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家族又添新丁,F-16V戰力如何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F-16家族又添新丁,F-16V戰力如何

10月19日下午4時許,1架只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原裝塗裝、編號6626的F-16V單座戰機,降落臺嘉義空軍基地。這架戰機就是在8月底試飛曝光,經美方多次測試後,首架完成性能提升的F-16V戰機,其餘首批3架將於明年春完成交付,剩餘139架F-16戰機,將以1年改裝20到24架的進度,陸續完成升級,預計2022年全部升級完畢。作為F-16家族的新成員,F-16V戰鬥機做了那些改進,性能如何?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從洛·馬公司的官網所公佈的試飛照片看,F-16V外觀上並沒有明顯改變,其主要的升級自然位於內部。其中關鍵的,在於加裝了一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 N/APG-83型AESA(電掃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所帶有的有源電掃相控陣天線,又是該型雷達的性能核心所在。一般來說,電掃相控陣天線,可使戰機的空空連續多目標跟蹤與截獲、空中格鬥、空地跟蹤、武器投放和抗電子干擾能力大大增強。而且AESA的每個輻射器都配裝有一個發射、接收(T/R)組件,每一個組件都能自己產生、接收電磁波,不需要做機載式旋轉掃描,便能對目標進行不間斷的掃描。

F-16家族又添新丁,F-16V戰力如何

圖注:臺灣F-16戰鬥機現在使用的是APG-68脈衝多普勒雷達

可以說,通過相位控制天線掃描,AESA有許多突出的優點,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

一是雷達探測距離增加。這主要是由於T/R組件的數量大,大量組件輻射的功率在空間相加,可得到相當可觀的功率,並由此使雷達的探測距離有很大增加;

二是可靠性增加。這主要由於A E SA由數百仍至上千個T/R組件組成,因此少數組件失效對系統性能影響不大。有試驗表明,10%組件失效時,對系統性能影響不明顯:30%組件失效時,系統增益降低3d B,不過仍可維持其基本工作性能;

三是同時多功能。由於AESA可實現波束瞬時捷變,使AESA可以時間分割的方式實現多功能,因而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相當於用一部雷達完成多部常規雷達的功能。如AESA可以根據不同任務的需求,形成不同形狀的波束。空對空工作時採用窄波束,空對地工作(如地圖測繪時)採用寬波束等。

不過要將AESA搬到2000年前後交付的三代機上,其難度絕非普通人設想中的"換個雷達、換個發動機"這麼簡單。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耗電和散熱都比傳統雷達高了許多,因此需要比以前更加強大的動力供應和散熱設計,重新構建佈局新一代數據總線等設備,這使得換雷達這個工作不能像普通電腦升級內存一樣輕易插拔就能完成。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F-16家族又添新丁,F-16V戰力如何

圖注:有消息稱,臺灣未來還將為F-16V戰鬥機換裝推力更大的F100-PW-229發動機

於是,F-16V所裝備的AN/APG-83型AESA雷達就在F-16 E/F戰機的AN/APG-80雷達的基礎進行了簡化。這種簡化,更多的是基於臺灣現有F-16戰機的冷卻、動力系統而研製的,因此在T/R模塊數量上有所限制,相應的也就降低了雷達的探測距離,因而功能僅為AN/APG-80雷達的80%左右。儘管性能有所"折扣",但是在汲取F-22、F-35的雷達技術的基礎上,AN/APG-83型雷達的遠程探測能力是現有F-16雷達的2倍,使戰機可以同時執行搜索、追蹤並鎖定多個目標,並具有迎頭攻擊6個目標的能力。

除了核心的雷達升級項目,根據臺美所達成的升級合同(臺成為"鳳展項目"),F-16V還配備了新型的座艙顯示器、更先進的任務計算機、頭盔瞄準系統等。特別是,F-16V所加裝了新型敵我識別系統,真正具備了混戰中超視距空戰能力;座艙罩上的電磁波吸附塗層,顯著提升了戰機的隱身性能;增設的戰術終端,則可以通過LINK-16數據鏈,將戰機與臺軍的預警機連為一體,獲得現代化的聯合網絡作戰能力。此外,F-16V還可以使用最新型的AIM-9X"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將成為臺軍心目中戰力最強大的F-16戰機。

F-16家族又添新丁,F-16V戰力如何

圖注:升級至F-16V後的座艙界面

更多精彩,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