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或许是比余额宝更重要的一次创新

原创: 张翼轸Earl EarlETF

「你买了吗?」,这两天,很多朋友问我。

当然,他们说的,不是刚刚跌破 2500 点的股市,而是支付宝上新推出的 「相互保」 大病互助计划。

「买了」,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在看到这个计划推出的第一时间,我就参与了,还推荐了身边不少人。

作为一个 2005 年就开始跟踪保险行业的 「老」 保险记者,我绝不吝啬任何溢美之词来赞美 「相互保」 这块产品,于我看来「相互保」甚至是比支付宝当年 「余额宝」 更重要的一次创新

回归本源的创新

何为相互保?根据官方的说明:

蚂蚁保险、信美相互联手面向蚂蚁会员推出 「相互保」,实现大病保障低门槛、高透明、还能互助共济:芝麻分 650 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 岁以下)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到其中,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 100 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才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一次性领取保障金。


相互保,或许是比余额宝更重要的一次创新


是的,「相互保」 是一种创新的保险服务,而这种服务,是以一种借助互联网渠道的创新来回归保障本源的方式来实现的

追溯保险的起源,大多会提及公元 2000 年前地中海船主们的互助行为。

当时船舶构造简单,一旦遭遇风浪很容易沉没,而避险最简单的手段就是抛弃部分货物降低船只的载重量――抛弃谁的货物,就成为当时最严峻的问题。

于是有了 「一人为众,众为一人」 的原则,并为公元前 916 年的罗地安海商法所采用,即为了全体利益而抛弃货物,损失由全体分摊的 「共同海损」 原则。

当然,船东的互助,只是保险的雏形。

毕竟这样的互助,建立在船东彼此相熟,事先能缔约或有法律的强制――在船运这样特殊环境下,或许还能缔约,但是更多领域就很难完成这样涉及大量人员的互助。

所以到了 1347 年一个叫乔治・勒克维伦的人签发的承办单,就被视为了现代第一张有迹可循的保单――保险不再是一种互助行为,而是成为了由专业人员以及专业公司经营的一门生意。

而如今,「相互保」 则是回归昔日船东互助的本源,走出了一条与现代保险产品截然不同的道路。

而这条本源之路,依托互联网低成本、广覆盖的特征,才重新成为了可能。

虽然在互助领域,「相互保」 并不是中国互联网上的第一款产品,但是因为他是依托支付宝数亿用户推出的产品,有着最好的群众基础,才存在大量用户缔约降低赔付低成本互助的可能――才有可能改变千万乃至上亿用户的保险理念,并成为一款现象级的保障产品。

从对手到服务,保险中的 Costco

回归保险本源的价值何在?

绝不是因为古老的就是好的,关键就在于 「互助」 两字

是的,现代的保险产品,投保人与保险公司,本质上是一个 「对手关系」

相互保,或许是比余额宝更重要的一次创新


保险公司希望更多盈利,所以往往希望将保险产品定价定的比较贵,并通过强大的销售能力卖给投保人;而投保人因为信息上的劣势,往往会遭遇销售误导等种种问题,买入了未必合适或者定价很高的保险产品。

虽然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会存在这样的 「对手关系」,但是因为保险作为一种超级复杂的金融产品,普通人难以掌握,所以保险公司往往占据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优势。

在这样的前提下,保险公司的诉求有时候往往是单件保险的利润率最大化――羊毛出在羊身上,这自然是牺牲投保人利益为代价的。

但是,「相互保」则是截然不同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蚂蚁保险和信美相互作为 「相互保」 的共同管理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产生相关运营成本和支出。

秉承透明运作的理念,一共只收取 10% 的管理费,用于分摊金额收支、案件调查审核、诉讼仲裁公证、项目日常运营维护等,以保证项目持续运作,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这意味着,在 「相互保」 下,没有「对手关系」,所有的投保人都是「互助关系」,而蚂蚁保险和信美只是收取固定服务费的「服务方」,他们没有也无法通过提高利润率来赚更多的钱――唯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互助的好处,让总规模做大,才能实现更多的服务收入。

看到这里,你可曾想到了零售超市行业的 Costco?

