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儲蓄保險類定期三年利率4%-5%敢存嗎?

用戶54582291397


首先得糾正兩個問題:

1.保險是買,不是存。保險退保是面臨本金損失的,存錢在銀行再拿出來是不會虧本金的。

2.我懷疑理財經理沒有如實向你介紹產品。從保險134號文開始,市場上就已經沒有快速返還的理財險了。最快進行給付都要五年後,而且給付比例不能超過已交保費的20%,所以定期三年這個說法我表示懷疑。

其實有種套路是走退保領會現金價值,我知道現金價值最快增長至所交保費的是增額終身壽,但是即使躉交一份增額終身壽,其現金價值基本也要兩年才追平保費,第三年才產生額外收益。而且這類產品的收益不超過4%,所以不會是增額終身壽。由於保險定價的原因,收益超過4%的,那麼只能是萬能、分紅投連這種。我猜測大概率是萬能險,走的套路還是退保領取現金價值這種套路。萬能險一般前五年會針對退保這些有收費的,這裡可能有坑。

然後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其實是不固定的,不過就目前來看,多數的萬能險的結算利率都能有4.5%以上倒是不假。

擔心安全性倒是沒有什麼必要的,畢竟這也是為了短期理財,而保險公司好歹也是金融三巨頭之一,受監管的,從長期來看都難倒閉,更加不要說短時間內。

但是如果是為了短期理財的,那直接買銀行理財產品就好了,流動性更加高,安全係數也沒差什麼。萬能險更大的作用體現在保底利率這個條款上,是用來鎖定長期收益的,萬能險比較短期利益是沒有什麼競爭力的。


巴蘭理財


不是敢不敢存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必要去存。購買保險3年期限年利率4%到5%根本就沒有優勢。



現在年底了,各大銀行為了衝刺開門紅,都會給各個支行下任務,而各支行為了完成任務也是用盡各種辦法去推銷保險產品,甚至不惜使用欺騙的手段忽悠客戶購買。所以大家在面對銀行工作人員推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有定力,因為4%到5%收益率的保險產品真的不見得有優勢。

首先、這個所謂的4%到5%的年化收益指的是預期收益而不是固定收益。

所謂預期收益,也就是說到期之後你可能拿到這個收益也有可能比這個收益更少,甚至連收益都沒有,一切收益主要取決於這個保險資金所投資的收益情況,如果這個保險基金所投資的項目表現不佳,那出現虧損了你要自己承擔風險。

其次,保險的流動性非常差。

這個保險產品3年期之內你是不能提前支取的,如果提前支取,那叫做提前退保,只能按照保險的現金價值來給付。如果提前退保,那你就會失去部分本金,目前保險產品提前一年或者兩年退保的,只能拿回小部分比例的本金,相當於提前支取,你不但沒有收益反而要虧損一部分本金。

最後、目前有比這個保險更好的替代品。

三年期利率在4%到5%之間,而且不能保本保息,這種保險產品真的不具備優勢,目前有很多小銀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比這個收益高,比如下圖某個農商行的存款利率,三年期甚至可以達到5%的收益,最關鍵的是,這個是普通存款保本保息。


就算其他定期理財我都認為都比這個保險更好,比如目前支付寶上的一些定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可以達到4%到5%之間。



而且這些理財產品的期限相對比較短,最短的7天時間,大部分都是小於一年,所以流動性要比三年期的保險好很多。還有一點就是從歷史表現來看,這些理財產品都是百分之百實現預期收益兌付。

所以要是讓我去選擇的話,我肯定不會選擇這種三年期的保險產品,而是尋找其他更好的替代品。


貸款教授


首先肯定的說,不敢存,不要存。


郵政儲蓄銀行似乎是最喜歡推銷保險的銀行了,這一點財智成功親身體驗過,一不小心險些把存款變成保險。


理財型的保險真實收益率往往都在3%以下,所以宣稱的4%-5%一般是達不到的。


最為安全的理財方式是購買國債,三年期利率可以達到4%,顯然要靠譜的多。


之所以說不敢存不能存,是因為保險的套路實在太多了。


說是存三年,三年後只能取出一半左右的本金,再過三年才能取出剩下的,這種套路很常見。拖上幾年,實際收益率已經非常低了。


既然是保險,那就跟銀行存款完全不一樣了,是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的。而普通銀行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的話,無非是定期變成活期,損失絕大多數利息罷了。但是保險不一樣,如果著急用錢想提前取出來,損失一半本金也很正常。


就在前些年,財智成功的父母曾經被某銀行忽悠過,拿5萬元存成了保險,說是存五年後能拿到1萬元的利息,算下來就是每年4%的收益率。結果呢,五年後只拿到了6000元利息,實際年利率只有2.4%,還沒有銀行三年期存款的利率高。


既然有更穩妥更靠譜的選擇,何必去自尋煩惱存保險呢?保險就是保險,可以作為一種風險防範,但是並不適合理財。


更何況,新聞中時不時還會爆出存保險結果變成三十年五十年期限的極端案例,簡直就是赤果果的詐騙了,真希望這樣的騙子保險公司們都關門破產的好。


財智成功


分享使人快樂!

