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的市场有多大?

智东西


智能音箱是一个什么市场,今年苹果的进军方向就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

苹果的智能音箱HomePod今天在中国区Apple官网上架了,人民币售价2799元,白色和深空灰色可选,2019年初开放购买,苹果将这款产品定义为“家的新声”。

HomePod采用圆柱形设计,高度不足18CM,可随意摆放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完全支持360°发声,低频更是深远雄厚,配备的空间感知技术还可根据房间大小自动调节音效。在收声方面,其内置六个环形排列的麦克风,用来捕捉房间内的各种声音,只要说声“嘿 Siri”HomePod就会被唤醒。当然了手机上的“嘿 Siri”一直被诟病为语音智障,HomePod将会有怎么样的表现,我们暂且静等第一台HomePod的用户体验吧。

HomePod与Siri和Apple Music的深度整合,除了播放音乐还可充当日常生活助理,可实现与手机上相同的智能操作。


千机问问,你的私人科技、数码、智能家居疑问解答平台,欢迎来撩,记得关注并私信问问君。

千机問問


据智东西不完全统计,做智能音箱的企业已近50家,还有许多正在进行中的或是不太知名的企业未被统计。此外,在智东西三个智能音箱行业相关的社群中,还有至少500家与之相关的硬件企业或技术提供商活跃在前沿阵地。众多企业的涌入,智能音箱的浪潮已扑面而来。

从亚马逊Echo到苹果iPad,智能音箱的玩法套路已经非常明显:音箱+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内容+互联网服务形成一整套完整服务,同时可扩展更多设备、内容的接入。

正是基于这套玩法,杀入进来的玩家们的玩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国内的众巨头想建立生态,为既有的内容和服务寻找新入口,赚个盆满钵满;内容提供商开始联合众企业“抱团取暖”,攻城略地;中小创业者术有专攻,提供技术或硬件支持,抢占时机,力求杀出一条活路。

智能音箱在国内经历过2014~2015年的一波小高潮,在沉寂2年之后,再次成为一片红海市场,厮杀中将形成下一片血海,这其中下面这些玩家谁会笑到最后?

一、缘起:亚马逊的音箱帝国和它的跟随者

亚马逊Echo的爆红,让国内外的众多厂商都看红了眼。在国外,Google Home、微软的Invoke和苹果的HomePod相继推出。而在国内上至BAT、京东、小米、联想等互联网巨头,到传统的家居、硬件企业,再到中小创业公司纷纷围绕智能音箱展开其布局,力求在这片新红海中杀出一片天地。

其实与亚马逊推出Echo智能音箱同一时期,国内也有一波玩家推出了WiFi音箱,如科大讯飞智能音箱X1、电蟒WiFi音箱、小智超级音箱等。

以科大讯飞的X1为例,它在2014年底上市,可以WiFi连网,通过手机APP进行设备控制,并接入不同的音频资源。在定位上,这波音箱还是局限在产品层面,而没有把音箱作为一个家庭的交互入口来布局。但较高的价格、繁琐的操作、低智能化等导致用户体验较差,加之国内用户使用音箱的比例并不高,并且还有蓝牙音箱抢占市场份额,这波WiFi音箱并未获得市场的太多关注和认可。

而2014年8月亚马逊悄悄推出其智能音箱Echo和语音平台Alexa,众人仿佛眼前一亮发现了新大陆。首先亚马逊Echo解放了人的双手,可以直接通过远讲语音进行操控,还可通过语音来控制家居,从而推动整个家庭智能化。

喜马拉雅硬件总经理兼副总裁李海波曾说,他见过的智能音箱已不下百款,单单是深圳南山区一公里以内就有上百家提供硬件或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些硬件企业许多是在PC不景气时,便转向了智能音箱这个风口。且不说大浪淘沙过后能够存活多少,他们的存在和活跃也反应了当下国内智能音箱的热潮。

二、互联网巨头:生态与延续

以BAT、京东为主导的巨头,位居产业链的顶端,掌握着大量的资源,都企图推出智能音箱产品来占领家庭的交互入口。它们都希望通过音箱来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生态,从而掌控平台上巨大的数据价值。此外他们布局智能音箱也是为了寻找未来的交互入口,承载其电商、服务和内容等优势。

