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松鼠章燎原:第一代的企業是紅利成長,走到第二代只能靠產品


三隻松鼠章燎原:第一代的企業是紅利成長,走到第二代只能靠產品

文|朱曉培

人們認識三隻松鼠,大概是從2012年的雙11開始的。那天,上線三個月的三隻松鼠,賣出了766萬元,成為網上堅果第一品牌。

創業的時候,三隻松鼠創始人兼CEO章燎原(松鼠老爹)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大意是,一個新時代來了,電商有5年的機會,5年可以成就一個互聯網的電商品牌,但5年之後也是消亡的開始。

到2017年“雙11”,三隻松鼠恰好剛滿五年。當天,他們整個渠道的銷售成績是5.22億元,只比2016年的雙11多了0.14億元,而在更早之前,他們的銷量都是翻倍增長的。章燎原意識到,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章燎原看來,過去電商的增長是依託於人口紅利,依託於電商天然的技術的便捷性和基於數字的用戶體驗的提升,把線下的貨變放到線上去賣。

現在線上的流量紅利結束了,是時候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11月7日,他們舉行了一個造零食的發佈會,想告訴大家,他們正切換到一個新的時代。在內部,他們把2018年定成了新時代的創始元年。

章燎原把新時代總結為:線上造貨、立體賣貨。簡單來說,就是過去把線下的貨搬到線上賣,未來是要把線上的貨搬到線下賣。線上應該是更快更有效率地讓消費者理解這個商品,商品一旦成熟就迅速推向全國。

過去6年多,三隻松鼠沉澱了巨大的品牌勢能,在線有8000萬的購買會員,旗艦店每年訪問客人數達到6億人次以上。未來要把過去沉澱下來的這些東西去重新塑造新的核心競爭力,方向就是一個字,造。

“造”,具體指 “造產品和造體驗”。章燎原說,三隻松鼠要變成完全以創新為導向的一家公司。而圍繞這個“造”,他們還提出了四不工作觀:不難的事不做,不創新的事不做,沒有結果的事不做,沒做事的人不用。

三隻松鼠定了兩個目標:一是讓銷售顯得不那麼重要,“只要把體驗和產品做好,所有的渠道都會活,所謂紅利沒有和有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二是無論企業規模有多大,都要保持企業增長。“企業不增長什麼都完蛋了,企業必須保持增長。”在增長中解決問題,必須一步步來。

三隻松鼠章燎原:第一代的企業是紅利成長,走到第二代只能靠產品

以下為章燎原現場對話,由《商業與生活》整理

Q:線上造貨,立體賣貨。是線下又變得重要了嗎?

A:線上流量紅利在減退,流量瓶頸到了。如果你能保持每年合理的增長,沒有問題,但是如果線上流量紅利沒有了,你不增長了,其實就意味著你就是一個流量品牌。但是一個企業的增長,除了不斷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在有限的範圍增長以外,還有一種就是不斷地拓展銷售渠道,你可以理解為它是一個流量,但是這種流量是基於產品基礎上的。

Q:零食品牌多,產品也很難有太大的差異化。你們的優勢在哪裡?

A:如果單純產品這個維度來看,差異化沒有那麼強。但我把時間新鮮度控制在20天內,加1分,我讓你吃得很開心很愉悅,品牌還不錯,這又是1分。一個奧利奧賣了多少年,換個包裝還是賣得很好。對於零食企業來講,必須是靠自己進行要素組合,變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跟其他零食品牌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的方向定位比他們明確。我說不發展經銷商,不做傳統分銷,就不會做分銷商和經銷商。我做2B分銷,就把2B分銷做得更好,所以我們做第一。我以前說過我不做加盟店,就一定不會做加盟店,因為加盟店中間拿取的利潤太多了,我能不能把中間老闆去掉,讓這個小店主拿?所以,三隻松鼠的目標和定位要比他們明確。

Q:為什麼很多產品下架也很快?你們的生產方式是什麼樣的?

