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缺少这个证书没有报名资格,这4类证书报考有优势!

缺少这个证书,公务员考试没有报名资格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员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这就要求报考人员需要提供相应的学历证书。

2019国考:缺少这个证书没有报名资格,这4类证书报考有优势!

创意配图:学士学位证书

1、对于尚未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以2018年国考为例,要求2018年应届毕业生一般应在2018年8月底前取得相关学历、学位(不能按时取得的将取消考生资格)。

2、留学回国人员提供我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留学回国证明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3、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毕业生取得毕业证后,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的,均可以报考(这类人需在报名前就要取得相关学历证书)

4、在面试前资格复审时,需要提供本(专)科、研究生各阶段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

这4类证书报考公务员有优势!

在国家取消了一部分职业资格考试之后,剩下的资格证书就变得越来越有含金量。拥有以下几类证书的同学,在公务员考试报名中会更有优势,在报名资格环节就能刷掉一大批竞争对手!

一、司法证

像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以及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法律顾问、仲裁员(法律类)等,都需要知法懂法擅长用法,所以,报考这些岗位需要有司法证。

在国家公务员历年招考中,报考司法部、公安部、工信部以及地方的法检系统,司考证书可以说是必备的证书条件。

招录部门:司法部、公安部、工信部以及地方的法检系统

二、外语类证书

外语类的证书在公务员考试各类职位适用性最普遍,尤其是英语四六级。而且有的岗位不仅仅要求考生具备英语证书,在成绩上也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往年国考岗位中,有的职位要求考生英语水平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或达到大学公共英语6级70分(新记分体制下500分)以上。

另外,国考中还有很多要求小语种的职位,如果你属于这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且已经取得了相关的证书的话,那么你在报考中就非常有优势,甚至可以刷掉半数以上的竞争者!

招录部门:对外友好协会、中央办公厅、外交部、对外联络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文化部、银监会、税务局、水利委员会、公安部、海事局、气象局等。

三、财会类证书

无论国考还是省考,财务类岗位占比都位居前列,是每年公务员招录的大头。国税总局的一些下属单位在招聘中,就明确要求考生必须为注册会计师,也就是说考生要有CPA的证书或者注会专业阶段全科已经考试合格。

招录部门:税务局、国资委、证监局、审计署、调查队、海关等。

四、计算机类证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政府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方面急需优秀的领军人才,因此懂计算机的人才越来越受重视。

在国考中,许多职位对报考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审计署驻外地特派员等职位。证书一般是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及以上,计算机专业可以不受这方面的限制。

招录部门:审计署、检验检疫局、税务局、工信部等。

公务员考试是对人才的选拔,不仅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应试能力,也要求考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所以,有志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小伙伴们,赶快考一些必要的证书吧,这将对你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词语辨析方法之语素联想法

对于逻辑填空来说,它不算是一种新鲜的题型,甚至与我们中学常考的选词填空的题型接近。但具体的区别在于:选词填空的题型,你若了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基本上正确答案就可以确定了。然而对于考试当中的逻辑填空来说,存在一些题目,选项中的每个词语义都非常近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重点对选项中的词语进行辨析,从而根据题干选出最适合的词语作为我们的正确答案。今天我们就重点介绍词语辨析当中最常见的方法——语素联想法。

语素联想,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词语当中的语素对这个词语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引申、联想,在这里就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语素。所谓的语素,即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换句话说,它就是组成词语当中的每一个字。

例:度过:渡过

不难看出,这两个词发音一致,并且存在相同的语素“过”,那么这两个词具体是什么样的区别我们就得看不一样的语素“度”和“渡”。“度”单纯的指时间概念上的消磨,常组词度过时光,度过难忘的岁月。而“渡”比“度”多了个偏旁“氵”,所以不难想象,渡过往往是和水相关,比如渡过长江,四渡赤水。进一步联想,难关应该是想涉水一样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常说的渡过难关是带“氵”的,而不是“度”。

例:圣地:胜地

同样地,这两个词出现了相同的语素“地”,我们不妨通过不同的语素来进行辨析:“圣”是神圣的,不容侵犯的含义,而“胜”有优等,好的意思。所以我们说“江西南昌是革命圣地”“承德避暑山庄是旅游胜地”。

通过这样的两组词,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语素联想法适用的词语:通常是两组词出现了相同的语素,并且相异的语素各自具有实际意义,那我们不妨试试通过相异语素各自的意义来比较两个词语之间的具体区别。

例:这几项有关职工福利的方案,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 )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A.核定 B.商定 C.规定 D.审定