在国内京东是最早向亚马逊“取经”的公司,在2015年初就和科大讯飞成立合资公司灵隆科技来研发叮咚音箱,在同年的8月份灵隆科技便推出了首款智能音箱。目前其官方公布的累计销量为100万台,尽管是国内销量最多的智能音箱,但这也不过亚马逊Echo的1/10。

这款音箱的背后不只是音箱,而是整个家庭的“入口”,为此,京东组了一个“局”,率先邀请了语音技术大牛科大讯飞,来共同研发产品,推出叮咚音箱。此后又推出全新的京东微联,而目前其平台上已经有500款家电产品,都可以通过叮咚音箱来控制。

在2015年8月,阿里巴巴便联合飞利浦推出了阿里小飞WiFi音箱,尽管当时采用的是按键语音,但也向家庭交互终端迈进了一部。6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称,阿里和喜马拉雅FM也在合作推出有AI能力的智能音箱。阿里有最大的电商平台,试问阿里会放弃这样一个占领家庭购物的入口吗?

而在今年的CES上,百度度秘和小鱼在家联手发布基于DuerOS系统的新一代小鱼在家机器人,试图把视频通话机器人打造成标杆式产品,占领家庭交互入口,从而打通其搜索和商业化服务。另据了解,腾讯也在积极布局智能音箱。

人机交互方式的演进是近期互联网大佬喜欢谈论的点,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时代,我们的交互方式也将伴随从键盘鼠标到触屏再到智能语音助手。

三、运营商入局

不单单互联网巨头、老牌家电企业在做智能音箱,运营商也参与进来了。在三大运营商中,目前已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经和第三方的音箱制造企业合作,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

谈到这里就必须提及一个群体——深圳硬件“集团军”,没错,他们是这波智能音箱浪潮中的重要一环,有太多的音箱硬件或者技术模块来自这里。而华美兴泰(深圳)就是深圳硬件企业中的一个代表。

2017年6月,华美兴泰(深圳)公司中标中国移动总公司IOT-HUB+智能语音助手音箱项目,标的金额3000万人民币。华美兴泰核心负责人告诉智东西,他们在智能音箱上的研发已经有3年,除了语音识别使用的是科大讯飞的技术外,从音箱硬件、软件、语意定义和内容接入都是他们自己在做。

华美兴泰是深圳硬件企业中最早做智能音箱的一波,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之前从事路由器、移动电源相关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在2014年底智能音箱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华美兴泰便转向这个领域,正是凭借着先入优势和硬件积累,该公司和百度、乐视、中兴等都有合作。该负责人称,他们也是痛苦了很久,但真正的春天要到明年。此外,他还爆料不但中国移动在做智能音箱,中国电信也在做。

回到中国移动本身,这是其推出的第一个智能音箱项目,该产品将整合中国移动andlink智能家居协议和咪咕音乐资源。再加上中移动较早就布局的物联网OneNET开放平台,可见中国移动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家居标准、平台去的。

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中移动这样近乎外包一款音箱产品,并接入自身的软件和标准,其能否为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呢?但从中移动在物联网中的布局来看,智能家居只是其局中一环,而智能音箱的作用更在于构建标准,从而将产品接入其云平台中,实现从运营流量到运营数据的转变。

四、传统家电企业:家庭场景之争

在智能家居的市场争夺中, 传统的家电企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老牌家电企业。互联网的浪潮曾压制了他们的光芒,而如今迎着智能家居的号角,他们再次向世人发出他们对科技的呐喊,彰显他们与时俱进的能力。海尔、美的、长虹如此,中小智能家居、家装企业亦如此。

在这股浪潮中海尔无疑是最亮眼的一个。在今年的CES Aisa上, 海尔就展示了其在优家生态、智能浴室、智能厨房等方面的进展,并且它也在做智能音箱。海尔优家的一位产品负责人告诉智东西,海尔也在联合合作伙伴在做智能音箱,目前还在攻城阶段,还未上市。