相互保,或许是比余额宝更重要的一次创新


是的,Costco 的模式,堪称超市行业的一股清流。

他为自己设立了毛利不超过 14% 的铁律,「不打算靠卖东西赚钱,卖服务」,甚至他不认为自己是一家传统零售企业,不通过卖货赚差价,而认为自身是撮合供货商和消费者的信息服务商

是不是觉得 「相互保」 很类似?

是的,正如 Costco 不依靠卖货赚价差,「相互保」 也不像传统保险依赖精算定价来获利,就像 Costco 依靠每个用户固定的会员费盈利,「相互保」 也是通过撮合用户互助来收取固定比率的服务费――这样的模式,显然更能站在投保人的利益这边(而不是对立面),像 Costco 那样实现用户的利益最大化

正因为这样的转变,「相互保」在我看来,才称得上是一款比 「余额宝」 更具创新价值的产品。

毕竟,「余额宝」卖的还是传统的货币市场基金,只不过是在渠道上做了创新;而 「相互保」 相比传统保险产品,不仅仅是更多利用了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毕竟现在传统保险也日益重视这一渠道),关键是在于利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保险的模式,为投保人带来了更多的价值。

善行助推保险普及

作为一个 「老」 保险记者,我最乐于看到的,自然是上文提及的保险模式的创新变革。

但是在与许多朋友交流时才发现,他们对于 「相互保」 这样互助模式的理解,迥异于对于传统保险保费的理解,甚至某种程度上解决困扰保险难以普及的一大难题。

是的,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但是保险的渗透率始终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

这其中,民众的保险意识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许多人不愿意为保障花钱。

相互保,或许是比余额宝更重要的一次创新


我曾经给不少朋友推荐过一年两三百元保障 50 万元的消费型意外险,他们中不少人了解之后都会说一句 「如果我一年不出现,这几百块就打水漂了是么?」

在他们看来,他们不认为一年两三百块的保险,是购买一年抵御意外风险的保障,而是会觉得钱打水漂浪费了――正是这种心理作怪,所以在中国保险市场返还型的保险大行其道,许多投保人宁可每年比消费型多支出 10 倍甚至 20 倍的保费,也要还来不出险保费全部返还的特性――即使从精算角度,保险公司不过是用投保人多缴纳的保费去投资赚来的钱代替其支付保障的费用(往往还能为保险公司带来额外收益),对投保人未必划算。

但是我在与不少朋友分享 「相互保」 的时候,倒是没有看到过 「打水漂」 的观点。

相互保,或许是比余额宝更重要的一次创新


对于每月金额不定的疾病分摊支出,他们中不少人甚至认为是助人为乐的 「善行」,反而愿意视作是一种慈善捐款――并认为在此同时自己还能获得 10 万或 30 万的保障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不得不说,崇尚价值观的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将价值观融入商业产品上,从来有一套。

就像促进日活的那款小游戏 「蚂蚁森林」,却潜移默化的将其与绿化植树的善行联系在一起,既刺激了用户的日活,又通过种树提升了中国的绿化率,商业和善行双丰收。

而此次的 「相互保」 也是一样,通过 「互助」 的模式,让 「相互保」 的开支带有了 「善行」 的味道,让普通人可以更顺畅的打消 「保险保费打水漂」 的恐惧症,这无疑是 「相互保」 另外一个巨大的价值――如果这样的 「善行」 理念,再加上支付宝庞大的用户群体,能够让 「相互保」 为更多人所接受,那么对于提升中国保险的渗透率,都是大有好处的事情。


余额宝再伟大,也不过让许多人每天多赚几分钱的利息钱。

但是 「相互保」 就截然不同,当有一天上百万乃至数千万的人通过 「相互保」 实现重疾的互助,以低成本的方式抵御疾病对于家庭经济的威胁,避免 「因病致穷」 时,「相互保」真正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或许才会真正得到体现。

笔者已经为这个梦想按下了支持的按钮,即为自己保障,也为助人善行,那么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