敢不敢存可以這麼考慮:1)敢存,前提是4%-5%收益率是保本保息的,即使是預期收益率,也能從歷史數據看出其90%以上能夠達到4%-5%。2)不敢存,從產品的合同看出該產品只是預期收益率4%-5%,並不是保本保息,甚至只是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4%-5%,這種情況不敢存。

1.如果該產品4%-5%收益率是有保障的,屬中高收益,敢存。

對於銀行代銷保險公司產品來說,4%-5%收益率已經算是中等偏上,甚至算比較高收益率了,如果這個收益是有保證的,那麼可以考慮購買。這個保證需要從合同看,而不是聽銷售人員解說。按照現在的管理辦法,是不允許剛性兌付的,那麼更多的從歷史數據考察。保險理財除了理財收益,還有一個保單功能,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這也是有價值的。

2.如果該產品4%-5%只是預期收益率,從歷史數據也看不出能達到這個收益,不敢存。

如果從合同中發現,其實4%-5%只是預期收益率,或者壓根就沒有寫這麼高,比如只寫了預期收益率2%左右,那顯然這是銷售人員口頭說的,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歷史數據對於評估該產品很有幫助,如果是新的保險理財產品,最好不要投,不敢存。

3.從歷史經驗看,要根據自身情況確定是否到銀行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在評論區可以看到很多朋友之前都有被黑過,所以很多人不建議購買銀行保險理財產品。實際上這些坑是用戶沒有仔細看合同,盲目相信了銷售人員的話。如果有保險需求,同時有理財需求的朋友,可以分開購買。當然,也可以在銀行買保險理財產品,有些產品還是不錯的。

回到樓主問題,敢不敢存,需要仔細查閱合同和歷史數據,而不是一味聽信銷售人員的話。要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是否購買。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操盤近百億P2P平臺實現零逾期零壞賬,資深金融人士,歡迎關注交流。


大南山伯爵


這個還真不是敢不敢存的問題,是根本不值得購買!年化收益率超過5%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為什麼偏偏要去挑選保險類定期理財產品呢!

保險理財不值得購買

銀行保險類定期理財產品,其實就是“保險+理財”的組合,既有一定的保險保障功能,資金也能獲得投資理財的收益,且一般收益會高於銀行定期存款!看似很不錯的一款產品,卻同樣包含了很多保險的“套路”、理財的“陷阱”!

首先,定期三年,未持有到期退保的話,可要收取一定金額(或比例)的手續費用,而且費用還不低!

通常,第一年度退保會扣除5%左右的費用,第二年4%,第三年3%,依次類推。也就是說,10000元購買保險理財產品,首年內退保的話,產生的收益都不夠抵扣費用的,退保後拿到手的資金可能只有9800元,不僅沒獲得收益,反而虧損了﹣200元。

其次,5%只是預期收益率而已,保險公司可不會保證一定能獲得如此高的收益!

資產新規發佈以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不再保本保收益!保險類定期產品也是一樣的,所謂的每年5%收益,只是預估值,最終能確保有3%以上的年化收益就已經很不錯咯!

第三,手續繁瑣!要知道,保險類定期理財產品的發行主體是保險公司而非銀行,一旦中間出現理賠、或者提前退保等事宜,都需要與保險公司溝通,手續相對而言更麻煩!

總之,郵政儲蓄銀行經常會推出一些保險定期理財產品,像“開門紅”之類的,雖說五年定期預期收益率能達到5.28%,但是完全沒必要、也不值得去購買!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這是個坑,你仔細去看收益吧,前邊在合同上寫的利率是預期收益,並不是真實能實現的,合同裡還有一句話叫最終收益根據保險公司的最終盈利確定。等你買了之後,幾年到期後,你會發現實際收益還不如一年定期連續存五年利息高,到時候你去找郵政儲蓄,郵政儲蓄會這麼答覆你:對不起,你當時買的是一款銀保類產品,我們只負責銷售,實際收益由保險負責。你心情肯定很不爽,於是你就會去找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會這麼答覆你:我們條款寫的很清楚啊,上面寫著呢實際收益根據保險公司的實際盈利測算,而且利率都是預期利率。這個時候你就感覺自己被耍了,但是找誰理論你沒有任何的證據能證明你是無助的。這不是瞎編,從業這麼多年,這種情況見得多了,很多客戶因為氣不過,都去郵政儲蓄或者農業銀行大廳裡撒潑打滾,有的礙於影響,會從原來的收益上給加幾百,息事寧人,但是總得算下來,收益也沒有超過定期存款,有的銀行根本就不搭理你,你鬧得太厲害了,人家會報警,說你擾亂金融環境。所以,選擇這個東西的時候,勸君謹慎!


