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手下第一大將李靖,為何一上朝就十分低調不說話?

廖栩


功高有時候不僅能鎮主,還能惹得旁人眼紅嫉妒,讓你不知不覺就進了是非之地。大唐的軍神李靖也有這樣的煩惱,敵人的進攻完全嚇不倒李靖,但是朝堂上的紛爭卻能折騰的李靖疲憊不堪。

尤其是當李靖成為尚書右僕射,領宰相之職的時候,已經是處在了風口浪尖。出將入相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所以當李靖做到了的時候,難免招人嫉妒,他們並不會去想李靖立下了多少戰功,他們只會時時打量李靖,希望找到那麼一點瑕疵,然後揪住不放。

說起來,李靖自從投唐開始就已經體驗到了政治的殘酷,他先後兩次差點被李淵下令殺死,讓他知道了僅僅功高是保不了命的,你必須足夠低調,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閉嘴。

《舊唐書》記載:靖性沉厚,每與時宰參議,恂恂然似不能言。

這是在李靖成為宰相之後的表現,說是李靖性格沉穩厚重,在與宰相們參政議政的時候,溫潤和氣,很少發表意見,即便發表意見也只是附和大家的決定,這樣的李靖存在感是很低的,但是也是最不容易得罪人的,他是武將,說到底對朝堂上的事看得分明,帝國的大政方針他不需要插手,他要做的就是對外征戰,保大唐平安。所以他即便已經是宰相,卻從來不把自己當做宰相來處理政事。

關於他這個宰相的由來,還是經過了一番磨難的。630年,李靖為統帥率軍攻滅東突厥,舉國歡慶,這個時候御史大夫蕭瑀就站出來彈劾李靖,說李靖治軍無方,當初在攻進頡利可汗的時候,一些貴重珍寶被士兵搶走。李世民狠狠地訓斥了李靖,李靖自然是趕緊跪地認罪。

不久後,李世民覺得做的不妥,畢竟李靖的功績擺在那裡,並沒有進行封賞反而只是抓著李靖的錯誤不放,到底不合適。於是李世民加封李靖為左光祿大夫,過了不久,李世民還是覺得不妥,於是又提升李靖為尚書右僕射,並對李靖說:

“前有人讒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為懷。”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靖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更加謹慎小心,於是在與宰相們參政議政的時候“恂恂然似不能言”。即便是這樣,李靖覺得還是不夠,於是在做了四年宰相後請求辭職回鄉,理由就是年老有足疾,當時李靖已經是64歲。李世民不準,李靖還是固執己見,最終李世民讓岑文本傳達旨意,要成全李靖的美德,讓李靖做了正二品的文散官特進。仍舊是宰相職,只是變成了虛職,並且允許李靖每兩三天到門下、中書參議政事。

第二年,也就是635年,土谷渾犯邊,李世民下令回擊,這個時候的李靖不顧足疾找到了宰相房玄齡,請求掛帥出征,於是李靖再一次統帥各軍攻滅了土谷渾。但接著李靖又被人誣告謀反。當時鹽澤道總管高甑生沒有按期到達,以至於延誤了戰機,被李靖斥責了一頓。高甑生懷恨在心,遂誣告李靖謀反,雖然最終李世民查明是高甑生在誣告,但是李靖確實厭倦了這種爭鬥,開始閉門謝客,儘量減少和別人的接觸。

644年,李靖進為從一品的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同一年,李世民決定親高句麗,問計於李靖。當時李靖已經74歲,但是依舊願意隨軍出征,只是走到相州的時候,李靖的病情加重,沒有辦法繼續前行,不得不回到了京城。自此,李靖再也上不了戰場,一直到649年去世。

與李靖的低調形成對比的就是尉遲敬德,這個在玄武門之變立下大功的猛將夢想著李世民登基之後,他還是最重要的功臣。但是太平時期,帝國需要的是治世能臣而不是武將,更何況尉遲敬德還一直桀驁不馴,一再給李世民找麻煩,先是在宴會上公然對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表示不滿,接著用拳頭揍了想當和事佬的任城王李道宗,被李世民警告了一番。

後來李世民又對著尉遲敬德說有人說他謀反,結果尉遲敬德直接在李世民面前脫了上衣亮出自己為大唐征戰留下的傷疤。後來李世民又表示要將自己的女人嫁給比李世民還要大十幾歲的尉遲敬德。

終於,尉遲敬德開了竅,在643年請求致仕,得了個開府儀同三司的虛職,五天一上朝。在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回來之後就閉門不出了。

