1879),

已加封為: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佑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封號長達二十六字。

在關羽崇拜極盛的明清兩代,更盛傳關聖帝君顯靈的故事。大都為佑助官軍剿滅異

己或農民起義。如關羽顯靈助戰,使朱元璋在鄱陽湖大勝陳友諒,正德(1506~1521)

時鎮壓劉六、劉七起義,天啟(1621~1627)間鎮壓徐鴻儒起義;清軍鎮壓甘肅蘇四十

三起義、湘西苗民起義、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等等,都有關羽顯靈的神異故事。

舊時,關聖帝君被視為神通廣大的神靈而受到各階層的廣泛崇祀。廣大群眾以其信

義耿介,奉之為驅邪除惡、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義正直,奉之為道德偶像;將

士以其神武善戰,奉之為克敵制勝的軍神;商賈又奉之為招財進寶的福神。關帝之所以

能取得如此廣泛的信仰,除歷代帝王的褒揚崇封外,明代《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起了

很大作用。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清何剛德《客座偶談》卷四雲:“京中茶館唱大鼓書,多講《(三國)演義》,走

卒販夫無人不知三國。北人好聽戲,尤好武戲,武戲多演三國也,……甚矣《演義》魔

力之大也。但三國人才多矣,而獨注重於關壯繆,或稱關公,或稱關老爺,南人則又稱

曰關帝,……北人崇拜者,視南人為甚,而關外為尤甚。”⑤道教亦崇奉關聖帝君,約

成書於北宋末南宋初的《太上大聖郎靈上將護國妙經》假託關帝傳經說咒,稱“義勇武

安王漢壽亭侯關大元帥”,受玉帝敕命,為“三界都總管雷火瘟部冥府酆都御史”,宣

示信眾,要“寧為忠臣”,“寧為孝子”,“無論綱常倫理,無論日用細微,皆當省身

寡過,不可利己損人。一念從正,景星慶雲;一念從邪,厲氣妖氛”。⑥明萬曆以後成

書的《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稱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並提高其神權,謂其

“掌儒釋道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執定死罪過奪命裡籍,考察諸佛諸神,監製群仙群職。”⑦

幾乎成為統管三界十方、佛仙人鬼的大神。

明清以後關帝廟祀幾遍天下,南達嶺表,北極寒沍,雖山陬海角,乃至海外,皆建

有關帝廟。多數關帝廟,皆由道士住持,其祖廟解州關帝廟亦然。俗以五月十三為關帝

生日,各地關帝廟皆舉行祭祀。吳郡(今蘇州市)地區,在“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劇,

華燈萬盞,拜禱維謹。行市,則又家為祭獻,鼓聲爆響,街巷相聞。又相傳九月十三日,

為成神之辰,其儀一如五月十三日製。俗以此二日雨,為關王磨刀雨,主人口平安。”⑧

注: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①④ 《古今圖書集成》第49冊60407頁,60218頁,中華書局、巴蜀書社,1987年

② 《筆記小說大觀》第3編3冊1534頁,臺北新興書局,1985年

③ 《夷堅志》第2冊782頁,中華書局,1981年

⑤ 《客座偶談》15~16頁,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

⑥ 《道藏》第34冊746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⑦ 《道藏輯要》星集七,清光緒三十四年二仙庵刊本

⑧ 《筆記小說大觀》第23冊133頁,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碧霞元君

------------------

126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東嶽大帝 酆都大帝 關聖帝君

--------------------------------------------------------------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女神。一說東嶽泰山女,一說非是。

泰山有女說,見於《太平御覽》所引張華《博物志》。其卷三百九十七引文曰:

“太公為灌壇令,於時文王夢見一婦人哭於道,因問其故,答曰:‘吾是東嶽之女,嫁

為西海之婦。

吾行往來,必以暴風疾雨。今灌壇令當吾道,吾不敢以暴風疾雨過也。’夢覺,遂

召太公。”①此引文與今本《博物志》有異。今本《博物志》皆作“吾是東海神女,嫁

於西海神童”。

據王嘉《拾遺記》稱,張華最初撰著之《博物志》為四百卷,晉武帝嫌其採言多浮

妄,乃芟截為十卷。其後,此十卷本佚亡,後人乃輯成為今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雲;南朝及唐人所引《博物志》文,多為今本所無,唯《藝文類聚》《太平御覽》所引