但海尔并未把整个家庭入口全压在智能音箱上,该产品负责人表示,海尔在做“全屋语音”,而智能音箱只是家庭交互的一个场景。

海尔目前已经推出相应的终端产品,如智能冰箱、卫浴的“魔镜”,但尚没有加入语音交互,预计将会在下一代产品中加入语音交互模块,这可以理解为将其它家电变成另一种形态的“智能音箱”交互入口。

此外,为了使智能音箱获得更多控制家电的能力,海尔在部分遵循OCF标准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家居标准,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多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控制权。

五、内容提供商:新入口之战

内容提供商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在于为渠道所束缚,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建立渠道,建立入口。目前,喜马拉雅和酷狗都结合自身内容推出了相关的音箱产品。

就在今年6月20日,喜马拉雅FM联合猎户星空、洛可可、佳禾智能推出“小雅AI音箱”。小雅AI音箱是一款全内容音箱,它由猎户星空提供核心语音技术支持,喜马拉雅负责内容、硬件落地,洛可可提供设计和佳禾智能负责硬件生产,是一款协同参与的产品。

正如猎豹移动CEO傅盛谈及的,真正的AI不应该仅仅有技术,而是真正能和生活相结合的产品,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体验。小雅音箱作为一款全内容音箱,能否在入口大战中获得更多的用户,就需要深挖“陪伴”的内涵。

喜马拉雅联合几位玩家组的这个“局”,让我们看到了内容提供商如何建构一款智能音箱,以及在巨头的包围下,“抱团取暖”,参与入口争夺的。

六、中小创业者:拿下订单是关键

众多中小企业以及创业者则是江湖的另一面,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大企业局中的一环,提供技术或者硬件,然后贴上别人的标签。然而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存法则。

目前智东西了解到的,已有超过15家的创业公司推出了其自身的智能音箱,如Rokid的Pebble音箱,聚熵科技的小智超级音箱,出门问问的Tichome智能音箱,以及问之科技的麦宝智能音箱。此外,还有众多提供硬件和技术解决方案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

问之科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智东西,他们目前有好几个合作项目,主要的合作方式就是输出方案,提供语音交互技术。当谈及到其麦宝智能音箱时,他表示,推出音箱产品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进行技术展示,来吸引一些项目合作;其二是现有的一些家装、家居公司有需求,可以直接将产品和这些公司对接。

而摩尔声学则是一家深圳的技术解决方案商,其主要从事远场算法和硬件方面。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讲到,像暴风的产品,其智能电视的远讲语音和外设就是他们生产的,他们还在和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合作进行硬件和智能音箱的本体开发。

但当问及到智能音箱存在的问题时,问之科技的负责人称,技术方面的瓶颈可以随着技术的迭代来解决,但是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智能音箱市场太小,用户没有使用的习惯。

尽管国内音箱市场还有待开发,但是可以预见,部分硬件或是技术提供商近期会有大量的订单涌入。这些中小公司和创业团队,已经熬过了最苦的几年,可以坐收这波智能音箱的红利。

结语:家庭入口之争

智能音箱火热的背后,是对家庭交互入口的争夺。众玩家依托自己的优势,纷纷出手,组成不同的“局”。而其目的各不相同,互联网巨头则是为了搭建未来生态,与延续其在内容和服务上的优势地位;运营商则是为了实现由运营流量到运营数据转变;老牌家电企业则欲霸占更多家庭场景;内容运营商则提前布局未来入口,主动掌握流量分发;中小企业暂时无需想太多,苦了两三年了,先拿下这单!

智能音箱的红海时代已经来临,但这个领域,国内市场 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走出!