一隻牢籠裡的猛虎


我們只要瞭解了各種金融類產品的特點,再結合自身的需要,就可以知道這款產品能不能買,敢不敢買。

提問者說到的是保險類的定期三年利率4%---5%。因為這是保單,保單上應該都會寫存款額,寫明時間,保底收益,利息給付方式。如果保險類存款的合同內容和描述的一樣,為什麼不去存?

但是,常規的保險收益,寫進合同裡的收益率是2.5%--3%。保險一般有兩種收益。一個是寫進合同裡的,一個是現行的收益。寫進合同裡的是保底收益,最少最少是這個了。現行的收益,或者是業務人員承諾的收益,一般比合同裡的收益要高。現行的收益是浮動的,這個大家要清楚。我猜想,4%--5%的收益只是承諾收益,不是寫進合同裡的收益。

當然,這不是說保險騙人,它是有保底收益的 。但是,它的現行收益比保底的高,而且是浮動的。這是它的特點,知道就可以了。

知道了它的特點後,我們再結合自身的情況再做選擇。

如果不想選擇這種類型的理財方式,可以替代的推薦幾個給大家。

1,國債,理財週期長,收益穩定,4%左右。

2,貨幣基金。存取靈活,收益比較穩定,3%左右。

3,P2P。雖然年初有P2P暴雷的情況。但是,這個行業還是有一些是不錯的。搜索排名,可選擇安全等級高的。收益比較穩定,6%左右。畢竟,它是有一定風險的,建議只拿出理財資產的10%來做。


穩穩讀財


這是郵政儲蓄是幫保險公司代賣的分紅類產品。保險公司的分紅產品分為兩種,一種是定期的,三年或五年就可以取回。提問者說的就是這一類產品。如果有合同,要仔細閱讀,並簽好合同,是可以購買的。如果沒有合同,慎重。第二種是長期的。這類產品購買後,可以持有終身,每年享受保險公司不固定的分紅,分紅一般不會低於同期銀行利率,否則賣不動。如果生前支取,會有本金損失。對這類產品,如果是準備傳承給子女的,可以購買,如果自己在幾年內會用到這筆錢,最好不要買。有的是到一定年齡可以轉換成養老金,定期領取,有養老需求的也可以買。


月光樹下66


我個人不主張普通投資者參與保險理財產品。

首先,我們要理解保險理財產品設計的目的,主要是為高淨值人群配置安全資產,一定程度上抵禦通貨膨脹。可以說,普通人群不是保險理財產品的目標客戶。

第二,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性問題。

保險理財產品的設計,一般會保證本金安全,一般也會有保底的收益不超過3%,也有可能有更多的收益達到5%左右。但是,合同上絕對不會保證有4~5%的收益,而是預期收益率。

相比於銀行存款,部分商業銀行三年定期利率4%左右,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並不是特別有優勢。

保險理財產品也有它的優勢,在於長期持有,複利增益。這一點並不適合資金不寬裕的人群。

第三,資金流動性問題。

購買了保險理財產品,一般合同會有約定條款,必須持有到期不可以中途退出,否則投資者可能面臨虧損本金的風險。

在這一點上,保險理財產品比銀行存款差太遠了。

總之,商業保險的主要功能和意義在於它的保障作用,建議普通人群在配置了保障型產品之後,還有財力的話可以考慮保險理財產品。


巴九言


無論哪個銀行或者理財機構推薦給你:保險類理財 只要帶了保險兩個字的理財,我個人觀點就是有多遠躲多遠。我個人對保險公司從來沒什麼好印象,除了看到他們坑蒙拐騙老頭老太太,沒發現他們真的拿出什麼實惠的東西給老百姓的。


都2018年了,不是過去了。信息時代,現在各種民營銀行和各種銀行保本理財不要太多。一年保本保收益5%都大把滿地都是,你何苦去買快遞爛的要死,銀行開的拽得要死的郵政?我個人比較推薦現在流行的比如振興銀行1年期5.15%的人民幣定期存款業務,這種國家給你兜底,也就是說,這個理財產品是保本的,如果你購買了後,這家銀行倒閉了,國家50萬以內全部包賠本金和利息,超過50萬的部分,再把這家銀行的所有資產賣了後按照比例平分。這還不放心麼?


類似這種的很多,你可以看下振興銀行,富民銀行,億聯銀行等等,這些銀行推出的活期存款都年收益過4.2%了,同樣是保本保收益的。所以什麼國債,什麼基金,什麼保險都是扯淡的。正要5年期的話,還有不少地方銀行,比如廊坊銀行推出的5年期5.45%和渤海農村商業銀行推出的68個月復投5.75%,不復投5.15%,存本取息理財,意思是,如果你存一筆錢到這個銀行買這個理財產品,那麼每個月銀行會把利息算好,打到你賬上,你如果不想用,還可以再把利息也丟進去繼續買。這種方式很多老年人喜歡,相當於一筆養老金一樣,只要這個理財產品一直存在,你都可以5年一次的繼續投下去,月月拿利息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