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沒有銷量,燒出來的流量有什麼用?

「社群」沒有銷量,燒出來的流量有什麼用?

上一篇文章《這屆消費者不行,褲子都脫了也不頂用》從內容運營的角度,讓我們瞭解社交電商如何從內容出發,吸引消費者,從而達到引流的目的。我們都知道,營銷並不僅僅就是獲取流量、不斷曝光。沒有轉化的流量要不就是有錢燒得慌,要不就是耍流氓騙投資方。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流量帶不來銷量?

比如一個城市桶裝水配送項目,旨在幫助消費者解決定水難和幫助桶裝水品牌商解決營銷推廣問題,通過訂水獲取用戶之後,讓用戶在他們P2P金融平臺投資理財或者小額貸款。為了擴大影響力,甚至在城市公交、各種媒體上大量投放廣告。可以預見的是,效果不是很好。

為什麼呢?

可以假設自己就是消費者,看到這個廣告,也許不用3秒,你就會本能反應:不靠譜!

“你是家庭主婦,每天買菜煮飯照顧老人孩子,當然包括訂桶裝水。然後,有一天偶爾你路過公交站牌,看到一個‘**放心貸,利息高手續快’的廣告,甚至送水師傅給你換水的時候也說上一句:‘那個金融理財跟我們送水的是一家的’作為信任背書,你就會放心地在平臺上存錢或者借款?”

「社群」沒有銷量,燒出來的流量有什麼用?

當然不可能。實際上,即使廣告投放量再增加一倍,訂水補貼再增加一倍,最終轉化的用戶也肯定是屈指可數——用戶的“信任”、“動機”等問題沒有解決。

所以,營銷並不是把產品包裝好,找出和別人不一樣的銷售賣點,然後大規模向用戶推送就行了。但是,為什麼有些時候,單純曝光就很管用?就像國民級洗腦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會這麼受用。

答案就是:純粹接觸效應。賽安斯的心理學實驗表明,某一外在刺激,僅僅因為呈現的次數越頻繁(使個體能夠接觸到該刺激的機會越多),個體對該刺激將越喜歡。簡單地來說就是:越熟悉越喜歡。

這樣,你就理解了大量的曝光就能直接帶來很多銷售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接觸得越多就喜歡的原因。

而單純的產品信息、銷售賣點曝光,能夠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實際上僅僅限於低認知參與的決策。

比如你打算下樓買瓶水,一般會選擇娃哈哈和農夫,而由於你經常在電梯看到景田百歲山的廣告,在樓下的超市又看到了百歲山的推頭,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買一瓶試試。

而對於另一種決策——高認知參與決策(比如上面的理財產品),單純的廣告曝光就沒有多大的直接作用了。

當一個產品滿足以下條件,往往就會讓消費者進入高認知參與決策:

  1. 決策重要性高——比如投資重要,買水不重要。
  2. 決策負責程度高——比如利率的計算、投資回報及劣後擔保等。
  3. 違反過去習慣——原來理財一般 選擇銀行,而不是投資公司。

對於高認知參與決策的產品,需要解決消費者的5個問題,而不是單純地曝光:

  1. 理解問題
  2. 動機問題
  3. 信任問題
  4. 參與門檻問題
  5. 退出保障問題

比如上面的P2P金融項目,如果消費者不瞭解你是什麼,缺乏信任基礎,那麼即使你曝光帶來1億的用戶點擊,都沒用。

理解問題

「社群」沒有銷量,燒出來的流量有什麼用?

世界上第一臺汽車發明出來,消費者並不知道汽車是什麼,於是參照當時消費者的認知,給了汽車一個定義:不用馬拉的車。

再比如IPhone智能手機一代,喬布斯沒有直接說當時大家未知的概念“智能手機”,而是先說“一個大屏iPod+一個手機+一個網上瀏覽器”。

動機問題

對於高認知決策的產品,消費者並沒有明確的購買意向,如果不解決動機問題,讓消費者產生需求,那麼再多的曝光也沒有效果。

比如,足浴盆(智能控溫、衝浪按摩、臭氧殺菌)的功能強大,但是不符合消費者過去的習慣——泡腳去按摩店,單純的古初產品優質,很難有效果。

解決動機的關鍵,是讓用戶關注產品之前,關注自己。

比如你想賣1000塊的洗髮水,要讓用戶先關注自己——你用這上萬塊的香水,但是卻用39的超市洗髮水。讓消費者意識到過去的行為存在著某種不合理,從而渴望通過購買產品解決。

信任問題

「社群」沒有銷量,燒出來的流量有什麼用?

上文提到的P2P理財產品,如果只向消費者傳播高收益、快速獲益、手續簡單,可以預見的是轉化率低得可憐。

雖然P2P理財不難理解,也有回報的充分動機,但是信任問題可能就是阻攔消費者決策的關鍵因素。

解決信任問題,需要信任背書。比如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一年賣出12億杯的香飄飄......

P2P理財的廣告訴求,主打信任問題,比如“唯一入選長江商學院的金融案例”,效果會更加明顯。

參與門檻問題

高認知參與的產品,需要消費者花費大量的經歷決策——參與門檻很高,以至於單純曝光獲取流量難以轉化成為銷量。

比如社區養老項目,鼓勵視房如命的老人抵押房產,把下半生教給養老公司,顯然門檻太大,而無法靠拉人頭和打廣告讓老人做出決定。這個時候就需要促使消費者從最簡單的開始——降低門檻

「社群」沒有銷量,燒出來的流量有什麼用?

這樣,大家就好理解房地產永遠是讓你去看房,而不是直接讓你買房;寶馬永遠是讓你試駕,而不是直接打電話讓你購買。

保障問題

還是寶馬的案例,寶馬的廣告只會宣傳車的操控性能,而不是告訴你寶馬是土豪身份的象徵,為的就是讓消費者既能裝逼,又符合社會普遍認知。

再比如紙尿褲,會給寶媽一些負面形象——用紙尿布,說明我是個懶鬼,為了自己的便利,竟然給孩子用紙尿布。所以,紙尿褲的廣告會強調幹爽、護膚,這樣就解決了寶媽在公眾群體力認知裡的懶惰的問題。

結語

流量不是萬能的,如果你的產品需要複雜決策、違反過去的習慣的產品,那麼必須先解決理解、信任、動機等一系列問題,流量才會轉化成為銷量。

關於叫個拐

來啦?坐。

叫個拐,學習營銷方法、商業策略,每週五晚更新。

叫個拐是什麼意思呢?

在廣西柳州方言裡面,拐為“女朋友”的意思。年輕的女朋友叫“嫩拐”,漂亮的女朋友叫“豎拐”、“靚拐”等等。

叫個拐意思是“聊拐”,普通的理解為泡妞。我理解為成一種心態:讓生活保持樂趣,始終相信美好的事物即將到來。

好了,我們一起“叫個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