說到底,太平時期的武將就應該和李靖似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儘量低調,能在帝國需要的時候上戰場,下了戰場就要學會低調自保。


蕭曉四姑娘


這是史書上對李靖的評價,是李靖能夠從前隋降將成為唐朝戰神,又出將入相之後的轉變。

名詞解釋和由來。

新舊唐書這段話基本一樣:

靖性沉厚,每與時宰參議,恂恂然似不能言。《舊唐書》
靖每參議,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稱。《新唐書》

恂恂是謙恭溫順、小心謹慎的意思。這句話最早出在《論語》,“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意思是孔子在本鄉的地方上顯得很溫和恭敬,像是不會說話的樣子。

史書上用這句話來描述李靖,是拿李靖和孔子相提並論,是很高的褒獎。

李靖的人生理想和做人原則。

李靖年輕時在隋朝為官時仕途並不順利,四十六歲才是個地方郡丞,他的親舅舅是隋朝名將韓擒虎,隋朝權臣楊素也非常賞識他。多年的冷板凳並沒有讓李靖變得蠅營狗苟在仕途鑽營,而是給了他官場生存的智慧,一些事情他做不到也不屑於去做,但不做一些事情是他可以做到的。

在投唐之後,李靖才有了帶兵打仗的機會,而且戰之能勝。李靖非常珍惜這種機會。他也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那就是參與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重大戰役,並取得勝利。

於是,李靖的後半生就是為此而生存,他也實現了這個人生目標。

自汙,是為了和光同塵、不露鋒芒。

李靖是貞觀四年八月從兵部尚書提升為尚書右僕射,正式成為唐朝宰相之一。而之前幾個月,剛剛長途奔襲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立下了滅強國的大功,為李世民報了渭水之盟的大仇。

功高蓋世,名滿天下,李靖也擔心謗滿天下。

從東突厥回軍後,御史大夫溫彥博舉報李靖軍隊紀律有問題,沒有做到繳獲財物要歸公。李世民借這個事情敲打李靖,李靖態度很好承認錯誤;過了很久,李世民覺得自己應該往回拉一拉,就赦免李靖,給李靖封官賞賜;再之後,李世民說之前是有人讒言,自己弄錯了,讓李靖不要放在心上。這才讓李靖當上了尚書右僕射。

按溫彥博的平生經歷,舉報應該屬實,李靖平定東突厥之戰軍紀確有一定問題,但未必很嚴重。通過溫彥博這個方正夫子的舉報,李世民藉此敲打李靖也是可以理解的。史書上說溫彥博妒忌李靖,按二人經歷來看,這個說法不可信。

李靖平生用兵,把以正合、以奇勝六個字發揮到了極致,善於隨機應變、出奇制勝。但任何一個時人、後人評價都沒有說過李靖治軍嚴整、軍紀森嚴的,不像周亞夫的細柳營。一方面這只是李靖治軍、用兵的一項常規工作,另一方面說明李靖這方面的特點並不突出。

從李靖的角度,讓士兵賣命,尤其一些極其艱苦的戰鬥,可以適當讓士兵撈些額外的好處;同時從自汙角度,讓人抓住些小錯誤並不是壞事兒,一個聖人一般無可挑剔的軍神必定不容於帝王。

因此,為了繼續有機會帶兵打仗,李靖採用這種自汙的手段掩蓋自己的鋒芒。

收回手臂,是為了更有力的出拳。

李靖在貞觀八年十一月以身體原因辭去了宰相職務,李世民提升李靖為特進,宰相級別的虛職官位。這幾年任尚書右僕射期間,才有李靖“恂恂然似不能言”的經歷。

如果李靖遇到事情就滔滔不絕,把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放在哪裡?本來已經立下大功,又在國家大政方針方面表現強勢,以後帶兵打仗的機會應該不會再有了。

但估計李靖對於軍隊建設、軍事戰略方面還是會表示態度、提出建議的,否則李世民會認為他不適合為相,這就得不償失了。

這樣穩了數年,李靖辭去宰相,才等到了吐谷渾有事。李靖主動請纓,帶兵千里奔襲消滅吐谷渾,達到了李靖人生的最頂峰,也第二次為李世民消滅了異族大國,大唐軍神這個稱號已經跑不了了。至於什麼龜茲、高昌之類的西域小國家,李靖根本沒有興趣,給侯君集這些小字輩立功的機會吧。

李靖,是懂政治的。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唐初名將李靖被譽為唐代“戰神”,他生猛英武,南平吳會,北定沙漠,轉戰南北,為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後被封為衛國公。後人出於對他的崇敬,逐漸將其神化,於是就出現了《西遊記》中“身穿鎧甲,頭戴寶冠,左手託塔、右手持戟”的托塔天王李靖的形象。