智东西


亚马逊 Echo 近千万的出货量,带火了智能音箱,国内已经在做和想做的创业公司不在少数。包括很多之前做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的创业公司,过去苦于找不到好的商业模式,现在都考虑往这个赛道上靠。但我的整体判断是创业公司直接做音箱的机会很小。

具体几个观点:

创业公司的技术先发优势并不重要

智能音箱的核心技术,硬件层面包括麦克风阵列,即机器能不能在几米之外听清楚,也就是远场语音交互;软件层面主要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

目前可能一些创业公司在硬件技术上、算法上有一些先发优势,但这不重要。我非常认同老友雷鸣的一句话 :

长期来讲,未来的人工智能之争,会逐渐从人才之争变为数据之争,其核心在于数据的私有化以及人才的可流通性和长期充沛性。

简单讲,技术壁垒未来会越来越弱,因为人才可以流通,巨头可以招最优秀的人才。未来数据才是核心竞争力。而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领域,巨头太不缺数据了。

所以智能音箱不同于安防、医疗等垂直领域,创业公司没有数据壁垒,无法建立起长久的技术优势。现在巨头都把智能音箱这个业务作为未来新的流量入口,投入重兵之下,创业公司难以抵抗。

生态系统是创业公司不能承受之重

拿热销的亚马逊 Echo 举例,除了计时器和设定闹铃提醒这类工具外,国外消费者最常用的扩展功能(Skills)是播放音乐、智能家居(开关灯光)和新闻简讯。

工具类功能对创业公司和巨头来讲都没难度,这不是核心。真正的分水岭是音乐、有声读物和智能家居,也就是我说的生态竞争,或者说合作伙伴之争。创业公司要跟大公司拼生态和内容,几无可能。

以智能音箱上的 Killer App 音乐举例,数字音乐版权方面,今年 5 月环球音乐与腾讯音乐的联手,意味着腾讯音乐娱乐目前囊括了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三大唱片公司的全部独家版权。阿里音乐集团也拥有一些头部内容。

现在创业公司在音乐版权上还能打打擦边球,以后万一这些巨头认真起来,你怎么办?首先版权授权费会水涨船高,创业公司难以承受,就像当年影视内容一样,视频网站火了后,一集电视剧从以前的 1 集 1 万到上百万;其次如果巨头真的很重视这事儿,完全可以不把最好的音乐资源授权给你,也包括《中国新歌声》、《歌手》、《晓说》等优质的内容 IP 资源。

所以创业公司在以上这些资源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因为巨头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生态体系。说白了就是,你创业公司的音箱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再准确,内容资源上却差了一大截,消费者同样不会买账。

同理智能家居的生态系统一样。我是巨头,你是创业公司,做为一家智能电灯的厂商,会选和谁合作?肯定是谁卖得好,谁能长期做下去就跟谁合作。而且如果一个合作伙伴提供的 Skill 真的特别好,巨头还可以补贴要求独家。因此创业公司在和这些大公司争夺生态合作伙伴时,同样处于劣势。

回到创业公司自身,创业公司必须有能力独立提供价值,如果这个价值依赖于生态和合作伙伴,那就是生态系统的打法,创业公司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就像当年的 Android 和 iOS 火了之后,微软这么大的企业想进入也不行,没办法,这就是生态竞争的残酷性。

巨头都极为重视这条赛道

大家都觉得智能音箱是下一个流量入口(当然具体是不是,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国外也是大公司间的较量,主流的就是亚马逊、Google 和苹果三巨头,听说微软和 Facebook 也很快发布。为了抢场景入口,大公司可以有 100 种手段,各种推广、降价、未来甚至不排除免费,如果成本足够低的话。

亚马逊的 Echo 为什么卖得这么好?你把亚马逊首页常年留给 Echo 的位置折成现金,你算算那是多少钱!再加上亚马逊有 Prime 会员服务、流媒体版权以及电商服务等完成的生态系统。所以协同效应是很明显的!

面对巨头们抢夺场景入口,这种级别的战争,创业公司要躲远点,不是溅一身血的事儿,而是很容易成为炮灰。这么说吧,未来国内会有超过一百款智能音箱出来,但最终能留在市场上被用户接受的不超过 10 款,剩下的都是炮灰。

(苹果 HomePod)

退而求其次,创业公司不做硬件只做操作系统也不行

虽然创业公司做音箱做不成,那我做软件,也就是智能音箱的操作系统行不行?对不起,也不行。首先,百度 DuerOS 和阿里的 AliGenie 已经选择了做开放平台。他们也为硬件厂商提供操作系统、Skills 以及内容的一站式服务,合作伙伴只需要提供硬件就完了。

