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股“成績單”:滬指跌25%、深成指跌34% 2019年迎來春天?

黑暗的2018終於過去,對於股民來說,是艱難的一年。

從股市整體跌幅可以看出,真正能盈利的絕對是極少數,大多數收益率是負數。相比年初,滬指全年累計下跌24.59%、深成指跌34.42%。

而且一年到頭基本沒有一波像樣的反彈,短線交易極可能被誘多上套,虧損越來越大。

具體行業看,電子和傳媒跌幅最大,跌幅超40%;其餘13個行業跌幅超30%;休閒服務及銀行跌幅較小,但也基本超過10%。真是慘!

2018年A股“成績單”:滬指跌25%、深成指跌34% 2019年迎來春天?

個股方面,有18只個股跌幅超過80%。要攤上這種股,損失那就太大了。

2018年A股“成績單”:滬指跌25%、深成指跌34% 2019年迎來春天?

相比全球其它股指來說,雖然別的國家指數也整體下跌,但深證成指和上證綜指表現不佳,在主要國家當中基本墊底

我們看看,2018年股市的幾個特徵:

1)量能指標——成交量持續萎縮,A股2018全年成交89.65萬億元,較2017年下降近兩成。要知道,2015年峰值成交量一度達到253.30萬億元元,但是泡沫去掉後,市場成交逐步冷卻。如今成交量不到90萬億元。

2)人氣指標——兩融數據的情況又是如何呢?2018年末,滬深兩市融資餘額7551.79億元,較年初減少2665.79億元,降幅26%,創2014年11月20日以來新低。要知道,2015年峰值兩融曾突破2萬多億。但是這是槓桿托起來的。市場節節走低,信心自然節節敗退。

3)總市值下滑——有趣的是,總市值最高並非2015年

截至12月28日收盤,滬深兩市A股總市值為47.75萬億元,較年初61.5萬億元的總市值減少約13.75萬億元,降幅超過兩成。有意思的是,2015年牛市並非總市值最高,由於藍籌回升以及IPO發行常態化,

市值最高的年份為2017年, 年終時市值為61.5萬億。

常言道,苦盡甘來,否極泰來,2018年黑暗日子終於過去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春天論”振臂高呼,可謂平地一驚雷,然而艱難的吶喊聲中,何嘗不是全體股民的期盼呢?

逆風而上,還是順勢而為,又是一大難題。

2019年股市會否迎來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