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甘肅科學家康世昌下月出徵南極擔任崑崙站陸基首席科學家

我省科學家康世昌下月出徵南極

擔任崑崙站陸基首席科學家 科考隊共由300多人組成

厲害了!甘肅科學家康世昌下月出徵南極擔任崑崙站陸基首席科學家

康世昌(左)和同事一起調試科考設備。

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作為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隊員將於今年11月奔赴南極,並作為南極崑崙站陸基首席科學家主要承擔淺冰芯鑽取、表層雪及雪坑採樣等科考任務,他也是我省唯一一名參加此次南極科考的科學家。

曾40多次參加青藏高原科考,9次參加珠峰高海拔(6500米-7000米)科考的我省隴西籍科學家康世昌,這次是第一次參加南極科學考察,主要承擔淺冰芯鑽取、表層雪及雪坑採樣等多項科考任務。採集的樣品於2019年4月帶回蘭州後進行分析,主要目標是連續觀測冰川表面物質平衡及其化學成分的來源。

據康世昌介紹,此次南極科考隊由300多人組成,根據科考任務分綜合隊、直升機作業隊、海洋保護區作業隊等。南極崑崙站進站隊員有15人,他本人擔任南極崑崙站陸基首席科學家。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將搭乘“雪龍”號於11月2日從上海基地碼頭出發奔赴南極,他將於11月17日從上海乘飛機飛往澳大利亞,並在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登上“雪龍”號,與科考隊員會合後一起遠赴南極。

10月20日,一個深秋季節小雨微寒的休息日,康世昌一大早就趕到辦公室準備相關材料和南極科考設備。此次遠赴南極他攜帶的科考設備包括冰鑽、電子天平、保溫箱、採樣瓶、採樣袋等等,這些裝滿31箱重約500公斤的科考設備將盡快運往上海基地碼頭,並搭乘“雪龍”號從上海起航。

據悉,在完成各項既定的科考任務後,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預計於2019年4月12日返回上海。

人物簡介

康世昌,男,甘肅隴西人,1969年1月出生,漢族,理學博士,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獲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並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2次。

主要從事青藏高原雪冰和大氣化學特徵、冰芯氣候環境記錄以及現代冰川和氣候變化研究工作。主要科研成績為:確立了青藏高原雪冰和大氣化學成分的季節變化特徵,認識了北半球冰芯粉塵記錄與大氣環流之間的關係,通過珠穆朗瑪峰冰芯記錄評估了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以及通過各拉丹冬冰芯記錄揭示出長江源區最近二十年來的急劇升溫等。已發表學術論著總計300餘篇(冊),其中SCI收錄論文166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