不过即使这样,DuerOS 和 AliGenie 我也不太看好。大家都想成为智能音箱的 Android,但我觉得很难。当年 Android 的合作伙伴主要是硬件厂商,他们没有做操作系统的能力,而且Android 允许合作伙伴做深度定制,提供了非常大的灵活性。而现在 “认真” 做智能音箱的都不缺软件能力,所以每家都会有自己的 iOS。

智能音箱操作系统其实更像当年手机的第三方 ROM,大家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考虑用第三方的,但如果打算认真做,未来一定会把这个换成自己的,因为这块是核心竞争力。

当年的第三方 ROM,最开始一个 license 卖 2 块钱授权给手机厂商,后来倒贴 2 块钱都进不去了,因为这是手机的核心,手机厂商必须自己做,再后来不做手机的第三方 ROM 全死掉了。未来智能音箱我认为只有几个巨头能玩,而且每家一定都是软硬一体,都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创业公司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被巨头收购

说了半天,是不是这个领域创业就完全没机会了呢?也不是,你仍然可以做 Skills、做内容等等,配合巨头的生态系统,虽然事听起来好像没有那么大,但是有单点突破的机会,而且现在是一个好机会,巨头们都很需要你。

还有一个机会就是被收购,而且这个机会可能还不小,特别是如果你还有好的技术。说白了,巨头今天都觉着这事重要,但过去积累不多怎么办?那就花钱买时间吧!就像百度前些日子收购西雅图的 KITT.AI 一样,其他巨头们都有类似的需求,也许正在到处找标的呢!

本文转载自浩哥说(haogetalks),原标题《迅雷程浩:创业公司做智能音箱是九死一生》,转载时已获得作者授权。程浩,迅雷创始人,现在专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


爱范儿


今年1月,Voicebot.ai对1057名年龄在18岁以上的美国用户的智能音箱喜好进行了调查,现在他们终于公布了调查结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数据是在苹果进入智能音箱市场之前的数据。

有趣的是,iPhone用户比非iPhone用户更倾向于拥有一台智能音箱,比例差值有22%。在HomePod到来之前,比起Google Home,这部分用户更喜欢Amazon Echo。

Voicebot.ai认为,苹果的HomePod更多扮演的是一款奢侈品的角色,用户主要拿它来听歌,而Echo则能执行更为实用的任务。

报告还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信息,比如19.7%的美国成年人都在使用智能音箱,但只有4730万人拥有对智能音箱的访问权。这意味着许多美国人生活在一个拥有智能音箱的家庭里,但那设备并不是他个人持有--因为智能音箱现在还不像手机那样,一部手机只有一位用户。

数据显示,许多消费者平均持有1.8个智能音箱,他们通常将设备放在客厅(占比45.9%)或厨房(占比41.4%),亚马逊仍旧主导着这个市场,其占有率比谷歌要多出3.5倍。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智能音箱的增长速度几乎跟早前的社交媒体应用一样快。

而在使用智能音箱的过程中,问问题、听音乐、查看天气等则是用户要求设备执行最多的。这组数据表明了智能音箱正在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据统计,63%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它们,77%的用户至少每周都会使用一次。

在那些没有持有智能音箱的人群中,37.9%表示因为对设备不感兴趣,21.2%表示他们能在智能手机中找到类似功能,16%表达了对设备隐私问题的担忧,11.8%称很快就会购置一台,8.8%则表示设备价格太高,剩余的用户则因为其他理由。

此外对于未来潜在买家,有9.8%的人将在今年购入智能音箱,其中26%称将选择购置苹果的HomePod。


teikaei2cnBeta


我认为,智能音响的市场,未来将和智能手机相当,而目前,智能手机才步入元年。

我们看看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 1,而2007年,iPhone的销量是612万部,标志了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而在2016年,Echo卖出了650万台,而这一出货量,和当年苹果第一代手机的出货量相当,证明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先知们在慢慢进入家庭“物联网”的时代。


而在2017年,智能音响的总出货量已经达到3300万台,而预计在2018年,智能音箱的总销售量会超过5600万台。


这在我看来,2017年就是智能音响的元年,而未来音响将会承载这么两大功能:

1. AI助手:智能音响首先不仅仅是一个音响,他会是一个你的AI助手,而这个语音助手是完全通过语音来实现交互,当然,未来也有可能这个智能音响也会有一个屏幕。作为AI助手,你可以问它很多问题,比如你不懂得一些问题,如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或者你也可以让他帮你叫滴滴,或者订餐。当然,目前很多功能这个智能音响都还不够完善,比如可能很多时候他还听不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未来这个AI助手,一定可以实现智能化和对于每个人的个性化。

其实,现在这个功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前几天,我用天猫音响订了肯德基外卖,并且还给我的手机充了话费,体验还是不错。最让我惊奇的是,朋友来家里玩,他想用我的天猫精灵给他的手机充话费,却被告知“我还不认识你”,即没有通过声纹识别。

2. 家庭智能控制器:在物联网时代,这个智能音响将会是控制家里物品的一个终端。想象一下,是这样的场景:你晚上工作完一回家,一说话,智能音响就会通过声纹识别,知道是你,同时帮你打开客厅里的灯,同时,打开你卧室里的热水器。你也可以让智能音响,打开电视,这时候,智能音响可能会告诉你,最近有什么大片上映,问你想不想观看。总而言之,你可以通过这个智能音响来控制你家里所有的电器,从电视到空调。

其实,现在这个功能也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在家里也装了一整套小米的音响,扫地机器人,台灯,电视,空调,空气净化器,小米音响也已经可以完全控制这些电器。


总的来看,未来,智能音响将会是每一个家庭所必备的,就像是智能手机一样。目前一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全球约15亿部,而未来,我想智能音箱的出货量也会是这个量级,甚至是更多。


钱真理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披露的最新数据,在2018年第1季度亚马逊智能音箱设备全球出货量为400万台,而谷歌和苹果等一线科技企业的涌入让这个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2018年第1季度全球智能音箱设备出货量为920万台,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苹果和小米。目前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为43.6%,尽管出货量翻倍,但份额相比较去年同期的81.8%有明显下降。

亚马逊和谷歌的市场份额总额已经占到全球市场7成,但明显可以看到其他品牌加入所产生的影响。在2017年第4季度两者的总份额达到了84%,而在去年第1季度两者总额达到了94%。

Watkins表示:“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市场抢眼的增长趋势,而在国内室内亚马逊和Google暂时缺席,给这些品牌更多的增长空间。在中国,阿里巴巴和小米表现抢眼,仅仅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就让其跻身全球前五。”


cnBeta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音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作为新的智能硬件产品,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巨大。根据数据显示,语音优先设备近年进入快速增长期,到 2017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 亿美元。研究报告则认为 7%的北美家庭将会在 2017 年年底拥有一个智能音箱,该比例将在 2022 年上升到 33%。同样,西欧智能音箱拥有率也将在2022年接近 15%。

而作为对比,中国目前的这一比例还在1%左右,因此智能音箱在国内的市场可以说非常广阔,不过现阶段依然处于“百箱大战”阶段,不过随着智能家居的不断发展,智能音箱市场的发展应该会越来越明朗。


泡泡网科技


要说前段时间最火的智能硬件,非智能音箱莫属。继亚马逊的智能音响ECHO热销后,谷歌和苹果纷纷杀入智能音箱市场,国内的小米、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相继推出自家的智能音箱。各大巨头的入局,俨然搅动了资本和创业者的神经。但是智能音箱的风口真的来了吗?它在国内市场能走多远呢?

智能音箱的风口真的来了吗?

智能音箱只是个音箱吗?

相对于传统音箱而言,智能音箱不光是音响产品,还涵盖了内容服务、互联网服务、及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化产品。它不仅具备WiFi连接功能,提供音乐、有声读物等内容服务,还提供信息查询、网购等互联网服务,并且可以与智能家居连接,实现场景化智能家居控制,比如点播歌曲、上网购物,或是了解天气预报。它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置冰箱温度、提前让热水器升温等。

智能音箱的行业现状如何?


