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本文原創首發:影視爛番茄(mvmtv1)

《奇葩說》第五季了,我也安靜地看完了最新的幾期。

突然想起朋友圈似乎也並沒有誰特別轉發或傳播關於它的消息,身邊的人也沒有像以前一樣那麼激烈地討論最新的辯題了。

還記得第一季的時候,這個節目帶給我們太多的新鮮感,是老老少少他們快樂的來源。

奇葩說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而新一季的奇葩說,茄叔再也感受不到觸手可及的快樂,它變了...

40歲以上的觀眾,請在青少年的陪同下觀看。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如果僅僅只是快樂,那過了就是過了,快樂維持的時間不會很久,更何況只是一檔綜藝節目。

但綜藝本身也是一門生意,我們都知道做生意有輸有贏,只是這門生意做多久的問題。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四年前連蔡康永自己都說:“辯論賽的節目,現在還有誰會看啊!”

但奇葩說是一個披著綜藝外衣的辯論節目,它把這個世界上所有擁有千奇百怪想法的人聚集在這裡。

誰都不曾想過,它就是這麼神奇,它了,它火遍大街小巷。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與此同時,它還被冠以“社會責任感新網綜”的光環,最值得讓奇葩說驕傲的一點是:

大陸基本沒有一個綜藝節目可以與它媲美,敢將一個個社會中真實存在的問題赤裸裸地拿出來辯解,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大到社會道德小到個人生活,都是本質的影射。

那麼如此深得民心的奇葩說,它是怎麼了的?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看過奇葩說的朋友都知道奇葩說有三大支撐:導師、選手和賽制。

雖然還是“馬曉康”領銜:控場擔當馬東+顏值擔當高曉松+情商擔當蔡康永。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但在新一季的奇葩說裡,導師陣容加入了話癆擔當李誕、學術擔當的北大教授薛兆豐。

新的陣容還是蠻有看點的,特別是李誕。

而且從最新幾期來看,李誕不再是搞笑那麼簡單了。他是導師陣容裡最年輕的,

但卻是最能說出社會現象的人,剖析能力極強。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就像第六期的辯題:高新不喜歡和低薪喜歡的工作,你選擇哪一個?

辯手3棒子說要站著把高薪給賺了,然後笑著把高薪給花了。

導師高曉松在發表自己意見的時候,反駁說很多高薪都是跪著得來的,言語中都是他不可能為了高薪而折腰。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而李誕是怎麼講的?

我不太同意3棒子說的站著賺錢,只要不滿意我就讓誰滾,把誰踢了,這都是不對的,當然也不能說是跪著賺的,這些都不準確。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商量著把工作做了,你覺得你不能做這個工作,那我們先商量一下,實在不行,咱就換一個工作。

注意到沒有?李誕用了“商量”這個詞,誰說工作就一定是死板的,也是可以有商有量的。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他的發言會讓觀眾更容易信服,並且將自己置身進那個場景中。

當他說出這個詞的時候,我就覺得平時嬉皮笑臉不正經的李誕,也是個睿智的人。

選手方面,節目組在老奇葩的基礎上,從世界各地蒐羅來一些新面孔。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我明白奇葩說的焦慮:他們認為要納入一批新奇葩,才可以把住觀眾的心,但這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他們“努力”從各高校、企業家、網紅、rapper中搜索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最終選拔出他們認為符合節目調性的一批。

但就目前奇葩說接收到的批評是:這些人也能上奇葩說?還能亂棍打死老奇葩?WTF?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這些人”指的是什麼人?茄叔大概幫你羅列一下。

有抖音屆網紅野紅梅、有自吹自捧的rapper 3棒子、有跟毛不易亦熟不熟的陳蘿莉等等。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之前第五季宣傳片出來的時候,就有網友說過不希望看到“變味”了的奇葩說,不想看到昔日有理有據的辯論現場變成潑婦罵街的場面。

然而奇葩說就像一個不知所措的小孩,它越想抓住什麼越失去什麼,

它無法控制新奇葩們的“演說”,甚至都有點無力了...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曾經是優秀辯手不斷輸出的節目,如今想再輸出新的辯手,的確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我們都知道我們不能一直活在過去的影子裡,那樣無法成長。

奇葩說也明白,他們也知道必須要改變點什麼,所以他們改變了賽制: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從過去3v3的團戰變成四大戰隊、1v1辯論、開槓賽、30s復活賽。

四屆奇葩說的大王:馬薇薇、肖曉、邱晨和黃澤中晉升成四隊教練,帶領新奇葩組成中國最強新說話戰隊。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是不是覺得好像多了很多環節,應該更驚險刺激好看了吧?

No!

