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愤怒?

愤怒对中国人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要知道,愤怒本是一种高贵的情感,不必刻意去克制。

过度压抑,反而不利于释放敌意。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胆大的孩子会公开表达攻击性和敌意,并借此获得疏解,胆小的孩子则会在自己以外的地方找到这个攻击性,并对它感到害怕,预期它会从外界朝自己袭来,一生都活在惶惶不安中。

然而,愤怒若仅仅是情绪的发泄,只能威慑一时,负作用还很多。因此,学会“完整地”表达愤怒很重要。“完整性的表达”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表达你的愤怒,永远不迁怒。

谁引起了你的愤怒,就对谁表达愤怒,不能因为害怕发脾气的后果,而把怒气发泄在更弱小的人身上,这样做不会避免令你愤怒的事情再度发生,也会让你的怒火不断升级。

第二,直接表达你的愤怒,不拐弯抹角,不偷偷报复。

避免因愤怒而造成人际冲突,而是寻求更高权威的支持来解决问题,这样好不好呢?这看似很理性,处理得也很好,但让你愤怒的事还是无法避免。如果不直接表达愤怒的态度,就无法让对方get到你的原则和边界,更无法展示你和他的不同。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偷偷报复,也是不可取的,报复的做法实质上是对“对方”的低劣手段的认同。

第三,变指责为表达,变愤怒为抗议,要把愤怒的原因说清,这是建立边界最高效的方式。

由于愤怒是一种对敌作战的状态,而敌人会让我们感到确定的安全感,所以,在表达愤怒时,我们的一贯语言风格是指责式的。“你怎么……”“你如果……,不就……”,这样的方式还是只表达了攻击性,但对于自己真正的态度(如受到的打击或真正的需求)并没有很好的表达。语言可以作为一个标的物,为自己确定位置和目的,正确传达愤怒。

“你放音乐那么大声,有没有尊重过别人”——“我在休息,需要安静,我认为这是种尊重”;

“你每次拿身材开玩笑,有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在许多人面前,我感到不好意思,感到被羞辱和嘲弄”;

“你怎么好意思把功劳都归结于自己,锅都甩给别人”——“我被你抢过功劳,替你背过锅,我不想再忍受这种事”我就是我,“我”不是“别人”。

第四,愤怒后,不要刻意回避某人,也不要轻易示好,更不要为自己不大度而感到惭愧。

客气而疏离的态度,本身就是在表达你对这个人的不认同,这同样是表达自己的愤怒,要允许边界之外的正常交流,但要足够地表示出对被侵犯的不认同。

总之,有效地表达愤怒会提高我们的自尊感,使我们更接近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

作者何夕,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为心理咨询师,常居长沙。

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