則往往相符。不僅如此,《太平御覽》除上卷引用此文外,又在其他卷次多處引用此段

文,文字皆略有出入。卷一百九十五引作“我東山女,嫁為西海婦”;卷二百零九引作

“吾泰山之神,嫁為西海婦”;卷三百九十七引作“吾是太嶽之女,嫁為西海之婦”;

卷四百八十七引作“我東太山女,嫁作西海婦”。觀此眾多引文,皆與卷三百九十七所

引“東嶽之女”很相近,而與今本之“東海神女”相去甚遠,故可認定《太平御覽》之

引文近於張華原文,而今本則非是。縱然如此,《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所記的泰山

女仍然只是一個泰山神女的影子,故只能是泰山神女傳說的萌芽。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九十《郊社》記有一則泰山玉女故事,為泰山神女傳說提

供了附會的條件。雲:“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頂。池側有石像,泉源素壅而濁。(宋真

宗)東封先營頓置,泉忽湍湧,上徙升山,其流自廣,清冷可鑑,味甚甘美。經度制置

使王欽若請,浚治之。象頗摧折,詔皇城使劉承珪易以玉石,既成,上與近臣臨視,遣

使礱石為龕,奉置舊所,令欽若致祭,上為作記。”②據此記載,宋真宗命人重雕了玉

女像,並造石龕加以供奉;但並未稱之為泰山之女,更未說加以封號。但因泰山有女的

傳說,早已流傳民間,而此玉女像及祠又恰在泰山頂,所以人們很自然地將二者聯繫起

來,指認她就是東嶽泰山之女。

明代一些文人以此說不經,提出辨駁。明王之綱《玉女傳》曰:“泰山玉女者,天

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按《玉女考》、李諤《瑤池記》曰:‘黃帝

嘗建岱嶽觀,遣女七,雲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蓋七女中之一,其修而得道

者。’《玉女卷》曰:‘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

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性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

母。十四歲忽感(王)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黃花洞修焉。天空蓋泰山,

洞即石屋處也。三年丹就,元精發而光顯,遂依於泰山焉。泰山以此有玉女神。”③作

者認為,泰山玉女,即黃帝所遣七玉女之一,亦即漢明帝時再現世之玉葉,宋真宗東封

時所奉祀的玉女即指此。又說:“國朝成化(1465~1487)間拓建,改為宮,弘治(14

88~1505)間更多靈應,嘉靖(1522~1566)再更碧霞,碧霞宮之名始此。”④即是說,

碧霞元君的封號是賜給黃帝玉女(玉葉)的,而不是泰山女;賜封的時間不是宋代,而

是明嘉靖。

清顧炎武《日知錄》不同意上述說法,認為以碧霞元君為黃帝玉女是附會,碧霞元

君實指泰山之女,宋真宗“當日褒封,固真以為泰山之女也。”⑤其封號亦出自宋真宗,

不是明代。並說,封泰山女為碧霞元君是有根據的,“今考封號雖自宋時,而泰山女之

說,則晉時已有之”,⑥並舉張華《博物志》之文以證之。

清張爾岐同意顧炎武之說,並加以論證。其《蒿庵閒話》卷一引《帝京景物略》雲:

“按稗史,(碧霞)元君者,漢時仁聖帝(即泰山神)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

殿圯像僕,童泐盡,女淪於池。宋真宗東封,還次御帳,滌手池內,一石人浮出水面,

出而滌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震元君。後祠日加

廣。”⑦上引《帝京景物略》文不見今本,不知何故。

以上兩種分歧意見,何者為是?已難定論。不過泰山神女說出現在前,黃帝玉女說

出現在後,前說在民間的影響似較大些。民間多以碧霞元君為保護婦女生產之神,其塑

像側常塑一抱嬰兒之侍者,故稱之為泰山娘娘或送子娘娘。

道教也崇信碧霞元君,《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謂其原為上界天仙,已

證太一青玄之位。見眾生遭遇沉淪,乃分身化氣,陟降泰山,化為玉女之身。後被冊封

碧霞之號,統領岱嶽之神兵,掌管人間之善惡,護國安民,普濟群生。明清時之民間秘

密宗教,又寫有《泰山寶卷》備述泰山娘娘靈蹟,廣為傳播。

注:

① 《太平御覽》第2冊1835頁,中華書局,1959年

② 《文獻通考》上冊823頁,中華書局,1986年

③④ 皆見《古今圖書集成》第49冊60016頁,中華書局、巴蜀書社,1987年

⑤⑥ 皆見《日知錄》第185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⑦ 《叢書集成初編》第0347冊17頁,中華書局,198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