李靖文武兼備,出將入相。貞觀四年八月,李靖從兵部尚書升任尚書右僕射,由武將轉型為文臣。每逢朝堂議政時,李靖便“恂恂似不能言”,一副謹慎小心的樣子。這與此前的英武生猛的戰神李靖形象大相徑庭,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原來就在李靖上任尚書右僕射之前,即貞觀四年五月,李靖便被人參了一本。此時李靖率軍大敗東突厥,凱旋迴朝。滿朝文武都在向李靖道賀,李靖還在被勝利的喜悅包圍著。御史大夫蕭瑀的一道奏書向一盆冷水潑向李靖。蕭瑀在奏書中彈劾李靖在攻打頡利可汗王庭時,縱容部下劫掠金錢財寶,軍紀敗壞,要求依軍法處置李靖。

李靖的心情霎時如冰火兩重天。其實戰後士兵劫掠財物的現象在軍隊中一直都存在的,這也是激勵士兵、激發戰鬥力的一種手段。好在李世民也是武將出身,帶過兵的人也深知其中的潛規則。他沒有將李靖治罪,可私底下還是找李靖談過話的。李世民舉了個例子,便是隋朝名將史萬歲。這史萬歲當年大破東突厥,也為隋朝立下赫赫戰功,可是卻因擅自與太子楊勇交往被活活杖死在朝廷。

李靖嚇出了一身冷汗。以李靖的頭腦,怎會聽不出李世民話中有話!這分明就是對李靖的敲打。

其實李靖這個人本身就很沉穩,這或許與他的經歷有關,有兩次他差點死於李淵之手。大難之後,有所頓悟,更加沉斂。

李靖,本名藥師。少年即負盛名,文采斐然,亦精於兵法,自視甚高。他的舅舅隋朝名將韓擒虎,對其贊識有加。連當時的司空楊素也認為李靖日後必成大器,會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李靖在馬邑郡擔任郡丞時,李淵時任太原留守。李淵借抵抗突厥之名,招兵買馬,起兵之意昭然。李靖察覺後,想逃到江都報信。到了長安後,兵荒馬亂的,道路不通,就跑不出去了。隨後,李淵攻破長安,李靖被俘。李靖在被斬殺之際,大聲疾呼:“唐公你起兵是義舉,是除暴安良,難道你為了個人恩怨,要殺死我這個壯士嗎?”。李世民為之求情,李靖才倖免一死,隨後忠心追隨李世民。


李靖第二次被李淵治罪是在他平定蕭銑的時候。當時李靖率部行軍至峽州時,由於蕭銑佔據有利地勢,宜守難攻,李靖部屢屢受挫,軍隊受阻不能前進。而李淵卻認為是李靖故意貽誤軍機,秘令峽州刺史許紹處死李靖。幸得許紹深知李靖才幹,為其求情,李靖又免遭一死。

經歷了兩次生死劫難,李靖開始處處小心。沒想到李世民借這次平定東突厥之行,再次敲打自己。李靖明白,唯有低調少言,才能明哲保身。所以升任尚書右僕射後,他儘量少言,以求自保。

到了貞觀八年,李靖急流勇退,乾脆以病重為由辭掉了尚書右僕射一職,改任閒差。直到十一月,吐谷渾戰事一觸即發,六十四的李靖再次披掛上陣,征戰吐谷渾。平定吐谷渾後,李靖功成身退,闔門自守,直到貞觀二十三年溘然辭世。

進退有據,適可而止,功成身退,李靖做了很好的詮釋。


歲月是一條河流


李靖上朝低調,個人分析原因可能有這麼幾點:

1、李陵是武將,朝堂多議治理的政事,這不是他的職責,議論朝政也不是他的專長,專業的事需由專業的人來做,不知者不多言。

2、李陵多次政治站隊不當,吃的虧夠多了,也賺夠了經驗,低調少言,能避開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3、李陵戰功赫赫,已經招人嫉妒,若在參與政事議論中,豈不更成為“出頭鳥”?

