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奇謀《孫子兵法》指揮篇:攻守奇正虛實,有萬般變化!連載二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的吳國將軍孫武。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如今,孫子兵法已在全世界範圍內廣受尊崇,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六千字左右,其精髓在善於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決定戰爭勝負的要素,把握克敵制勝的奧妙,駕馭治軍用兵的方法。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今天,小編範想文化陪你一起細讀經典,體會那種《孫子兵法》在手,天下我有的真切感覺,讓世界軍事經典滋養我們的事業與生活。

絕世奇謀《孫子兵法》指揮篇:攻守奇正虛實,有萬般變化!連載二

軍形篇(第四)

原文: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也。

絕世奇謀《孫子兵法》指揮篇:攻守奇正虛實,有萬般變化!連載二

譯文:

孫子說:以前善於用兵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然後待機戰勝敵人。會不會勝,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敵人能否被戰勝,在於敵人是否給我們以可乘之機。所以,善於作戰的人能夠使自己不被戰勝,但不能確保敵人一定會被我軍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卻不能強求。敵人無可乘之機,不能被戰勝,且防守以待之;敵人有可乘之機,能夠被戰勝,則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為我方兵力不足,進攻是因為兵力超過對方。善於防守的,隱藏自己的兵力讓人深不可測;善於進攻的部隊就象從天而降,敵不及防。這樣,才能保全自己而獲得全勝。

預見勝利不能超過平常人的見識,算不上最高明:交戰而後取勝,即使天下都稱讚,也不算上最高明。正如舉起秋毫稱不上力大,能看見日月算不上視力好,聽見雷鳴算不上耳聰。古代善於用兵的人,只是戰勝了那些容易戰勝的敵人。所以,真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智慧過人的名聲,沒有勇武蓋世的戰功,而他既能打勝仗又不出任何閃失,原因在於其謀劃、措施能夠保證,他所戰勝的是已經註定失敗的敵人。所以善於打戰的人,先立於不敗之地,也決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擊敗敵人的機會。所以,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具備了必勝的條件之後才交戰,而打敗仗的部隊總是先交戰,在戰爭中企圖僥倖取勝。善於用兵的人,潛心研究致勝之道,修明政治,堅持致勝的法制,所以能主宰勝敗。

兵法: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面積,二是量,即推算物資資源的容量,三是數,即統計兵源的數量,四是稱,即比較雙方的軍事綜合實力,五是勝,即得出勝負的判斷。土地面積的大小決定物力人力資源的容量,資源容量決定可投入部隊的數目,部隊數目決定雙方兵力的強弱,雙方兵力的強弱得出勝負的概率。因此勝方對於敗方就如同用“鎰”來稱“銖”,具有絕對優勢優勢,而敗方對於勝方就如同用“銖”來稱“鎰”。勝利者一方打仗,就象積水從千仞高的山澗沖決而出,勢不可擋,這就是實力的表現。

絕世奇謀《孫子兵法》指揮篇:攻守奇正虛實,有萬般變化!連載二

兵勢篇(第五)

原文: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絕世奇謀《孫子兵法》指揮篇:攻守奇正虛實,有萬般變化!連載二

譯文:

孫子說:治理大軍團就象治理小部隊一樣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組織、結構、編制;指揮大軍團作戰就象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到位,是依靠明確、高效的信號指揮系統;整個部隊與敵對抗而不會失敗,是依靠正確運用“奇正”的變化:攻擊敵軍,如同用石頭砸雞蛋一樣容易,關鍵在於以實擊虛。

大凡作戰,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戰,而用奇兵出奇制勝。善於運用奇兵的人,其戰法的變化就象天地運行一樣無窮無盡,象江海一樣永不枯竭。象日月運行一樣,終而復始;與四季更迭一樣,去而復來。宮、商、角、徵、羽不過五音,然而五音的組合變化,永遠也聽不完;紅、黃、藍、白、黑不過五色,但五種色調的組合變化,永遠看不完;酸、甜、苦、辣、鹹不過五味,而五種味道的組合變化,永遠也嘗不完。戰爭中軍事實力的運用不過“奇”、“正”兩種,而“奇”、“正”的組合變化,永遠無窮無盡。奇正相生、相互轉化,就好比圓環旋繞,無始無終,沒人能完全探究啊。

急流所以能漂動大石,是因為產生巨大沖擊力的勢能;猛禽搏擊雀鳥,一舉可讓對手致死,是因為它掌握了最有利於爆發的時空節奏。所以善於作戰的指揮者,他所造成的態勢是險峻的,進攻的節奏是短促有力的。“勢險”就如同滿弓待發的弩那樣蓄勢,“節短”正如搏動弩機那樣突然。旌旗紛紛,人馬紜紜,雙方混戰,但自己的指揮、組織、陣腳不能亂;混混沌沌,兩軍攪作一團,但勝利在我把握之中。一方之亂,是因為對方治軍更嚴整:一方怯懦,是因為對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為對方更強大。軍隊治理有序或者混亂,在於其組織編制;士兵勇敢或者膽怯,在於部隊所營造的態勢和聲勢;軍力強大或者弱小,在於部隊日常訓練所造就的內在實力。

因此善於調動敵軍的人,向敵軍展示一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此判斷而跟從;給予敵軍一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我調動。一方面用這些辦法調動敵軍,一方面要嚴陣以待。

