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本來這句話是強調教育主體教師的重要性。認為作為老師就要恪盡職守,對教育事業精益求精,讓所有的孩子學有所長、學有所成.目的是加強老師隊伍的修養,提高老師的業務能力,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送來學校接受老師的全方位教育.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但在落實執行過程中往往出現偏差,造成的不良後果,使之正慢慢變成謊言,令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 現列舉三例如下。曾經一位高學歷的母親牽著自己的女兒來學校改專業,我驚訝.因為,她女兒的原專業基礎牢固、興趣盡顯、成績優秀,作為家長為什麼要孩子改弦易轍、半途而廢呢?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而且到另外的專業現在還跟得上嗎,哪個老師能為她補課,教好以前沒讀的課程呢?".母親吶吶半響,突然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本來,我想詳細解釋,這話放大了教育的功能,老師不能包辦所有的教育問題,但面對她振振有詞、斬釘截鐵、果斷堅決的態度,我妥協了.半年後,她改了專業的女兒成績一落千丈,卻後悔莫及。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有一個學校招生,標語赫然在目:"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家長與學生圍觀時,校方解釋得天衣無縫,完美無缺.都是本校成功學生的例子:以前上初中時誰誰成績如何如何差,調皮搗蛋是家常便飯,與老師對立成習慣,把家長氣得吐血。但進我學校後;"草雞變鳳凰,灰姑娘成白天鵝,現在自己開辦公司有房有車".誰誰初中基礎薄弱、還休學半年、中考成績墊底。但進我學校後,在任課老師的努力下,"鯉魚躍龍門,現在考上了某某名牌大學"等等.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這些是事實、沒有忽悠人。但,這是特殊性,成績很好的學生到這個學校後名落孫山的大有人在,卻隱藏不表,而在宣傳時故意曲解了這句話. 目的是擴大招生規模。目的是達到了,但有不擇手段之嫌、今人哭笑不得。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一位女班主任在課堂上沒收學生手機,沉溺於遊戲中的學生拒不上繳,還產生嚴重的抵抗情緒,衝動之下於拉扯之季傷害了自己的老師.老師找到政教處,就學生行為向學校領導申訴.意思是眾目睽睽之下,老師的尊嚴被刺痛了,要求學生檢討、道歉.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而學生卻於夢遊狀態,似乎上課玩手機也合情合理,拒不接受.相持不下之際,某政教主任來了這樣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女老師終於嚶嚶痛苦、捂臉離去。自此再也沒有主動組織過教學和管理課堂,遇學生違紀現象也就睜隻眼閉隻眼,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有點匪夷所思,卻讓人痛徹心扉!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回過頭來,我認為“教”與“學”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分別執行的行為,一廂情願的舉動從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學生智力水平,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成長環境、學習基礎不同,同一個老師任教的同一班級的學生成績也存在差異。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我見

這是客觀事實、無可厚非。如果千篇一律,認為所有學生都能達到理想的標準,明顯不符合實際。我們既要對老師的能力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又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能把這句話當作萬古不變的教條,到處生搬硬套,給教育工作帶來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