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上孺子牛——追記東川區扶貧幹部吳國良

5月7日,晴。

昆明市東川區湯丹鎮,廣泛流傳著吳國良的扶貧故事。

“總感覺他還沒走。”湯丹鎮分管扶貧的副鎮長周明紅著眼睛說。

“追授吳國良同志昆明市五一勞動獎章。”昆明市總工會決定。

4月26日,湯丹鎮扶貧辦副主任、中河村黨支部書記吳國良,在下村檢查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兌付情況途中,車輛意外墜下深溝,不幸因公殉職,32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如今,昆明市總工會已發出號召:學習吳國良同志先進事蹟,助力脫貧攻堅。東川區扶貧戰線上的廣大幹部群眾,尤其是湯丹鎮他曾經的戰友和同事,都把“告慰英靈,不負百姓”作為奮鬥目標,倒排工期、對標對錶、全力衝刺,堅定不移地進行著他來不及完成的事業。

勇於擔當,不怕苦不畏難

“他始終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總是一心一意撲在學習和事業上,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湯丹鎮黨委書記周自開說,吳國良長期奔走在村組一線,為扶貧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良能力強、有擔當,不怕苦、不畏難。”周明告訴記者,去年鎮黨委選中吳國良負責扶貧工作時,他爽快地答應了。

去年9月份,吳國良正式任湯丹鎮扶貧辦副主任並主持日常工作,壓力比預期有增無減。

湯丹是一個老工業鄉鎮,地礦矛盾複雜,基礎設施薄弱,脫貧攻堅任務重。全鎮26個村中,有6個村要整體搬遷,涉及易地搬遷人口8233人,其餘20個村需要進行農村危房改造,涉及4458戶人家。全鎮農業人口接近35000人,產業發展和大數據管理樣樣要操心。

“不深入每家每戶熟悉情況,就不可能幫老百姓把事情辦好。”吳國良下足了“繡花功夫”,對全鎮的村情民意瞭然於心。

為適應崗位需要,更好地指導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他還攻讀了四川農業大學土木工程學作為第二專業。

楊燕華,中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正在忙農村危房改造的事。

“這是國良未完成的事業,不能讓它停下來。”楊燕華說,這是中河村全體班子成員的共識。

2014年,中河村黨支部被定為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村內矛盾糾紛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大部分村民還住在D級危房中。只有加強班子建設,凝聚幹群合力,中河村才有希望與全鎮一道脫貧摘帽。經鎮機關幹部職工一致推薦,時任鎮黨政辦主任的吳國良兼任中河村黨支部書記。到村支部任職後,“為村民辦點實事,為村裡乾點實事”成為了吳國良的扶貧初心。

“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他的擔當精神讓我佩服。”楊燕華說,吳國良上任第一件事便是立規矩,整頓班子問題,提升班子工作能力。他不怕得罪人,班子成員不清楚情況的要求限時摸清,不願為民擔責的小組長受到嚴厲批評。“班子上定的事儘管放手去做,可能得罪人的時候就說是我讓做的,有哪樣問題我來承擔。”吳國良經常這樣跟他們講。

通過抓黨建,中河村班子的凝聚力增強了,全村工作從雜亂無章變得有條不紊。

在吳國良的帶領下,湯丹鎮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快速有序推進。

2017年,吳國良被授予東川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此之前,有著11年黨齡的他,已連續三年被考核為湯丹鎮優秀工作者,連續兩年榮獲湯丹鎮“十佳中層幹部”稱號。

啃硬骨頭,有幹勁有思路

吳國良的辦公桌上,《東川區脫貧攻堅責任書》仍壓在鍵盤下,“農危改推進情況統計表”“動態管理基本情況統計表”等整整堆了兩摞……

周明告訴記者,吳國良患有慢性腎炎,動態管理和大排查工作期間,他強忍著病痛,通宵達旦、不眠不休,讓同事們非常感動。吳國良不僅自身吃苦耐勞,更聚焦“精準”二字,壓實扶貧工作隊員包村、包組、包戶的責任,確保每戶老百姓都有對應的幹部負責,掌握情況不能講“估計”“大概”。“在昆明打工,要具體到哪個區哪個廠?工資是多少?老闆電話是多少?”周明說,責任到位,精準到位,再複雜的事情也能對症下藥,再大的困難也能一一克服。

“中河村前期工作做得好,硬骨頭都啃下來了。”中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第一書記佟雲明說,住房問題是村裡貧困戶的主要致貧原因,全村除整體搬遷的小組之外,還有300多戶農戶需進行C、D級危房改造。去年5月份,他從東川區公安局到中河村駐村時,農村危房改造只剩30戶沒有解決,“頓時感覺脫貧壓力小了許多”。

“剛開始那幾年,工作其實並不好乾。”據楊燕華回憶,2012年村裡就啟動了140多戶宜居農房建設,但因村上組織申報材料不規範,導致房子蓋起來一年多資金仍撥付不到位,老百姓看了以後不敢動,村上一點辦法也沒有。吳國良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帶著班子成員一戶一戶摸情況,一家一家說政策,很快找出了問題癥結所在。