看似節目組做了很多改變,想要多些看點。但限時的口才表演,

非但沒有給觀眾呈現清晰的邏輯,更是硬生生演變成了“奇葩新吵架”的節目錄制現場。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硬掰+聲高=有理?在最新兩期節目中新奇葩們更是出現理不夠聲來湊的情況。

以至於蔡康永終於忍不住喊話:“他們這些觀點放在任何一場辯論賽都不成立啊”。

李誕更是調侃:“我都擔心你們後期剪輯咋剪”。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可以這麼說,華語辯論圈活躍著一批邏輯縝密的專業辯手,而娛樂圈蹦躂著一波想紅的逗比

就播出的幾期中,舞臺上的“戲精”可謂是“一波更比一波強”。

有的人直接用近9首歌的歌詞支撐起整個論點、有的人更是“真情流露”引得場面一度尷尬。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這樣的賽制增加改變,我都懷疑我看的不是奇葩說,而是亂作一團的明日之子了。

新奇葩趙美蓉+畢老師就可以登上新光大道、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王蘋果+熊浩就可以出演一部偶像劇、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而楊奇函則應該是去上博學炫耀大賽和詩詞鑑賞會吧。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他們的出現,不再是以新方向新思路去辯論來收買觀眾,而是帶著演一場秀的目的強勢入圍。

以至於觀眾get不到新賽制所帶來的精彩,更多的是看到帶來的失望吧。

所以觀眾的流失也是有原因的。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讓我很難再追捧奇葩說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辯題。

從第一季到第四季的節目,其實我們確實能從《奇葩說》的各種話題辯論中得到一些東西:

有關於面對糟糕生活時的啟發;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有告知我們如何規避一些我們不得不面對,但又難堪的場面的巧妙方法;等等有幫助的答案。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但縱觀新一季的辯題,看似還是原來固有的配方,但我也只能用老套來形容了。

想想討論“分手後還能不能做朋友”這樣的辯題,當年是tfboys在唱“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的時候;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辯論“男朋友氪金打賞女主播,該不該分手”的時候,我們波叔的完美人設還沒有塌。

這樣的辯題放在第五季的奇葩說,我覺得不應該也不合適,我想辯手要從新穎的角度去辯論也是很難的吧。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最後說說奇葩說最重要的一股力量——觀眾。

觀眾是走心投票的那一批人,他們可以隨時根據選手的場上表現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我跟隨著奇葩說一路走來,我喜歡馬薇薇的毒舌犀利、一針見血;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我喜歡顏如晶的吃貨屬性、有理有據;我也喜歡範湉湉的敢愛敢恨...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這些老奇葩,他們的觀點論證,就像走心的文案一般刻骨銘心。

他們辯論的時候,帶著感情,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不惜掏空自己去跟他們交流,沒有自帶光環,

以至於觀眾會覺得:好吧,我被你說服了。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所以我在想,如果奇葩說設立的這些賽制就可以讓新奇葩輕鬆替換掉老奇葩,

讓觀眾失去這些老朋友,那麼像我一樣的老觀眾玻璃心碎了,走粉了又有錯嗎?

奇葩說變了,當初追隨它的人也變了。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不可否認,現在觀眾面對綜藝節目的選擇越來越多,綜n代的節目更是會被拿來反覆作比較。

四年前,奇葩說橫空出世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觀眾最追捧它的時候。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四年後,奇葩說長大了,選手長大了,看的觀眾也長大了。現在看這個節目的人,重合度還有多少呢?

完全沉迷入坑的新一批觀眾又是否能夠理解我們這批老觀眾當年愛這檔節目愛到死的心情呢?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第一批00後已經成年,他們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對於爆款內容的期待和追捧相對於我們也已經千差萬別...

炒作出軌撕逼等奇葩說曾經不愛做甚至基本不會出現的事,卻悄然在這一批新的選手中滋長。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這無疑是最明顯的現象。

這個世界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不是每一件事都是非黑即白的。

每個人的選擇都有自己的理由,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兩片葉脈相同的葉子。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人生來不同,成長環境不同、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同、解決同一件事的方法不同。

這個節目就是把這麼一群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讓我們看到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辯論。

而不是為了讓大家爭得面紅耳赤。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在這些觀點中給觀眾多一點啟發和思考。

我想,這才是奇葩說的初衷吧?也是觀眾一開始愛它的原因吧?

炒作、出軌、撕逼,奇葩說“另闢蹊徑”了嗎?

當初奇葩說的爆火,是因為每個選手用他們奇葩但另類的觀點,給觀眾締造出了一個“烏托邦”

但新一季,當初的“烏托邦”的影子似乎已不復存在,甚至是變成了一地雞毛

越來越娛樂化的奇葩說,它的改變真叫人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