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成六十年|繁荣后的寂静 稳定后的新生

宝成线上有这么一个车站,它曾吸引得上万人以上的铁路职工、家属和子弟进驻;它也曾有十多条股道,来往的列车频繁以致升起的黑烟常让人睁不开眼;它还曾有成都铁路局管内最大的机务段——马角坝机务段……电气化改造之后,马角坝机务段迁移,这里,也就逐渐恢复平静。

宝成六十年|繁荣后的寂静 稳定后的新生

马角坝车站建于1955年,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马角坝镇,宝成铁路经过该站,目前为四等站,隶属成都局集团公司绵阳车务段,仅办货运业务,不办理客运业务。车站及其上下行区间均已电气化,车站的八条轨道线、两个站台被四面环绕的山包围着。这里是个因铁路而热闹非凡的小镇,两千多铁路职工和他们的家属成了这个小镇的生机所在。铁路医院、铁路子弟校、铁路俱乐部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宝成铁路由北至南贯穿马角坝镇,马角坝站也随之应运而生。

宝成六十年|繁荣后的寂静 稳定后的新生

今年51岁的车站副站长李红业是土生土长的马角坝人,从小生长在马角坝站,看着马角坝从辉煌走向平静,他经历了那个辉煌的年代,如今说起眼里都还放着光。

李红业告诉记者,那个年代的马角坝可以和成都、重庆火车站媲美,在宝成线上可是趟趟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都必须停靠的大站。因为当时宝成线上运行的基本是内燃机车,由于山区铁路坡度大,内燃机车牵引力不够,所有的列车到达马角坝站后都会“刹一脚”,进行减轴、加挂补机、更换机头等作业。于是在马角坝这个小镇上就有了火车,马角坝也因此热闹了起来,一下子涌进上万人以上的铁路职工、家属和子弟。除了铁路职工与家属外,停的列车也多,旅客即使在这里短暂落脚,也要到车站外的馆子小撮一顿。当时,旅客如织,厂矿林立,这个山中小镇因为火车的到来而实实在在地辉煌过。

宝成六十年|繁荣后的寂静 稳定后的新生

李红业的父亲是宝成线通车时到马角坝的,他自己也是在马角坝出生的。那时候,进进出出马角坝火车站的列车有很多,小小马角坝上空笛声嘹亮,小小山区四周笛声回荡,也成为了当时小镇的特有音符。“过去马角坝站有十多条股道,来往的列车频繁,车站调车作业量大,蒸汽机运行起来噪音大、污染大,机头一阵黑烟飘来,常常熏得人睁不开眼。”这是那个时代调车作业留给老李最深刻的印象。

自从1975年宝成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后,经过马角坝站的火车早已从过去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也正是因为电力机车的运用,使得火车运力和运行速度都得到极大提升,宝成线上的许多机务段和小站因陆续完成历史使命而被撤销。马角坝机务段也在这段历史洪流中于1998年迁至江油,成为江油机务段,再后来便与成都机务段合并了。机务段搬迁后,马角坝镇上的厂矿逐个停产,铁路医院、铁路学校、铁路俱乐部等也都划归地方另作他用,只留下这座小站六十多年风雨不改地见证着岁月变迁。

宝成六十年|繁荣后的寂静 稳定后的新生

“马角坝车站看似从繁华走向萧条,其实是因为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也是宝成线多年来科学技术进步、设备设施更新、线路扩能改造的的结果。”时隔15年,李红业再次回到马角坝车站,对车站的变迁更有诸多感慨。

虽然没能再看到“一列蜿蜒而来的蒸汽机车用煤烟画出一道长线”的光景,但近年来,车站新的货场正在紧张地修建之中。目前,车站已经拓展了新的货源,可以将大山中的磷矿、砂石等“宝贝”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

斗转星移,一个甲子的时间倏然而逝,但故事却并未因此而结束,马角坝站迎接新的篇章、肩负新的使命留在原地,以一个小站应有的姿态。时代变迁,年华流转,马角坝流传下来的艰苦拼搏的精神依旧继续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

熊猫新闻记者 鲍金宇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