4、功成名就之後,為了全身而退,只有低調,讓人感覺不到他的威脅,“夾著尾巴做人”方能麻木世人,不至於遭受“兔死狗烹”的滅頂之災。








浩中一內


李靖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軍事家。

李靖李藥師是唐初公認的軍神,一生南征北戰打仗無數。為李世民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李靖為人低調,這和他做出的幾件事情有關,他在當連長時跑長安舉報李世民爺幾個造反,導致李世民的弟弟掉了腦袋。在玄武門事件中不站隊,讓李二血壓高。人家徒弟都為師傅爭氣,可咱軍神徒弟會造反,人家坑爹候坑師傅。對了,還有個鬧心的媳婦不省心。

李大軍神能不低調嗎?滿頭的小辯子,一屁股擦不淨的屎。功勞的不像話,你說李靖如果像程咬金那種樣子還得了。


堅守最後的良知


這正是李靖的高明之處,少惹是非、明哲保身。一是李靖在李淵父子起兵之初曾計劃向隋煬帝告密得罪了李淵,後經李二極力搭救才倖免於難,故只有少說多做、埋頭苦幹才能少惹麻煩;二是李靖最大的功績就是滅蕭銑、滅東突厥,保持了唐邊境長時間的安寧,功高震主,極為皇帝猜忌,一不小心就可能腦袋搬家,只有少說話、多燒香;才能明哲保身,歷史上功臣不得善終的例子太多了;三是李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搞軍事是自己特長、政治相對來說是為短板,揚長避短、生存之道,故少說話、不站隊得以善終,留下千秋美名。



江湖夜雨不關情


這是三個原因共同造成的。一個是李靖比較機靈,這個人早年的時候吃過虧,在李靖當太守的時候舉報李淵父子謀反,並負責監斬殺了李淵全家。後來被李世民抓到了本來打算把他千刀萬剮的,只是被李靖口舌說動了才沒殺成。這就讓李靖學到了一個好習慣,少說話多做事,夾著尾巴做人。誰知道明天會換誰當皇帝,我誰都不得罪,誰都不想招惹,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其次,職業習慣。李靖是大唐五個大元帥之一,也就是現代軍區司令官,手底下掌管著十萬大軍,所謂軍中無戲言,一個大元帥肯定不會亂說話,說話必然得負責。我們看程咬金在朝廷上大聲說話大吵大鬧,可是程咬金被拔掉褲子挨板子的事也不少。一個大元帥被人脫褲子打板子肯定是不成體統的。

最後就是角色分工的事了。朝廷之上,有人動嘴耍耍嘴皮子有人得動身子出工出力,這是職權分工。然後呢,李靖的角色註定他只能是出工出力的那部分人,別人只要一句話他就得舟馬勞頓,流血流汗。這時候他肯定是儘量不給自己招惹是非,安安生生享享清福。


優己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來看看李靖是什麼人?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賜諡“景武”,

陪葬昭陵。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這就是唐朝開國名將李靖的簡歷,他是唐朝打下領土最多的將領,也是結局最好,最享榮耀的將領。

李靖不但一上朝就十分低調不說話,下朝回家後李靖就閉門謝客,幾乎不與人往來。

功名赫赫的李靖為什麼要自絕於人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李靖立下的功勞實在太多太大了,正所謂“功高震主”,平常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放在他身上,都有可能被人利用來攻擊他,因此,李靖不但謹言慎行,有道是“禍從口出,言多必失”,還鮮少與人來往,免得被誤解“結黨營私”。

所謂“高處不勝寒”,李靖立下的功勞越多,他就越“如履薄冰”。在他的一生中,不止一次有人向唐太宗李世民稟告說李靖要造反,但都化險為夷,死後還得以蔭庇後人,與他的謹慎小心是不可分的。

越是聰明的人,功名利祿面前越是淡定,言行舉止越是謹慎,總是想的多,說的少。

老子曰“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又曰“夫唯不爭,故無尤”。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功高震主,明哲保身。


霜天落照


李靖,字藥師,唐初名將,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作為唐朝的宰相,李靖卻極為低調,不僅朝上很少說話,平日也是閉門謝客,宰相府門前門可羅雀。


原來,武德年間,李靖與太子建成較好,玄武門之後,李靖被認為是建成一黨,只是軍功甚重,軍中又有威望,李靖沒有被牽連,李靖閉門謝客。李世民看重李靖的才能,親自請李靖出山。

李靖出山之後,親自指揮了滅東突厥的戰役,更親率三千騎兵,繞道突厥後方,直擊頡利可汗老巢。建立不世之功。

其時的李靖已經頗有些功高震主了。也是李靖以足疾為由辭官。

貞觀九年,李靖再次復出,出征吐谷渾。

出征期間,鹽澤道總管高甑生未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受到李靖責罰。高甑生懷恨在心,誣陷李靖謀反。雖然最後調查清楚,高甑生也受到懲罰,也讓李靖更加明白,功勞太大,難免遭人記恨的道理。

從此,李靖閉門謝客,“乃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