答案:D。解析:四个词意思相近,并且都出现了相同的语素“定”,而另外的语素也都具有实际意义,则我们重点从相异的语素来辨析一下四个词的区别。“核”有审核、核定之意。核定适用于已经有文本的情况下进行二次检验的时候。题干当中并没有提及有上次的方案,A项排除。B项,“商”有商量确定的意思,看一下题干会发现,这是在全厂职工代表大会上确定的文案,偏正式。商量过于口头随意,和题干环境不符,B项排除。C项,“规”是立规矩并具有一定约束力的。题干当中的方案是涉及员工福利的,并不是规章制度,故规定也不符合题意。D项“审”指的是审阅评定,审阅的一般都是计划或方案,和题干主语匹配,故选D项。

在行测数量关系的众多问题当中,有一类题型的规律性比较强,也比较好求解,这类题就是浓度问题。那么,在浓度问题中常见的一些公式有: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例题1】取甲种溶液300克和乙种溶液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溶液;而取甲种溶液200克和乙种溶液150克,再加上纯溶液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溶液。那么,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各是多少?( )

A.75%,60% B.68%,63% C.71%,73% D.59%,65%

解析,设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分别是x、y。那么300x+250y=750×50%;200x+150y+200=550×80%,求得x=75%,y=60%。故正确答案A。

【例题2】两个要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

A.31:9 B.7:2 C.31:40 D.20:11

【例题3】现有一种药物配置成的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溶液。若从甲中取2100克,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3%,若从甲中取900克,乙中取2700克,则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5%,则甲、乙两种消毒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

A.3%,6% B.3%,4% C.2%,6% D.4%,6%

解析:应用代入法,假设为A,(2100×3%+700×6%)÷2800=3.75%,所以排除掉,同理B也可以排除,只有C是符合的,故正确答案为C。

【例题4】甲容器中有浓度为4%的盐水250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克。现从乙中取出750克盐水,放入甲容器中混合成浓度为8%的盐水。问乙容器中的盐水浓度约是多少?( )

A.9.78% B.10.14% C.9.33% D.11.27%

解析:设乙容器中盐水尝试是x,由溶质不变,可得250×4%+750x=(250+750)×8%,解得x≈9.33%,故正确答案为C。

列式比较是资料分析的常考题型之一,面对这种题目,大部分考生都是通过计算才能准确挑出选项,但是四个选项有四个列式,如果靠计算出结果才能判断大小,那么相当于做了四道计算,是非常浪费时间,在考试中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因此中公教育给大家总结了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下面和大家分享下分数比较方法。

方法一—观察比较法

顾名思义,通过观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直接来判断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分数适用这种方法。第一类,分子分母反向变化的,分子大且分母小分数数值较大;反之,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数值较大。如:110.7/2151.6与292.5/1859.1,相比较而言,110.7/2151.6的分子小,分母反而大,故数值较小,因此110.7/2151.6<292.5/1859.1。第二类,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有明显倍数关系的,可以借助中间值比较大小。如:21330.8/19800.8与16251.9/17879.4,前者数值大于1,后者数值小于1,故前者大于后者。第三类,借助首数直除快速判断。1700.2/662.6与3310.8/1009.7,前者首数是2.X,后者首数是3.X,明显前者小于后者。

方法二—同位比较法

顾名思义,通过相同位置上的数字比较,来判断两个列式之间的大小关系。因此此方法要求被比较的两个列式结构一致。对两个分数而言,分子和分子是相同位置,分母和分母是相同位置。方法介绍:分别计算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倍数与增幅;若分子之间的倍数或增幅大于分母之间的倍数或增幅,则分子分母都较大的分数数值较大;反之,分子分母都较大的分数数值较小。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几道例题:

1622.6/4547.5与2907.4/9102.3,分子1622.6与2907.4之间的倍数不足2倍,而分母之间成2倍以上的倍数关系,故分子分母都大的分数2907.4/9102.3较小。因此1622.6/4547.5大>2907.4/9102.3。

1.61/1.82与1.77/2.15,分子分母均成1倍多的倍数关系,因此倍数关系不明显,我们来比较增幅,分子1.61与1.77之间的增幅大于10%,而分母1.82与2.15之间的增幅<10%,因此,分子分母均大的分数1.77/2.15数值较大。因此1.61/1.821.

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应该已经基本了解了分数比较大小的两种常用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方法的使用顺序,在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从四个选项中找最大或最小的问题,一定是先观察比较再同位比较,方能快速的挑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