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粗俗?拓跋珪居然向人吐唾沫

北魏的拓跋珪强大其实是慕容家的军队在背后支撑的。当北魏开始愈加强大,拓跋珪就不想再做大燕慕容氏的小弟。于是,因为一些摩擦,北魏和后燕开始激化矛盾。拓跋珪因为成功的突袭打败了后燕。当这场战争结束,拓跋珪就从后燕的俘虏之中精挑细选了一些可用的人才,并且放回其余的人。但是有人和拓跋珪说怕有后患,所以劝拓跋珪杀掉他们。结果,那些个剩下的大臣都被活埋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要好好的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装备,否则团灭的时候,结果就一个都逃不掉。而后,北燕的慕容垂生生的被气死了。

皇帝也粗俗?拓跋珪居然向人吐唾沫

公元三九六年,七月。拓跋珪正式称帝。北魏的实力开始于后燕不相上下。没过多久,拓跋珪又开始攻打后燕,一路杀到王城,使得后燕一度十分混乱。就在他攻打城门的时候,一个谋士叫王建,因为私心让拓跋珪错失了良机。本来呢,攻城这种事情一旦久攻不下就会使人比较烦躁。拓跋珪一听到有人说王建使他失去了非常好的机会,当时拓跋珪就想起了两年前参合陂战役后,王建曾经建议坑杀后燕俘虏的事情,气得拓跋珪失去了理智,“顾王建而唾其面”,扭头就向王建的脸上吐一口唾沫,心里一顿痛骂王建的糊涂主意。

皇帝也粗俗?拓跋珪居然向人吐唾沫

史料中,《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祸莫大于杀己降”,所以说,杀死俘虏这种事情的确是有失颜面和名声,还会激怒敌人,引来不顾一切的祸患。拓跋珪作为皇帝,不顾及颜面和举止。“顾王建而唾其面”,虽然是有对王建的记恨,但是也有意识到对杀俘引来不满的后悔。所以后来拓跋珪打败燕的时候,这次学聪明了,除了斩杀的人之外,俘虏的七百余人拓跋珪最后全给释放了。这次拓跋珪的“皆赦而不究”,赢得了人心。自此北魏真正的成为北方最强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