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學尊基人《阿爾弗雷德·維爾納》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1866年12月12日-1919年11月15日),瑞士籍法國化學家,配位化學的奠基人。

配位化學尊基人《阿爾弗雷德·維爾納》

由於對分子內原子連接的研究,特別是在無機化學研究領域,191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獎勵動機:我們周圍的世界由原子組成的分子組成。繪製太空中原子的鍵和位置是化學的基本任務之一。

1893年,維爾納致力於理解無機物質的分子結構 - 不含碳的化合物。根據維爾納的說法,吸引力與原子中的某些方向無關,而是從原子中間均勻地發出。通過新的原子鍵的配位數,他闡明瞭物質的結構。

“表彰他在分子中原子連接方面所做的工作,通過這項工作,他為早期的研究開闢了新的亮點,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尤其是在無機化學領域。”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瑞士籍法國人,1866年出生於法國。曾先後在蘇黎世大學龍吉教授和法國著名化學家貝特羅門下求學。青年時期加入瑞士國籍。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終其一生都在從事絡合物的研究工作,為了解釋鈷氨絡合物中氯的不同行為,維爾納創造性地提出把絡合物分為“內界”和“外界”的理論。維爾納的理論不僅正確地解釋了實驗事實,而且還擴展了原子價的概念,並提出了配位體的異構現象,為立體化學的發展開闢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因此,他的理論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並得到了化學界的極高的評價,因此於191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19年11月15日逝世。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成長故事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出生於法國。1870年,也就是維爾納五歲的時候,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經過充分準備發動了普法戰爭,並最終打敗法國。法國失敗後,大片的領土被普魯士佔領,其中就包括維爾納的家鄉木路斯。

為了更好的控制佔領區,當時的德國統治者規定當地所有人都不能說法語,只能說德語;學校裡只能看德文課本,說德國話。  

如果有人不小心說了法國話,就會被人告密而受到相應的懲罰。強烈的民族感和愛國情緒在人們的心中燃燒,對於個性倔強的小維爾納來說更是如此。所以,每當德國老師在講臺上朗讀德文的時候,他都會特別反感。

為了熬過這段艱難的時光,小維爾納總是消極對抗地把目光望向窗外。雖然在學校裡不能學習法語,但這並不能熄滅維爾納學習法語的熱情。只要是回到家裡,他就會如飢似渴地閱讀法語課本。

他常常在心裡發問:“憑什麼德國人不讓我們說法語?”對於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這個問題是他難以理解的,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在他心裡逐漸清晰起來,那就是德國人都是壞傢伙。由於特別討厭學習德文,小維爾納把上學看做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因此,每到上課的時候,他就想辦法逃到河邊獨自玩耍。只有在這個平靜的世界裡,小維爾納才可以縱情地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在幻想的世界裡自由飛翔。他和小夥伴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把採集到的花草插在河邊的草坪上,讓草坪變成一個繁花。錦簇的世界。

當時,他腦子裡有一個特別天真的幻想———有一天。他要親手把花草插遍法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條河流,他要親自妝點自己美麗的祖國。這一天早上,小維爾納又從野外採集到一大束花草,看著這些。美麗的花草,他心裡一陣激動:“等那些站崗的德國兵換崗吃飯的。時候,我就把這些花草偷偷地插到河邊的草坪上。”他一邊為這個主意欣喜不已,一邊慢慢地向河邊走去。  

到了草坪,小維爾納剛剛彎下腰,想把花插在草坪上,就被一個德國兵看到了。那個德國兵厲聲向他喊道:“小孩,立即把花扔下,離開這裡,以後再也不要到這兒來,這是我們德國的土地!不允許你們法國人過來。”

看著那個蠻橫的德國兵,小維爾納把牙根咬得咔吱響,眼中射出一股仇恨的火焰,同時在心裡狠狠地回答道:“強盜!這是我們法國人的土地,這是我們的國家。

你們太蠻橫無理了……”倔強的小維爾納並沒有被德國兵的兇狠嚇倒,他佯裝離開,又趁其不注意時伺機跑了回去,把手裡的花迅速插在了河邊的草坪上。這件事後,他更加痛恨德國人了,不由得在心裡暗暗發誓,以後寧可天天待在家裡,也不願再出門看到這些討厭的德國人。

小維爾納的誓言太幼稚了,為了學到真本領以報效祖國,使國家不再被人任意蹂躪,他最終還是無可奈何地走進了德意志學校的大門,開始了他中學的學習生涯。因為才華出眾,維爾納在學校裡非常受器重,還被極力保薦到德國首都柏林深造。

這是多少人心中夢寐以求的好機會,維爾納卻婉言謝絕了。因為這麼多年來。他的心結始終無法解開,無論時光怎樣變幻,他的腦海中總是不斷。閃現出兒時德國人驕橫霸道、恣意踐踏自己國家國土的醜惡形象。  

為了培養人才,學校專門安排老師找他談話,耐心地向他解釋。科學技術沒有國界之分的道理。當時,在蘇黎世大學從事工業化學教學工作的德國人喬治·龍吉是研究工業蘇打及無機化學酸類。方面的權威,他對維爾納的才華極為賞識,也很理解他對德國人的敵視情緒,便苦口婆心地勸導說:“年輕人,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並不認同你的做法。

在我看來,如果你真正熱愛自己的祖國。就不應該回避德國人。你應該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像你。想象的那麼可惡。更何況對你來說,現在最需要做的是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和掌握人類一切寶貴的知識財富,用學到的技能和科學。知識為你的國家效力,使你的祖國儘快強大起來,而不是狹隘地憎。恨德國人,排斥德國的文化和技術!”維爾納豁然開朗,狹隘的民族感情只能阻擋國家前進的腳步。

他第一次崇敬地看著一個德國人——龍吉先生,也被他眼中的友好真誠深深打動。懷著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愛國熱情,維爾納接受了老師的勸導,隻身一人來到德國首都柏林,刻苦攻讀化學領域的前沿知識。

待學業有成之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祖國,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事業上,終於以傑出的貢獻獲得了世人矚目的諾貝爾化學獎,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也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出耀人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