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人物: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世界奇蹟”的建設者

財經人物: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世界奇蹟”的建設者

【導語】2018年10月24日最值得關注的一個時刻,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6.7公里,設計壽命達120年,可抵抗16級強颱風和8級強地震,主工程鋼板用量相當於10座鳥巢或60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被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蹟"。而在整個港珠澳大橋組成項目裡,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項目就是島隧工程,連通2個各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無論是"島"還是"隧",作為此項目的總工程師、橋樑專家的林鳴在接手港珠澳大橋前都沒有接觸過,可以說是沒有教練的"新手上路",硬生生把他"逼"成了島隧工程的世界級高手。

【主持人】作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的林鳴,1957年出生,江蘇興化人。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考上了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併入東南大學)78級港口水工建築專業。在他近40年的職業生涯裡,當過農民、工人,拿過銼刀、鋸子,幹過鉚工和起重工,這些都對他後來的工作有著重要影響。在他建造成的眾多橋樑中,港珠澳大橋情況最為獨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實現了中國建設從"跟跑"到"領跑"的蛻變。

【視頻】林鳴負責的是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節點工程——島隧工程,也是整個建設中最核心的部分。而無論是"島"還是"隧",擺在林鳴面前的幾乎是一張白紙,為滿足空中航線安全,伶仃洋海上航道暢通,地形結構不被破壞,香港迴歸祖國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生存不受影響等種種制約條件,包含跨海大橋、人工島嶼、海底隧道的橋隧島集群模式應運而生,而留給林鳴的選擇只有一個:深埋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世界已經建成了一百多條沉管隧道,但全都是貼著海床的淺埋沉管。深埋意味著沉管在海底要承受超過淺埋沉管5倍的荷載,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水下40多米的深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無到有,投入了他10年的心血,往前一步就會變成"1"。

【主持人】33節沉管安裝,他全在現場。每節沉管有180米長,長達兩個足球場,四層樓高,平均重達8萬噸,相當於一箇中型航母,在水下安裝的困難可想而知。第一節沉管的安裝"海底初吻"耗時96個小時,後面32節的安裝也是近30個小時。在安裝最關鍵的時刻,林鳴還曾因勞累過度,鼻腔大出血,四天內實施了兩次全麻手術。

【視頻】從2013年5月2日到2017年5月2日,整整四年,E1-E33沉管反覆對接反覆拆卸再對接,重達6000噸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安裝成功,隧道順利合龍,林鳴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成套沉管隧道浮運和安裝技術,堪稱"海底繡花"。這期間,林鳴帶領團隊首創的"快速成島法",僅僅7個月,就使得伶仃洋上多了兩個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2018年10月24日,珠港澳大橋正式通車。面對技術難題,從走投無路、自力更生到創造奇蹟,一路走來,林鳴忙了十三年。正如他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事業需要投入感情,有感情才能做出好的事業。"

【主持人】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帶來的不僅僅是香港、珠海、澳門的空間連接,更是時間,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連接,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從香港到珠海和澳門的陸路車程將大大縮短為半個小時,粵港澳大灣區的"1小時都市圈"呼之欲出。而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也將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視頻】相關數據顯示,珠三角城市與香港的距離每減少1%,製造業、服務業中外資投入金額分別增加0.12%-0.17%,初步估算大橋的開通將使西岸各城市可增加600-1000億元的GDP;香港將繼續扮演珠江三角洲物流樞紐的角色,其現有的貿易中心地位也將得到鞏固。香港四大支柱行業——旅遊、物流、金融和商業服務都可從中得益,預計大橋可直接為香港帶來約200億港元的經濟收益,並促使香港GDP增加1.3%至1.6%;而澳門的支柱產業是和旅遊業,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後同樣能讓澳門獲益。由於香港機場的國際航班眾多,以後更多的人能通過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賭場,不但能促進澳門的旅遊和會展業發展,也能讓澳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中心。

財經人物: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世界奇蹟”的建設者

【主持人】作為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的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所以稱之為奇蹟,是因為在大橋建設過程中遭遇的困難都是世界級的頂級難題。從沒有技術支持到率領項目技術團隊先後研發出"快速成島工藝、半剛性沉管結構、複合地基處理、深水深槽沉管安裝施工"四項核心技術,林鳴靠的是堅持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物理上的橋樑建設需要此精神,改革的"橋",更需要有"開路架橋",戰勝一切困難的奮鬥精神。林鳴曾說過:"一輩子不走老路,喜歡出發"。那林鳴再出發會去向哪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