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漱玉股份大幅擴張經營規模,採、存、銷數據異常

「红刊财经」漱玉股份大幅扩张经营规模,采、存、销数据异常

在漱玉股份經營規模快速擴大的過程中,最考驗其經營管理水平的或許就是對大幅增長的存貨以及採銷過程的管理,但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看,這些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異常。

近日,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漱玉股份”)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發行不超過4054萬股新股,募集超過5億元主要用於繼續增加連鎖醫藥門店數量。

招股書披露,漱玉股份這些年來通過收購併購、新設門店的方式大量增加門店,經營規模得以大幅擴張。截至2018年6月30日,漱玉股份一共有各類型門店1392家,其中報告期內(2015年至2018年1~6月)新設的門店合計達到684家,剔除已經關閉的新設門店後還有633家,佔門店總數的45.47%。也就是說,公司將近一半的門店是近三年新設立的,這還不包括通過收購獲得的門店。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新設門店在經營中需要培育一段時間後才能達到老店的盈利能力,這意味著每開一店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可讓人不解的是,報告期內新設的門店中竟然出現當年開設就被關閉的情況,其中,2017年新設門店中當年關閉的就有4家,而2018年上半年新設門店中也有1家出現關閉。

除了自己新設門店之外,漱玉股份在報告期內還進行了多項併購,從經營性資產收購的基本情況看到,報告期內通過收購而取得的門店超過200家,商譽從最初的6963.46萬元增加到報告期末的19688.84萬元,提升了182.75%。然而在這些收購的門店中,已有一部分已經被關閉,無形中這給公司的商譽減值增加了壓力。

在漱玉股份經營規模快速擴大的過程中,最考驗其經營管理水平的或許就是對大幅增長的存貨以及採銷過程的管理,但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這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異常,這使得公司看似亮麗的經營數據顯得有些不真實。

存貨的風險隱患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漱玉股份的存貨餘額(未剔除跌價準備的金額)出現大幅增長,從2.76億元增加至6.51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在39.07%至51.98%之間。由此可知存貨對於漱玉股份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產,理應對其進行更好的管理才對。

招股書中,公司披露了存貨相關內控制度:在倉庫存貨之中,保管員對所保管商品進行動態盤點;而在零售環節之中,門店每天自行抽盤商品,每月循環盤點一次,並與系統商品庫存核對,公司每季度循環盤點所有門店商品一次。從存貨內控及其盤點的制度上看,漱玉股份表現出對存貨管理的重視,可《紅週刊》記者根據招股書所披露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其存貨管理的效果或許並不如人意。

招股書披露,公司2017年年末的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合計有63617.57萬元(如表1),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合計金額相比,新增了20619.92萬元。一般情況下,庫存商品出現這個規模的增加,必然意味著當年採購回來的商品除了銷售的部分之外,剩下的那部分採購商品就應該等同於庫存商品的新增。

「红刊财经」漱玉股份大幅扩张经营规模,采、存、销数据异常

漱玉股份2017年的總採購金額為186815.66萬元,這年主營業務成本為156599.59萬元,將兩項數據做比較,可知總採購之中除了已經實現銷售的部分之外,這年採購商品剩餘的金額高達30216.07萬元,理論上這將體現為存貨之中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的增加額。

可實際上,存貨相關項目增加的金額20619.92萬元比採購商品剩餘的30216.07萬元要少9296.15萬元,即這一年有近1個億的採購額既沒有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之中,也沒有體現為存貨的增加,竟然不翼而飛了。就算考慮這年145.32萬元的存貨跌價準備及711.16萬元的行政物資及低值易耗品等因素影響,也不太能對如此大的差異形成合理的解釋。

今年上半年,類似情況再次出現。招股書披露,2018年6月末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的金額合計比年初僅增加623.70萬元,也就是說,這是總採購金額與主營業務成本之間的差額。

可實際上,2018年上半年總採購金額93637.31萬元和同期主營業務成本86634.37萬元相比,之間差額卻高達7002.94萬元,與存貨方面體現出的623.70萬元的新增數據相比,有6379.24萬元的商品採購不知去向。

同樣的分析方法還能推算出,2016年也有6465.81萬元的商品採購去向不明。

總的來看,僅根據招股書所披露的這些採購與存貨的數據,就已經很讓人懷疑漱玉股份對存貨所建立的內控及相關盤點等制度是否真正落實到位、內控風險是否能夠控制,存貨數據又是否真實可信。

異常的採購

除了存貨方面數據令人質疑,漱玉股份報告期內的採購數據也有一定異常,其與現金流量等相關財務數據並不能形成合理的匹配關係。

以2017年採購數據為例,當年186815.66萬元總採購金額中包含了135364.60萬元中西成藥採購、11572.61萬元中藥飲片採購和39878.45萬元其他採購(如表2)。2017年7月1日之前,銷售中藥材、中藥飲品等增值稅的稅率為13%,之後下降至11%,總體核算下來,這年漱玉股份採購中藥飲片的進項稅額有1388.71萬元;中西成藥的稅率為17%,其他採購稅率並沒有具體披露,也按一般情況下17%稅率計算,則兩者進項稅額分別有23011.98萬元和6779.34萬元。綜合起來,漱玉股份在2017年的含稅總採購金額達到217995.69萬元。

