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电砖厂“喧闹”了春天

“寂静”的电砖厂“喧闹”了春天

电能替代,让黄河两岸水更秀,山更青。本报记者 姚斌 摄

站在尖扎县坎布拉镇尕布村西头的土坡上,除了田间渐渐向上窜的一片片新绿,和习习微风吹过耳畔的声音,整个大地一如往昔般静寂。

事实上,我们正站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利扶贫环保节能建材厂的大门前,蓝天为帷白云为幕,圆形的厂房如同银色的飞碟,反射着耀眼的光束。

离厂区50米开外的装卸区,一辆辆康明斯和农用三轮车的肚子里,已码放整齐刚出窑的新砖,排气管里喷出的一股股蓝烟像打出的一个个饱嗝,然后车子沿着平坦宽阔的硬化路扬长而去。

3月10日到达时,砖厂已经开工复产一周了。80后的厂方负责人胡佳带着我们参观厂区,听不到轰鸣嘈杂的机械声,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只有从伫立在厂房顶上粗壮的烟囱里,升腾起一束白色的蒸汽,旋即又在山谷的上空消散得无影无踪。

难道这也是康利建材厂又一个忙碌的下午?

从时尚靓丽的厂房,到清新静谧的厂区,如此优越的生产环境,无论如何都让人无法与砖厂这个既定的概念联系到一起。

就在我们满脸的疑惑尚未消逝时,从厂区另一头,两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国网公司技术人员迎面走来,“小胡,我们看了厂里近期的电费账单,发现费用有些偏高,过来检查一下无功补偿装置”,尖扎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郭毛远远地就开了腔。

那是在2018年9月,电砖窑厂落地尕布村,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企业投资1120万元,尖扎县扶贫开发局整合全县44个村集体产业扶贫资金680万元入股,确定每年按17%分红。尖扎县供电公司新建200米10千伏线路、120米0.4千伏线路,安装630千伏安和1250千伏安两台变压器。

我们沿着“旋转式隧道窑”转了一圈,目睹了给料、滚筛、搅拌、焙烧、冷却到最后的出窑码放和除尘、脱硫等生产和污染物处理车间25道工序,其间,除了见到寥寥几名工人,剩下的都是十几套工程机械在有序运转。特别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那对自如灵巧的智能螳螂机械臂,夹、提、抓、码一气呵成,走、转、运、停分毫不差,不禁引得我们啧啧称奇。

康利电砖厂的投运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早在2009年,总经理胡利曾在康杨镇开了一家名叫“万顺”的砖厂,年产800万块粘土砖。随着青海生态立省战略的大步推进,2016年,当地多家环保不达标的传统燃煤砖厂相继被勒令关停,万顺砖厂毫无悬念由此下马。

2018年3月,一通电话给胡利送来了喜讯:“您好!我是尖扎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郭毛。我们想邀请您和我们一同前往陕西考察砖厂电窑炉改造项目。”

原来,黄化供电公司正在力推电能替代项目。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听说宝鸡有家砖厂实现了“以电代煤”,决定联系尖扎、同仁两县政府相关人员及部分砖厂负责人成立考察团赴宝鸡一探究竟。

一见到旋转式隧道窑环形轨道和脱硫除尘系统,胡利的目光立马被这套先进的设备紧紧攥住。抚摸着一块块刚下线的多孔节能砖,他的思虑随着上下翻动的眼珠一同活了起来。他下定决心——引进这种环保的生产设备,重操自己的老本行。

胡利的想法与尖扎县政府的决策不谋而合。考察结束后,县政府决定建一座电窑炉砖厂,既可以推动砖厂转型发展,也可以增强新型墙体材料的市场竞争力,还能给脱贫攻坚助一臂之力。双方一拍即合,胡利由此吃下 “定心丸”,底气十足。

投运一年来,一组数据真实地彰显着电能替代的强大能量:砖厂年产最高可达7000万块,是传统砖厂生产量的10倍,相当于可装满1.4万辆载重20吨的卡车;另一方面,其生产能力与传统砖厂相比,每年可替代燃煤40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排放60吨以上;此外,这座电砖厂的占地面积仅有3.33公顷,比传统砖厂的土地利用率要高出一大截,节约人力资源近800人。

就在去年12月的最后一天,在厂区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现场分红大会,入股的44个村集体将115.6万元现金收入囊中。

摒弃了传统砖厂取土烧砖的落后方式,继而以建筑废料作为原材料的替代物,以节能、节土、利废、改善建筑功能为发展方向,康利扶贫环保电砖厂名副其实。

就在砖厂对面不远处,清粼粼的黄河水舒缓地一路东去,谷地里的庄稼延展着片片新绿无尽的生机,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孕育着新生——风景这边独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