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打開杭州治理新密碼

“城市大脑”打开杭州治理新密码

在城市大腦發佈會上,專家在講述相關係統。 記者 法鑫 攝

敢為天下先,勇向濤頭立。“要讓城市大腦成為杭州貢獻給世界的禮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曾這樣說。

高清探頭掃到了破損的路燈、窨井蓋,智能系統第一時間辨認損害併發出警告;每個路口的車流量、行人數,組成了一張大大的熱點圖,紅綠燈時間調控可以“對症下藥”……對杭州市民來說,城市大腦並非遠在天邊或深居實驗室的一個抽象又模糊的概念,而是生活裡那些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的變化。

自2016年誕生以來,杭州城市數據大腦已滿兩歲了。而近兩年來,從藍本到實施,從1.0版到2.0版到綜合版,全國首創、理念超前的“城市大腦”,正在從杭州走向全國、走向亞洲、走向世界,不斷為全世界城市治理現代化輸出“杭州方案”。

“相信你所堅持的,

堅持你所相信的!”

在杭州的雲棲小鎮,有個信條:“堅持你相信的,相信你堅持的。”

這句話被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兩次引用:一次是在杭州市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動員大會上;另一次就是昨天的城市大腦(綜合版)2019發佈會上。

相信,來自於杭州市委、市政府觀念的革新和自我變革的勇氣——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杭州與其他城市一樣,在享受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經歷著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現代“城市病”。傳統依靠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治理城市的路徑,已難以為繼。

2016年,杭州市政府公佈了一項大膽的計劃:為這座擁有2200多年曆史的城市,安裝一個人工智能中樞——杭州城市大腦。

“把城市大腦寫進市委市政府文件的,杭州是第一個。”城市大腦技術總架構師王堅博士,在多個場合都反覆提到了這個“第一”。

做第一,是需要勇氣的。正如周江勇所言,“那些拒絕技術變革的人,終將被未來所淘汰。”市委市政府的目標是,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和決策,將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城市。

這看起來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杭州,已經走出了第一步。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城市大腦1.0”正式發佈,並交出了用智能治理城市的週年答卷。2018年9月的雲棲大會,城市大腦2.0發佈,它已成長為新的基礎設施,管轄範圍更廣。

今年10月29日,城市大腦正式啟動了“百日攻堅”行動,由數據局、公安局等多部門單位及區縣組成的17個專班、100多位常駐人員,搬進了雲棲小鎮。他們要在這裡完成一項更具深遠意義的任務——力爭用100天,創造出一個更加多元、更加智能、應用也更廣泛的城市大腦綜合版。

城市大腦是一個系統工程,而這場百日攻堅,更是一場城市的創業,把原先一個個想都不敢想的數據孤島逐一打破。“此前苦於沒有數據交換機制,旅委和公安一起努力了三年,都沒有實現數據共享。”而在“百日攻堅”階段,市公安派車主動到延安路接旅委工作人員去雲棲小鎮,現場對接數據。一次次主動對接、一次次的自我否定,奮戰在百日攻堅戰一線的每個人都保持著“24小時在線”的工作狀態,有問題隨時解答、隨時溝通、隨時處理,他們戲稱這叫“數據在線 人也在線”。

在昨天的發佈會開始時,周江勇書記拿出一張紙,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在過去100天內為綜合版上線付出辛勤勞動的領導幹部、職能部門、企業等名單。他動情地說,“因為有了團隊的堅持和相信,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從治堵到治城,

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杭州方案”

數字,既是城市活動的軌跡,也是城市治理的密碼。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城市大腦也讓杭州成為了一座數字系統治理之城。

在杭州數字化城管統一平臺指揮大廳,一塊塊監控大屏上方實時顯示著最新上報的案件以及當日上報數、立案數、結案數、採集員在崗數等內容。大屏中間,是本月城市管理問題處置情況、趨勢分析以及當日高發問題。

目前,該系統已累計收錄近40億條信息,城管問題及時解決率從最初的26.7%提高到2017年的98.88%。2017年,杭州智慧城管項目被列為國家發展改革委“信息惠民”試點項目。

如果說,城市大腦的緣起,來自於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那麼,這次發佈的“城市大腦”綜合版,關鍵突破是建立了城市大腦的中樞系統,每個管理或服務主體把自己的數據系統接入到這個中樞系統,並在此產生交互和協同。舉個例子,旅遊、交通、城管等部門同時需要某個區域的地圖,他們可以直接通過中樞系統實時線上調取,不需要部門之間線下互相協調,成就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腦”。

也就是說,各個部門不再只是各自為戰,只為本部門服務,與中樞系統及其他部門會產生“化學反應”,讓數據為整個城市治理和百姓生活提供服務,真正做到從“治堵”到“治城”。

以停車問題為例,不用等收費員過來收費,就可以直接把車開走,市城管委在1.6萬個道路停車泊位上,先行推出“先離場後繳費”。利用城市大腦強大的數據、算法和算力資源,此次上線的停車系統,將能精確回答杭城停車“哪裡難、有多難、為何難”,為破解“停車難”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和路徑,並將原先“車到庫”這種粗放的停車體驗,升級到“車到位”的精細化停車服務。令人興奮的是,截至29日晚24時,城市大腦(綜合版)已接入實時停車位40萬。這是首次全城規模的實時泊位數據接入,將為大腦運算和便民服務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城市大腦是我市提升城市數字化水平,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而它也終將進入到“融合萬物”的階段。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城市大腦’對城市進行全局即時解析,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缺陷,成為治理城市的資源和能力平臺。”正如王堅作報告時所言,城市大腦藉助“數據資源是未來城市發展中的決定性資源”的理念,令百行百業在數字化升級中煥發出新的活力,進而推動經濟增長、惠及大眾民生。

城市大腦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人們到城裡來,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會上,周江勇這樣闡述城市大腦對城市生活的重要意義。

數據是冰冷的,但服務是溫暖的。在“百日攻堅”行動中,基於中樞系統的杭州城市大腦(綜合版)正式延伸至城管、衛健、旅遊、環保等領域,並推出9項惠民舉措——交通全域應用、優駕自動容錯、重車全程嚴管、泊位全城共享、先看病後付費、華數智慧生活、桐廬智能旅遊、建德數字專列、公園卡郊縣遊。

如今,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大到政府決策和城市治理,城市大腦已經開始全面、深度影響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在周江勇看來,城市大腦將通過融匯各類數據資源,藉助智能算法和自我學習,促進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促進民生服務數字化轉型,促進政務服務數字化升級。“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普惠、更加便利、更加快捷、更加精準的公共服務,讓大家都能夠享受到城市大腦帶來的實惠。”

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切,正朝著我們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