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的陰謀?

日本偷襲珍珠港存在兩種說法,一是偷襲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襲。二是美國人的陰謀,是故意讓偷襲成功的。第一種說法當然是公認的歷史,第二種說法是在部分軍事迷中流傳的,特別是一些日本人始終堅持認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樁特大的陰謀。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因為日軍的突襲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軍的戰略意圖沒有一件達到。

提起偷襲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山本酷愛賭博,他賭博的格言是要麼大贏,要麼大輸。這一點對他的軍事思想也有著重大影響,日後的偷襲珍珠港,也正充溢著孤注一擲的賭博痕跡。

山本曾數次赴美,或求學或考察或任職,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潛力有著極為深刻的瞭解。所以最初他竭力反對與美國開戰,成為日本海軍中堅定的反戰派人士,甚至因此幾乎遭到激進少壯派的暗算,但是山本絕不是和平主義者,他所反對的只不過是與強大的英美開戰,因為他曾準確預測日本即使通過偷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也只不過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優勢。——所以在他擔任第一航空戰隊司令時積極參與對中國的侵略。

1941年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的陰謀?

但是,當日本大本營與英美開戰的戰略方針確立後,他便一改初衷,竭盡全力策劃組織對美國的作戰方針,那就是以突襲手段力求在開戰初期就一舉全殲或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確立起日本的軍事優勢,並不斷對美國實施主動進攻,使其無法積蓄起足夠與日本對抗的力量,從而贏得戰爭的勝利。而這一戰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場賭博——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突襲。其作戰計劃中有兩個重要內容,一是擊沉三艘航空母艦,二是對美宣戰的最後通牒必須於攻擊前30分鐘美國時間12月7日十三時遞交。這樣做的目的是,山本無十六深知美國人的性格,崇尚面對面的決鬥,通過事先宣戰而打擊美國的士氣,從而把美國逼回到談判桌前,簽訂互補侵犯的協定。可是在襲擊當天偷襲的主要目標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及二十二艘其他軍艦不在珍珠港,而最後通牒的送達卻莫名其妙的推遲了一個半小時,使名正言順的宣戰變成了卑鄙無恥的偷襲。

1941年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的陰謀?

1941年12月7日下午一時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預定的遞交最後通牒的時間晚了四十分鐘,此時珍珠港的戰鬥已經打響二十分鐘了。美國國務卿赫爾在接見日本代表前已經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襲,但是羅斯福總統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覆,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於是赫爾裝作認真地閱讀了日方的答覆,然後用難以掩飾的憤怒說:“這是我任職五十年來,從未見過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虛偽歪曲的文件!”正是由於在遞交正式宣戰的文件之前,日本就發動了進攻,激起了美國舉國上下無比的憤慨。山本在接到勝利的電文後,絲毫沒有大勝的喜悅,對前來祝賀的部屬只是淡淡地說:“我們只不過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正是這兩個巧合成為懷疑偷襲珍珠港是美國的陰謀論的理由,雖然美國解釋過三艘航母不在港和宣戰文件為何遲到得原因,但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問。

1941年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的陰謀?

其它的疑點還有:

一、襲擊前美軍向珍珠港突然調派大量的醫藥物資和醫護人員,並在襲擊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 進行戰備值班(襲擊當天是星期天),這是有檔可查的。

二、一些不合常理的軍事調動,在襲擊前美軍將一些戰鬥機分散到偏遠的小機場,而留在主機場的飛機則空著機庫不用,整整齊齊擺在跑道上,給人一種所有的飛機都在的假象。襲擊開始後升空作戰的飛機都是小機場起飛的,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都有描寫。

三、在襲擊結束後,美軍以驚人的速度將擊沉的軍艦打撈出水,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修理好,並且進行了改裝,使這些軍艦的戰鬥力上升到新的水平。軍艦的改裝是非常複雜的,要將新裝備對軍艦的影響都要考慮進去,當這麼多的軍艦需要改裝,僅圖紙就要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更不用說各種設備、材料的採購與生產。但當這些軍艦開始改造時,工人們發現什麼都是現成的,包括圖紙、武器、雷達都是現成的,好像在等待這一天似的。

1941年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的陰謀?

正是有這麼多的疑點使許多人認為,珍珠港事件是美國的陰謀。美國早已獲知日軍的偷襲計劃,珍珠港事變只不過是羅斯福的苦肉計。因為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使得羅斯福總統很多援助英、蘇、中等國的計劃受到擎制,而作為極富遠見的傑出政治家,羅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時援助正在艱苦奮戰的英、中、蘇等反法西斯國家,等到軸心國確實控制了歐亞大陸後,美國將無力獨自抵抗已經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軸心國。所以早參戰比晚參戰有利,但國內的孤立主義只圖眼前利益,不願參戰。因此羅斯福不惜以珍珠港為代價,喚醒民眾的覺醒和敵愾,粉碎孤立主義思想。同時還必須讓日本偷襲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義者參戰的決心。

珍珠港事件是不是苦肉計,誰也不敢下定論,也許歷史會告訴人們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