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农业局加强农业污染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四减四增”行动

根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罗庄区农业局牵头制定了《推进“四减四增”,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作战方案》,狠抓责任落实,扎实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宣传引导,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减量控害、绿色发展”为主题,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置宣传牌、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就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禁烧、畜禽养殖污染总量减排等开展广泛宣传,推广普及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措施,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结合农民培训,开展农药知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100余人次。

二、各项重点任务进展情况

(一)农药减量控害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集中连片推广新型农药,采用新型现代植保装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一是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共发布病虫情报8期,夯实病虫防控基础,确保及时应对重大病虫害防控;二是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三是扎实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发展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四是强化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新助剂等试验示范,科学采用种子、土壤、秧苗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抓好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用农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五是因地制宜推广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施药技术,全区飞防面积共计5万亩。

(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为化肥用量零增长打牢基础。一是巩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为全区40个土壤监测点位采集土样,并检测化验,做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两处。我区自2008至2015年连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经达到全区覆盖。二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深入推广。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灌溉与施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水肥资源,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实现了节本增效。在设施蔬菜中,化肥投入比常规施肥减少了25%,节水60%,灌溉施肥劳动用工节省60%,约每亩肥、水、工成本降低600元。2018年罗庄区水肥一体化任务目标是新增6250亩,通过大力推广和各项措施的实施,前三季度完成新增面积6814亩,完成2018年任务量的109%,圆满完成全年任务。在黄山镇宇霖果蔬种植基地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并召开全区水肥一体化现场会,区委副书记王士力、区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各街镇分管领导、农技站长及部分基地负责人、农业带头人等60余人参加会议,对水肥一体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推进非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改造进程。区畜牧局工作人员分成8个督导组,不定期到各街镇对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及改造情况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禁养区内共有养殖场户120家,已关闭或搬迁43户。非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58家,其中畜禽规模养殖场有猪场47家、奶牛场7家、肉鸡场2家、蛋鸡场1家,肉羊场1家,完成提升改造56家。根据现场检查统计结果可看出我区畜禽养殖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6.55%;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78.50%。

(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2018年夏季小麦16.8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4.5万亩,打捆回收8300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秋季玉米13.8万亩,目前秸秆还田面积9.4万亩,青贮玉米2.1万亩。夏秋两季秸秆实现全面禁烧,未被各级巡查到火点或黑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把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制定了《罗庄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二是严格督导检查,落实责任追究。按照“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强化惩罚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做到宣传到位、督查到位,确保禁烧工作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三是实施综合利用,做好“疏导”文章。坚持以堵促疏、以疏保堵,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和水稻机收、机械打捆、旋耕灭茬等农机新技术,全面落实各项秸秆综合利用措施,全力推进秸秆机收粉碎还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