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馆陶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

「扶贫日」馆陶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

馆陶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2014年以来,该县坚持以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助推脱贫攻坚,带活工作全局的战略思路,探索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产兴镇,产业、文化、生态高度融合的农村就地城镇化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的成功之路。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37452人降至2973人,贫困发生率由14.1%降至1.12%,贫困村由61个降至11个。

美丽乡村带活乡村游

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扶贫日」馆陶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

青瓦白墙的农家院,错落有致;葫芦画展厅、麦秸画展厅、蛋雕工作室,艺术范儿十足……在馆陶县粮画小镇寿东村,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时尚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原先的寿东村是一个黑龙港流域“一穷二白”的平原农业村,随着粮画小镇声名鹊起,引得游客纷至沓来,粮画销路越来越好,一幅画卖到了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粮画加工户师献巧一下子就摘掉了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富裕起来的师献巧一家,在自家院子建起粮画体验吧,带领村民一起制作粮食画,一起致富。在粮画小镇,昔日围着锅台转的许多留守妇女,如今变身粮画师,靠创作粮画户均增收2万余元。

村庄变景区,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路。“以前我是到处找活打零工,不稳定不说,还存不下多少钱。借着美丽乡村旅游,我开了这家蒸蒸铁骨农家院,如今,不出村每年就能挣十来万元”。粮画小镇寿东村村民陈张凯说。

按照“尊重民意、留住乡愁、做强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思路,该县打造了粮画小镇、教育小镇、黄瓜小镇、羊洋花木小镇、杂粮小镇等一批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特色小镇,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使一批贫困村旧貌换新颜,也使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美丽乡村带活富民产业

村民腰包“鼓起来”

「扶贫日」馆陶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

为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该县依托黄瓜小镇、黄梨小镇、彭艾小镇、轴承小镇等特色小镇优势,培育和壮大了蛋鸡、黄瓜、黑小麦、彭艾、晚秋黄梨、轴承等支柱产业、脱贫产业,并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全县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企业务工等方式,挣得股金、租金和薪金,极大地带动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脱贫户稳定增收。

在黄瓜小镇翟庄村,黄瓜大棚短短两年时间发展到了1000多个。黄瓜产业不仅富裕了翟庄村,还拉动了全县黄瓜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由3.5万亩增加到10万亩,带动700余贫困户、2800余低收入户年人均稳定增收1.2万元。

美丽乡村助推黄梨产业大发展,短短三年间,黄梨小镇拐渠村晚秋黄梨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0余亩增加到7500余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晚秋黄梨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300余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馆陶镇闫沿村利用2674.6万元扶贫资金,撬动企业和金融资金约6000余万元,建成11.3兆瓦光伏扶贫发电规模,带动1688户贫困户年增收2600元,61个贫困村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美丽乡村带活工作全局

贫困户物质和思想“双脱贫”

「扶贫日」馆陶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中,该县坚持以既授人鱼也授人以渔为导向,在全县各乡镇创新举办“扶贫夜校”,定期对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和产业就业指导,先后培训贫困户和乡村干部7400余人次。为了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该县还实行“给一奖一”机制,即凡是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县财政给予1万元启动资金,创业成功后,再给予1万元创业奖励资金。

与此同时,该县还在全省率先提出“扶未贫防返贫”理念,创新了医疗、教育、灾害、孝老卡等一系列精准防贫举措,在农户成为贫困户前设置一道“拦水坝、截流闸”,从源头上做到防贫、堵贫。

「扶贫日」馆陶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

宣 传 馆 陶

新闻热线:

0310-2826521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