所以,善戰者,先製造有利的“勢”,不苛責士兵,因而能選擇人才去適應和利用已形成的“勢”。善於造 “勢”的將領,指揮部隊作戰就象轉動木石。木石的性狀是處於平坦地勢上就靜止不動,處於陡峭的斜坡上就滾動,方形容易靜止,圓形容易滾動。所以, 善於指揮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勢”,就象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勢”。

絕世奇謀《孫子兵法》指揮篇:攻守奇正虛實,有萬般變化!連載二

虛實篇(第六)

原文: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鬥。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錯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絕世奇謀《孫子兵法》指揮篇:攻守奇正虛實,有萬般變化!連載二

譯文:

孫子說,大凡先達戰地等待敵軍的就主動安逸,而後達戰地匆忙投入戰鬥的就被動勞累。所以,善戰者,調動敵人而決不為敵人所調動。能夠調動敵人使之自動前來我預想的戰地,是用利益來引誘;能使敵人不能先我來到戰場,是多方阻撓的結果。所以,敵人若處軍安逸,能使之疲勞;敵人糧食充足就使之匱乏;敵人安然不動,要能使他不得不行動起來。通過敵人不設防的地區進軍,在敵人預料不到的時間,向敵人預料不到的地點攻擊。進軍千里而不疲憊,是因為走在敵軍無人抵抗或無力抵抗的地區,如入無人之境。進攻就一定會獲勝,是因為攻擊的是敵人疏於防守的地方。我防守一定穩固,是因為守住了敵人一定會進攻的地方。所以善攻的人,使敵方不知道在哪防守,怎樣防守。而善於防守的,使敵人不知道從哪進攻,怎樣進攻。妙哉妙哉,竟然見不到一點形跡;神乎其神,居然不走漏一點風聲。所以能成為敵人命運的主宰。

進攻時,敵人無法抵禦,那是攻擊了敵人兵力空虛的地方;撤退時,敵人無法追擊,那是行動迅速敵人無法追上。所以我軍要交戰,敵人即使壘高牆挖深溝,也不得不出來與我軍交戰,是因為我軍攻擊了它非救不可的要害處;我軍不想交戰,即使只是在地上畫出界限權作防守,敵人也無法與我軍交戰,原因是我已設法改變了敵軍進攻的方向。所以,使敵軍處於暴露狀態而我軍處於隱蔽狀態,這樣我軍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軍兵力不得不分散。我集中兵力與一點,而敵人分散為十處,我就是以十對一。這樣,就出現我眾敵寡的態勢,那麼我軍參戰者用力少而成功多。敵軍不知道我軍所預定的戰場在哪裡,就要處處分兵防備,防備的地方越多,能夠與我軍直接交戰的敵軍就越少。所以防備前面,則後面兵力不足,防備後面,則前面兵力不足,防備左方,則右方兵力不足,防備右方,則左方兵力不足,所有的地方都防備,則所有的地方都兵力不足。兵力不足,全是因為分兵防禦敵人;兵力充足,是由於迫使敵人分兵防禦我。所以,既預知與敵人交戰的地點,又預知交戰的時間,即使行軍千里也可以與敵人交戰。不能預知與敵人交戰的地點,又不能預知交戰的時間,倉促遇敵時,就會左軍不能救右軍,右軍不能救左軍,前軍不能救後軍,後軍不能救前軍,何況遠的相距十里,近的也有好幾裡呢。依我對吳國所作的分析,越國雖然兵多,但對他的勝利一定有幫助嗎? 所以說:勝利是可以創造的,敵人雖然兵多,卻可以使敵人無法有效地參加戰鬥。

因此仔細分析可以判斷敵人作戰計劃的優劣得失;細心觀望,可以瞭解敵方的活動規律;研究地形,可以摸清敵方地形的利弊;試探性進攻,可以探明敵方兵力佈置的強弱多寡。所以,誘敵的方法運用得極其巧妙時,一點破綻也沒有。到這種境地,即使隱藏再深的間諜也不能探明我的虛實,智慧高超的敵手也想不出對付我的辦法。根據敵情采取制勝策略,即使擺在眾人面前,眾人也理解不了。人們都知道我克敵制勝的方法,卻不能知道我是怎樣運用這些方法制勝的。所以戰勝敵人的戰略戰術每次都是不一樣的,應適應敵情靈活運用。

用兵就象流水一樣,水流動時是避開高處流向低處,用兵取勝的關鍵是避開設防嚴密實力強大處而攻擊其薄弱環節;水根據地勢來決定流向,軍隊根據敵情來採取制勝的方略。所以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態勢,正如流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去向。能夠根據敵情的變化而取得勝利的,就叫做用兵如神。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相生相剋,沒有哪一個常勝;四季相繼相代,沒有哪一個固定不移,白天的時間有長有短,月亮有圓也有缺。

小結:

第四篇講攻守之間的基礎保障,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做到知不足能守,知有餘能攻,掌握主動。第五篇講在做好成分準備的情況下,怎樣製造與發現敵人的不足,以正合,以奇勝,發揮奇正的無窮變化。第六篇講的是戰爭中對虛實變化的把握,用各種方式讓敵人顯形而我無形,讓敵人分兵而我們集中一點,從而以逸待勞,以眾敵寡,能根據戰場上的變化靈活指揮,真正做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絕世奇謀《孫子兵法》指揮篇:攻守奇正虛實,有萬般變化!連載二

對文化交流有興趣的朋友可加關注,互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