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Hello,親愛的小夥伴們,想你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生與死這個話題。

其實,每個人從出生的一刻起,就在向著死亡走去,死亡是生命的必然歸宿。

然而,面對死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念和選擇。在我看來,敢於勇敢的直面死亡,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所以今天我們想要聊一個相對嚴肅的話題——生與死。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最近,《奇遇人生》因為一群特殊的老人上了微博熱搜。

節目中,毛不易阿雅在音樂治療師的陪同下,來到了臺灣當地一所老人院。

這裡的老人還有個特殊的身份:臨終患者。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他們患有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礙,有的是失智症,有的是唐氏症,有的是植物人。

老人平日裡與外面的世界隔絕,只能在輪椅和病床上靠著回憶活著,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生命的消亡,每天都在這裡上演,老人院裡經常聽見一句對話:“那個人呢?”“走了,沒有了。”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望著臨終的老人,毛不易想起了自己癌症去世的而母親,那是他第一次見證死亡的來臨。

他說,感覺很無能為力,時間是洪水猛獸,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和力所能及的幫助。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面對生老病死這種自然規律,對於臨終者來說,他們可能並不需要子女能給多少錢,多大的房子。

他們只想要,在人生最後的時刻,還有一個人能給自己離開的力量。

對於一個決定捨棄一切的人,沒有什麼比體面的告別,帶著微笑離開,更值得欣慰。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生命裡》,講述的是中國人最忌諱的一個話題——死亡。

裡面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直面死亡,如果一定要離開,我希望可以笑著走。”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紀錄片將鏡頭對準一個特殊的病房。

這裡收留癌症晚期的患者,大多數人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死亡對於他們,只是先後的問題。

護士們知道自己無法延長這些病人的壽命,她們能做的就是讓老人們“走得更坦然、舒適一些”。

護士每天面帶微笑,同病人談天說地,彷彿接下來要去的地方不是地獄,是天堂。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魯勝蘭是一名乳腺癌患者,預計生存時間只有一個月。

看著旁邊的病床又換了一個人,在鏡頭下,她說自己“沒壓力,不緊張。”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黑子叔快要80歲了,病痛讓他連撿起掉在胸前的雞腿的力氣都沒有。

但是當護士陪他聊起抗戰勝利的事情,他就能立馬神采奕奕。那是他一生的高光時刻。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莎士比亞說:“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

對於一個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人,幸福可以很簡單,可能只是一個擁抱,一句關心的問候,一個清晨的陪伴。

然而,即使這麼簡單的願望,對於有些人,也是奢望。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演說家》中,臨終關懷志願者紀慈恩曾提到:

“每個人臨終前,想到的都是愛,而關懷是愛在臨終前,最溫情的承載。”

所以,臨終關懷的意義,不僅僅是為即將離世的人帶去身體上的舒緩和精神上的慰藉。

更重要的是把死亡看成是理所當然,把死亡當做生命的一種完成。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我們總是畏懼死亡,卻不知死亡既是一個醫學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出於某種傳統觀念,即便在最後的時光,也不會完全按老人的心意安排後事。

有的老人希望死後一切從簡,不舉辦追悼會,不設靈堂,進行海葬,子女們沒法同意。

有的病人想在臨終前捐獻自己的眼角膜,最終也因為家屬不支持而未達成。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精神醫學與死亡學家伊莉莎白·羅斯在她的《死亡與臨終》中寫道:

“一件最後重要的事是,今天的死亡過程在許多方面都是更為可怕和令人厭惡的,就是說,更加孤獨,機械化及非人化……死亡的過程變成孤立而缺乏人情味。”

所以,對年輕一代進行“臨終關懷”普及教育,不僅具有必要性,也具備了觀念上“移風易俗”的可能性。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西方國家會通過宗教進行“死亡”教育,而中國的傳統觀念則是“未知生焉知死”。

在老齡化浪潮漫卷之下,年輕一代必然要承擔更多的養老負擔,也終將在病房中面對一次次別離。

面對這些,我們並不是束手無策。我們應該嘗試著從不同的維度出發,認識和探索生與死。

為此,本週五週六悅心藝術將與高地生活聯合舉辦《臨終關懷·最好的告別》課程,以更好地去了解生與死的意義。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在這次課程中,我們誠摯邀請到了廣州十方緣創始人匡勝利老師。

匡勝利老師1972年出生於河南,清華大學工學碩士,2009年起接觸身心靈成長和臨終關懷公益事業。

目前已取得心理諮詢師、系統排列師、靈魂溝通師、靈氣治療師、喜悅呼吸認證教練等多項稱謂。

現為廣州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理事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心靈呵護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關於高地生活

高地生活是一個菁英成長社區,由企業家、創業者、和各個領域專業人士組成。高地生活陪伴和支持彼此實現個人成長,共同探索有趣、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

高地生活聚焦於

公益教育投資三大成長社區,希望可以向社會傳播美好的人文思想。倡導商業向善,用商業智慧和資本力量造福社會。

2015年,高地生活發起大觀計劃,定期邀請各領域傑出代表,以演講、展覽、演出等綜合表達方式。

與城市菁英交流思想分享創造踐行公益,通過傳遞美好的人文思想和商業智慧,推動社會進步,啟發和鼓勵這座城市勇敢前行。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課程介紹

此次課程名為談死,實為論生,通過模擬情景真實體驗死亡,幫助你正確認識死亡,減輕或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

坦然面對自我之死,對死亡必然性的領悟,讓你重新審視生命的分量,更有知覺地投入生活,活在當下,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

臨終關懷的學習,讓你在面對親人或他人之死時,懂得如何為臨終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護,給予他們“靈性照顧”。

緩解他們面對死亡時無助、恐懼、孤獨等情緒,幫助臨終者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上課流程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人們更多時候,不是害怕死亡本身,他們只是害怕死亡的過程。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每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希望走的那一刻,可以笑著離開。

面對死亡,臨終關懷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關注我們,一個懂審美的藝術號

關注悅心藝術

你與藝術的故事已經發生

讓藝術與你零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