「红刊财经」漱玉股份大幅扩张经营规模,采、存、销数据异常

同年,公司用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84988.47萬元,當然,這些可能不全是當年採購相關現金流量的流出,因為年末預付款項相比上一年年末新增了4208.66萬元,剔除該項數據影響,則與2017年採購實際相關的現金流量流出了180779.81萬元。將2017年含稅總採購金額217995.69萬元與相關現金流量流出額勾稽,理論上有37215.88萬元未獲得現金支付的含稅採購額需要體現為新增債權。

可奇怪的是,資產負債表顯示的2017年年末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合計86647.80萬元只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新增了26578.60萬元,與理論新增負債相比,意味著還有高達10637.28萬元的含稅採購額沒有形成新增負債。那麼,這是什麼因素影響了上述財務數據之間的匹配關係呢?

《紅週刊》記者在招股書中並未找到合理的解釋,而一般情況下可能對上述數據匹配關係形成影響的同期長期資產的購建情況,從相關數據來看,已經基本得到“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的滿足,並不太可能對應付款項形成那麼大的影響,與此同時,招股書也未披露有票據背書可能對其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在總採購金額93637.31萬元的基礎上,考慮中西成藥、中藥飲片等不同採購商品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及其變化之後,漱玉股份2018年上半年含稅總採購金額達到了108477.11萬元,理論上也應該有相應的現金流量及應付款項等財務數據的匹配。

然而,2018年上半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107704.29萬元在剔除預付款項增加的520.78萬元之後,僅支持107183.51萬元的含稅採購額,還有1293.59萬元的差距。與此同時,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相比於期初,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還減少了2625.29萬元。一增一減中,真實債務和理論債務間出現了3918.88萬元差額,即意味著有3918.88萬元含稅採購金額沒有獲得相關財務數據的匹配和支持。

同樣的分析方法還能發現2016年也出現了7646.41萬元的差異。

整體看,報告期內竟然有超過2億元含稅採購不知用什麼支付的情況,而這個差異很可能就是造成前述漱玉股份存貨或者營業成本出現異常的重要原因。

不合理的經營債權

作為以零售經營活動為主的連鎖藥店企業,在報告期內,漱玉股份每年均有超過億元的應收款項。對此,招股書稱應收款項主要是醫保卡、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收款形式跨期結算所致。不過,仔細分析應收、預收所形成的經營性債權數據,還是能發現其中是存在較大金額異常的。

2017年,漱玉股份的營業收入有247567.12萬元,其中包括165578.77萬元的中西成藥銷售收入、18386.68萬元的中藥飲片銷售收入和其他收入54307.86萬元,以及其他業務收入9293.80萬元(如表3)。

「红刊财经」漱玉股份大幅扩张经营规模,采、存、销数据异常

不同收入適用不同的稅率,2017年中西成藥增值稅稅率為17%,而中藥飲片稅率則從原先的13%下隆至11%,包含各種服務收入的其他收入及其他業務收入則比較複雜,為了分析更謹慎,統一按6%的稅率考慮,那麼,2017年各項收入的銷項稅稅額合計就達到34170.89萬元。進而推算出這年的含稅營業收入達到281738.01萬元。

現金流量方面,2017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284927.39萬元,略高於同期的含稅營業收入,這意味著,當年的應收款項、預收款項等形成的經營性債權總體上略減少3189.38萬元才合理。

可事實上,2017年年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14595.14萬元及1680.60萬元的壞賬準備合計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金額增新增了3884.07萬元,而預收款項1193.22萬元也比上一年年末增加了142.12萬元。整體核算下來,2017年經營性債權實際上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3741.95萬元。

“一減一增”下,2017年存在6931.33萬元新增經營性債權不能獲得同期含稅營業收入匹配的情況。

2018年1~6月,將營業收入137289.02萬元及中西成藥銷售收入、中藥飲片銷售收入等各項收入以不同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綜合起來,可知這半年的含稅營業收入有155417.94萬元,與同期158130.05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勾稽,收到的現金超過含稅營業收入達2712.11萬元,這意味著,當年應收款項和預收款項所形成的經營性債權應該出現相應金額減少才合理。

可事實上,2018年6月末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17592.27萬元(其中壞賬準備1752.57萬元)比期初增加了1316.53萬元,剔除預收款項增加額62.36萬元之後,經營性債權不但沒有減少,相反還增加了1254.16萬元。一減一增,公司存在3966.27萬元的新增經營性債權沒有獲得含稅營業收入與之匹配的情況。

用同樣的分析方法,《紅週刊》記者還發現2016年也有5034.49萬元的新增經營性債權並無與之匹配的營業收入。

總的來看,報告期內連續出現了無收入支持的新增經營性債權,這很容易讓人對作為醫藥零售企業的漱玉股份所擁有的大額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產生質疑。

(本文已刊發於2018年12月29日出版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