楊燕華說,吳國良積極向鎮黨委、政府彙報情況,該落實的及時落實,並教會大家如何規範地填寫申報材料,農戶的錢很快得到了撥付。自那以後,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了,村裡的各項工作推進很快,5個村民小組有3個納入易地扶貧搬遷範圍,300多戶C、D級危房改造任務目前只有3戶尚未完成,中河村實現了由拖後腿到做示範的轉變。

灑海村關上一、二小組,地處地質災害隱患區,老房子是土坯結構,住著不安全。鎮裡決定搬遷到烏龜山,讓群眾有安全穩固的住房。

“肩頭硬才能挑起搬遷工作這付重擔。”湯丹鎮組織委員郭瑞說,吳國良有主見、有思路,又當過鎮規劃服務中心主任,鎮領導挑來選去,最後還是選中了他。

入戶宣傳動員,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很多老鄉都問他:“咋搬啊,烏龜山路不通、用水不方便,房子咋蓋,搬過去搞啥?”對此,吳國良總是耐心回答,並把脫貧攻堅政策一項項詳細說明,其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別擔心,我會為大家協調解決好的。”通過深入細緻地工作,群眾放下了思想包袱。

後來,烏龜山項目被納入省級農村危房改造示範村項目,並於2017年正式動工。“他沒日沒夜跑現場,徵地、規劃、招投標、看圖紙、抓進度,一件都沒落下。”灑海村村委會副主任李建榮說,項目動工以來,吳國良只要路過就會進來看兩眼,來不了時也會隨時打電話瞭解情況。據他介紹,今年6月底,村民就將搬遷入住新房。產業發展方面,也有了詳細規劃。

“大夥還想著在新房子裡請他吃頓飯,好好感謝他。”李建榮一陣感傷。

心繫群眾,動真情扶真貧

“這就是吳書記啊!太可惜了。”晚上聽大夥講起吳國良的事,62歲的羅天存趕緊拿出手電筒,去看脫貧攻堅明白卡上貼著的照片。

羅天存是吳國良的幫扶對象,平時只有老兩口在家。老人說:“他經常來幫我家呢,每次路過都會問我房子怎麼樣?身體怎麼樣?年紀輕輕的,怎麼就不在了呢。”

中河村孟樹奎家,也是吳國良的幫扶對象。吳國良不僅幫助他們蓋起了房子,還用心關懷兩個孩子,要麼幫助解決讀大學的助學貸款問題,要麼帶到鎮上實習並自己出錢給實習補貼。“這麼好的一個人走了,我們好心疼。”講起吳國良幫助家裡的一樁樁、一件件,孟樹奎的妻子很難受。

這就是吳國良,對於貧困群眾,總是用心用情幫扶,老百姓都記著他的恩情。

楊燕華總是想起過去的事。他說,吳國良想方設法為村裡修通了大夥盼了多年的灌溉溝渠,修好後擔心沒人管,又決定分段分片進行管護,管護的工錢也是他想辦法解決的。在他看來,吳國良不僅是村黨支部書記,更在鎮上擔任要職(指吳國良先後擔任鎮黨政辦主任和扶貧辦副主任),有忙不完的事情,如果不是關心群眾疾苦,村裡的有些事是完全可以不用管的,但他卻始終把大夥兒裝在心裡,樣樣都做得很好。

“盤龍區的兩名扶貧工作隊員來這裡駐村,吳國良為了照顧他們的生活,在村委會建起了食堂和洗澡間。”吳國良的細心周到,讓佟雲明感觸頗深。

去年7月份,中河村村委會主任辭職,吳國良便書記、主任一肩挑。“他鼓勵我說只要用心為老百姓做事,就一定能把工作幹好。”今年3月15日,何發瑞當上村委會主任助理,開始了與吳國良短暫的共事時光。在他的印象裡,“吳國良幹起活來,不分時間。”

不分時間,讓吳國良把一切都獻給了扶貧事業;不分時間,又讓他和家人缺失了普通人家的那份溫情。

郭瑞告訴記者,吳國良的父親是一名老村幹部,現任達朵村監委會主任,年近60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母親是一名不識字的農村婦女,身患肢體二級殘疾依然自食其力。妻子是鎮上一名普通職工,在彎腰樹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因工作繁忙兩人聚少離多,結婚4年一直未生育兒女,本打算“幹完扶貧就要孩子”的。

出事那天,吳國良一行到大地坡村、達朵村、灑海村和三家村4個村子檢查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兌付情況,其中一戶建房戶就在他家門口。母親讓他回家吃飯再走,他卻只留下一句話:“不回了,事情多,還要去下一個村。”

“吳國良同志的事蹟讓人感動,他的精神催人奮進,是我區扶貧幹部中的先進典型。”東川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吳國良同志身上,集中體現了東川扶貧幹部忠誠敬業、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克難攻堅、勇挑重擔的堅強毅力,苦幹實幹、勤政務實的優秀品格,全區上下將以他為榜樣,集中力量攻堅,萬眾一心克難,堅決打好打贏新時代第一場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