1.巨头纷纷介入

一大波互联网厂商,如小米、联想、阿里、百度等依葫芦画瓢地纷纷推出智能音箱;喜马拉雅、酷狗、猎豹等外围玩家以不同姿势进入;海尔、美的等家电品牌在小体型家电产品试水新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做智能音箱的企业已近50家。此外,至少500家与之相关的硬件企业或技术提供商活跃在前沿阵地。

2.国内仍在市场培育阶段

根据淘宝(包含天猫)电商平台,以“智能音箱”为搜索品类,为期30天的销售数据调查。月销量超过100台的店面超过21家,共覆盖15个品牌商(其中代工贴牌厂商不计其内),整体销量为17645台,不足2万台。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在35万台左右,预计明年销量将大幅飙升,全国智能音箱销量将增长至120万台。然而,这还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水平,2017年美国智能音箱出货量预计2450万台。

智能音箱在国内面临哪些问题?


1.用户使用习惯还未养成

在国外,人们注重生活品质,听音乐是每个家庭的生活必需,音箱的使用场景也更加丰富。例如,国外的家庭主妇会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听音乐或新闻,而在国内,人们暂时还没有形成使用音响的习惯,并且智能音箱的主要消费对象---年轻人大都忙于工作,在家里停留的时间不长。中国用户更倾向于在路上消费更多内容,而不是家里的起居室和卧室。

2.语音交互使用的渗透不彻底

语音交互虽然可以提高效率、提高便捷性,但是人们对于语音交互的接受程度仍需解决。例如,如今语音控制已经成为当今智能手机的标配,但真正会利用语音向手机发出指令的用户并不多。

3.产品体验一般

智能音箱的技术,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语音交互需要足够多的大数据、互联网支撑,并且汉语相较英语更加复杂,语义理解难度更高。这使得目前的语音交互技术仍然不够智能,无法给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体验。以阿里发布的天猫精灵X1为例,用户使用后频频吐槽天猫精灵“太迟钝”、不够智能。

4.销售成本高

智能音箱的销售渠道目前主要在线上。场景营销是智能音响开辟线下渠道的机会,小米之家、阿里未来酒店2.0等有望打开线下渠道,但场景销售成本高,以目前智能音箱产品的规模来看,难以承受。

智能音响有望成为AI交互的入口

从当前阶段来看,国内智能音箱行业还处于市场培育期,未来需要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阿里天猫精灵与万豪酒店合作的未来酒店,就打开了一个突破口。随着更多场景被开发出来,智能音响还是有望成为AI交互的入口。


虞涤新


这个音响市场不会大到哪里去,必定会被手机消灭,一个APP就替代智能音响了,这件事必定有人会去做。翻译机,智能音响,都是短期赚点钱。小公司开发这种智能程序可能成本太高,但是大公司做这种APP还是可以的,所以,智能音响没有前景,看得到它会消失。


西格玛的化学


全场景AI智能音箱可以说是近年来比较火的智能家居,可以实现语音控制,随心播放和更换曲目,甚至直接切换到电台,当然,更多的智能服务还是得依靠于音箱的载体——电视得以实现更多智能体验。如果说AI智能音箱是一次寻常百姓家引入智能家居的革命,那么这次革命的领头羊就是电视,打个比方说,TCL C7剧院电视在原先智能电视的基础上迭代更新,音幕分离,智能音箱单独呈现,让电视作为人工智能的最大载体,而智能音箱只要负责好“它”的那一块就好了,这样来看,智能音箱在人工智能的就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这款集结了业界领先技术的电视,拥有将声色完美呈现的能力。与传统背光方案相比,C7的原色高色域色彩表现力大幅提升,全场景AI画质实时识别画面场景,针对识别的不同场景智能调整画面动态效果,Q画质引擎及全杜比视界从色彩、亮度、对比度、清晰度等方面打造出更完美的视觉感受。与哈曼卡顿、杜比合作,结合了Q音质引擎技术打造出的多维度立体声场空间,拥有更宽的音域、更清亮的高音和更澎湃的低音效果,全方位的腔体发声让音域更广更清晰,内置全场景AI,8米内实现唤醒声源抓取,智能识别语音的同时也让每一首音乐都如同身临其境,每一句台词都带你跳进画面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