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Hello,亲爱的小伙伴们,想你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生与死这个话题。

其实,每个人从出生的一刻起,就在向着死亡走去,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

然而,面对死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念和选择。在我看来,敢于勇敢的直面死亡,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所以今天我们想要聊一个相对严肃的话题——生与死。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最近,《奇遇人生》因为一群特殊的老人上了微博热搜。

节目中,毛不易阿雅在音乐治疗师的陪同下,来到了台湾当地一所老人院。

这里的老人还有个特殊的身份:临终患者。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有的是失智症,有的是唐氏症,有的是植物人。

老人平日里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只能在轮椅和病床上靠着回忆活着,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生命的消亡,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老人院里经常听见一句对话:“那个人呢?”“走了,没有了。”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望着临终的老人,毛不易想起了自己癌症去世的而母亲,那是他第一次见证死亡的来临。

他说,感觉很无能为力,时间是洪水猛兽,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面对生老病死这种自然规律,对于临终者来说,他们可能并不需要子女能给多少钱,多大的房子。

他们只想要,在人生最后的时刻,还有一个人能给自己离开的力量。

对于一个决定舍弃一切的人,没有什么比体面的告别,带着微笑离开,更值得欣慰。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生命里》,讲述的是中国人最忌讳的一个话题——死亡。

里面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直面死亡,如果一定要离开,我希望可以笑着走。”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一个特殊的病房。

这里收留癌症晚期的患者,大多数人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死亡对于他们,只是先后的问题。

护士们知道自己无法延长这些病人的寿命,她们能做的就是让老人们“走得更坦然、舒适一些”。

护士每天面带微笑,同病人谈天说地,仿佛接下来要去的地方不是地狱,是天堂。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鲁胜兰是一名乳腺癌患者,预计生存时间只有一个月。

看着旁边的病床又换了一个人,在镜头下,她说自己“没压力,不紧张。”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黑子叔快要80岁了,病痛让他连捡起掉在胸前的鸡腿的力气都没有。

但是当护士陪他聊起抗战胜利的事情,他就能立马神采奕奕。那是他一生的高光时刻。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莎士比亚说:“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对于一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幸福可以很简单,可能只是一个拥抱,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清晨的陪伴。

然而,即使这么简单的愿望,对于有些人,也是奢望。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演说家》中,临终关怀志愿者纪慈恩曾提到:

“每个人临终前,想到的都是爱,而关怀是爱在临终前,最温情的承载。”

所以,临终关怀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即将离世的人带去身体上的舒缓和精神上的慰藉。

更重要的是把死亡看成是理所当然,把死亡当做生命的一种完成。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我们总是畏惧死亡,却不知死亡既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出于某种传统观念,即便在最后的时光,也不会完全按老人的心意安排后事。

有的老人希望死后一切从简,不举办追悼会,不设灵堂,进行海葬,子女们没法同意。

有的病人想在临终前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最终也因为家属不支持而未达成。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精神医学与死亡学家伊莉莎白·罗斯在她的《死亡与临终》中写道:

“一件最后重要的事是,今天的死亡过程在许多方面都是更为可怕和令人厌恶的,就是说,更加孤独,机械化及非人化……死亡的过程变成孤立而缺乏人情味。”

所以,对年轻一代进行“临终关怀”普及教育,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备了观念上“移风易俗”的可能性。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西方国家会通过宗教进行“死亡”教育,而中国的传统观念则是“未知生焉知死”。

在老龄化浪潮漫卷之下,年轻一代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养老负担,也终将在病房中面对一次次别离。

面对这些,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我们应该尝试着从不同的维度出发,认识和探索生与死。

为此,本周五周六悦心艺术将与高地生活联合举办《临终关怀·最好的告别》课程,以更好地去了解生与死的意义。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在这次课程中,我们诚挚邀请到了广州十方缘创始人匡胜利老师。

匡胜利老师1972年出生于河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2009年起接触身心灵成长和临终关怀公益事业。

目前已取得心理咨询师、系统排列师、灵魂沟通师、灵气治疗师、喜悦呼吸认证教练等多项称谓。

现为广州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理事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灵呵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关于高地生活

高地生活是一个菁英成长社区,由企业家、创业者、和各个领域专业人士组成。高地生活陪伴和支持彼此实现个人成长,共同探索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高地生活聚焦于

公益教育投资三大成长社区,希望可以向社会传播美好的人文思想。倡导商业向善,用商业智慧和资本力量造福社会。

2015年,高地生活发起大观计划,定期邀请各领域杰出代表,以演讲、展览、演出等综合表达方式。

与城市菁英交流思想分享创造践行公益,通过传递美好的人文思想和商业智慧,推动社会进步,启发和鼓励这座城市勇敢前行。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课程介绍

此次课程名为谈死,实为论生,通过模拟情景真实体验死亡,帮助你正确认识死亡,减轻或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坦然面对自我之死,对死亡必然性的领悟,让你重新审视生命的分量,更有知觉地投入生活,活在当下,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临终关怀的学习,让你在面对亲人或他人之死时,懂得如何为临终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给予他们“灵性照顾”。

缓解他们面对死亡时无助、恐惧、孤独等情绪,帮助临终者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上课流程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人们更多时候,不是害怕死亡本身,他们只是害怕死亡的过程。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希望走的那一刻,可以笑着离开。

面对死亡,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关注我们,一个懂审美的艺术号

关注悦心艺术

你与艺术的故事已经发生

让艺术与你零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