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母企“庇护”,中集车辆来港IPO自立门户了!


告别母企“庇护”,中集车辆来港IPO自立门户了!


自今年8月初放出将从母企分拆独立于港交所主板上市的风声之后,近日全球最大的半挂车制造商中集车辆终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2018年12月28日,中集车辆初步招股书于港交所相关信息披露系统面世,这意味着中集车辆正式开启了其独立上市的旅程。

在中集车辆的成长之路上,强大母企的光环一直相当耀眼。自1996年公司前身深圳天达成立之时起,中集便成为中集车辆的控股股东(深圳天达于2005年更名为中集车辆),至今拥有中集车辆约63.33%股权。背靠着作为全球大型物流装备及能源整备供应商的中集这棵大树发展了多年,此番中集车辆终于是要走出来自立门户了,不知其做好了独当一面的准备没有呢?

说起来,于2002年开始从事半挂车制造及销售的中集车辆,如今已经奋斗成了全球半挂车行业的领导者,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总销量来计,中集车辆自2013年起至今已连续5年为全球最大的半挂车制造商,2017年中集车辆于中国半挂车行业占据15.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同时其于北美市场也跻身半挂车制造商TOP5行列。从行业地位来看,中集车辆的竞争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主营半挂车及专用车上装制造及销售

就业务模式而言,中集车辆主要从事的是半挂车及专用车上装制造及销售。其具体产品包括五种半挂车、2017年于中国推出的中置轴轿运车,以及自卸式翻斗车身、搅拌车的搅拌筒等上装产品:


告别母企“庇护”,中集车辆来港IPO自立门户了!


目前中集车辆的业务遍布全球,覆盖中国、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共40多个国家的市场。当中其绝大部分的收入及利润来源于中国本土市场,且中国市场的业绩贡献比重近年来不断提高,而今年上半年中集车辆便有63.5%的收入是来自中国市场;海外市场方面则要数北美表现最好,虽然近年业绩贡献比例有所下跌,但今年上半年仍为中集车辆带来20.8%的收益;欧洲及其他地区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则分别贡献中集车辆10.9%及4.8%的收益。

在中国本土、北美及欧洲这三大主要市场,中集车辆提供的品牌及产品组合也略有不同,总体上维持着兼具半挂车及上装的大范围多品牌战略:


告别母企“庇护”,中集车辆来港IPO自立门户了!


业绩稳步增长,但利润增速放缓

在全球主要市场取得广泛成功的中集车辆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也算可喜。如下表所示,从公司过往三年的财务数据来看,中集车辆的收益和利润总体上都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尤其是2017年,中集车辆的业绩增长较2016年进一步提速,收益按年增长33.1%至193.67亿元(人民币,下同);利润同步实现34.4%的增速达到10.12亿元,增长势头强劲有力:


告别母企“庇护”,中集车辆来港IPO自立门户了!


不过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去年中集车辆的综合毛利率开始出现微弱下跌,而进入2018年其业绩增速也开始放缓。今年上半年中集车辆的毛利率自去年全年下跌后再次录得2.3个百分点的跌幅,且收入及利润增速双双放缓,分别为16.8%及15.2%,较之上年的冲劲明显放松。

2018年上半年中集车辆利润增速放缓的背后,是其利润水平较低的车辆产品(如卡车底盘)销量增加拖累公司综合毛利率下跌的结果;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集车辆自身将上涨的原材料费用转嫁予客户的能力也变得有限,这令其未来在拓宽利润空间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风险在前但目标明确,能否如愿?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尤其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消极影响逐渐显现,而中集车辆绝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中国、北美及欧洲市场,经营业绩极度依赖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及市场状况。这样一来,以中美为主的国际经贸环境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中集车辆而言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所在:一旦其出口的国家对半挂车实施进口限制或征收较高关税作为贸易壁垒,中集车辆的业务及经营势必受到不利影响;反过来,若中国政府对其进口的某些原材料实施类似限制,中集车辆的业务营运同样将受到不利影响。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目前中集车辆前进路上客观存在的一些难题,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多数不可控,中集车辆眼下也只能将更多心力放在其自我可控的发展方面了。值此打响上市首场冲击战的时节,中集车辆也给出了其发展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巩固其于全球半挂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为此中集车辆也计划持续深化全球运营以扩大其选定市场的版图,并重点扩大及升级其制造及装配的能力。

招股书显示,中集车辆计划将其此次IPO所得款项净额的60%用于在美国及欧洲开设新的半挂车产品生产或装配工厂;剩下40%分别均等用于研发新产品、收购或寻求战略投资、偿债以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如此看来,中集车辆对于未来的地区扩张计划早就心中有数,虽然行业市场挑战不断,但独立上市也是巨大的机遇之一,且看其能否顺利上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