A:今年在6、7月份之前,我們確實上了很多商品,但是在8月份之後也下了很多商品,包括短保的產品,90天堅果產品等。核心是因為我們認為這些產品做得不夠好。我們現在整個公司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一定要做比別人好的產品,不好就下架。

我們現在不求上新的速度,而是要求產品的創新度。當然,不求上新的速度不是不去上新,而是在這個前提下去加快上新或者依靠我的資源上新。我們比起傳統企業上新肯定更快,但是我們不會像某某品牌一樣動不動說要一年上新700款。我們預計每年一年最多百把款,每個月就是10款。我們的產品和質量研發人員有五六百人,分出來就是五六十人一年就10款,這個我們相對來講就比較有信心。

我們一般給一款產品在早期判斷的時候是設定包銷指標的,比如“好多啦”產品,可能給它定的目標是一個月要賣10萬件,至於什麼價格賣出去對我們來講不重要,我們就是為了獲得數據的迴流。大部分是滿一個月之後,才根據數據確定這款產品應該定什麼級,然後走向更大的線下通道,這個是我們的方式產生的變化。

Q:三隻松鼠沒有自己的工廠,代工模式怎麼保證食品安全。你怎看待供應鏈這個問題?

A:這已經不應該成為今天討論的話題。有工廠也有出問題的,沒有工廠也有不出問題的。對於三隻松鼠而言,核心是我們怎樣把質量的數字化、可追溯做得更完善。

當中國所有在這個產業當中的供應鏈都是不完善的,我們手上掌握著流量和終端,這就是優勢,能夠把這個供應鏈激活。今天,所謂供應鏈企業是不能從後往前走的,一定是從消費者端往前走的。如果有一家企業說我做供應鏈,其實他是白搭。聯想做了這麼多年,後端是做不完做不盡的,沒有前端倒逼後端是不夠的。你能把全球的堅果原料買完嗎?

三隻松鼠章燎原:第一代的企業是紅利成長,走到第二代只能靠產品

Q:怎麼看待社交電商,以及拼購?

A:拼團不應該是品牌商做的,應該是平臺做的,是拼多多要去做的。

我們認為,對於微信工具來講,要搞清楚是把社交當電商做,還是把電商當社交做?現在看到的大部分是把社交當電商做的,我們的定位是倒過來的,是把電商當社交來做,是服務和體驗的補充。我們手上有一個項目明年會發布,叫“私人工廠”,每一個人在微信小程序的端口可以完全實現定製化,定製零食,通過這樣的行為來提高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和黏度。你的道歉也好,愛好也好,馬上可以印刷出來、傳遞出去。這種技術已經成熟了,但是未被普及。前端的這些工具技術也是成熟的,只是未被普及。我們覺得把這幾件事做在一起,通過微信這個環節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Q:對於三隻松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何時上市?

A:最主要的就是造產品。過去半年,我們推出了很多新品,這讓我們嚐到了一個甜頭,就是創新創造的甜頭。明年我們要繼續創造一些獨有商品,而且是能彰顯出我們“風味、鮮味、趣味”風格的產品。 第二,我們希望所有售出的產品距離生產日期在20天以內,這是我們的目標。只要足夠的新鮮,用戶是有感知的。這是接下來最重要的兩件事,這兩件事做好了渠道就能活。

上市的問題,我們一直處於IPO排隊中。

Q:現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行業增速放緩,還是在公司內部?

A:行業增速當然是放緩了,但對我們不會是構成危機的原因。如果你去年問我這個問題,行業增速放緩對你是不是最大的危機?答案是的。但是現在,我們比較開心的是確實增速放緩,但是通過這半年來的調整,在整個增速放緩的同時,我們是逆勢增長的。這次“雙11”的結果肯定看得出來。

當我們把視線放到線下之後,我們覺得這個市場還有很大,只是我們要找到什麼樣的方法去做好。

我們企業最大的短板,在這個階段肯定是組織,是人才。因為第一時代到第二時代的核心就在於老人才能不能升級,新人才能不能迭代,然後重新構建一個在新的組織戰略和任務下的新的體系。所以我們在南京做研創中心,打通五個渠道。

Q:創業6年多,花最多的錢買到的一個經驗是什麼?

A:企業發展教訓是有的,最大的教訓是我們在舒適區裡面漸漸習慣了舒適,而忘記了我們應該追求的本質。小米不例外,喬布斯也不例外,每個企業都不例外。

2012年,我們上線的時候非常注重體驗和產品,哪怕一個包裝的設計,我們2013年注重,2014年注重,2015年就不那麼注重。坦率講我們不是不注重,而是沒有升級。我們漸漸覺得,把包裝做得好玩一點不好玩一點沒有兩樣,客服喊得親一點不喊得親一點也沒有兩樣,但當數據不增長的時候,我們就清醒了。到2017年“雙11”才把我們敲醒,但真的醒了嗎?其實也沒有醒。

這個時候,大部分企業一定會想的一件什麼事?一定是銷售出問題了,渠道出問題了,恨不得到處開店以提高增長,很多企業就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到處求人這裡給我賣東西,那裡給我賣東西。但事實不是這樣。

很慶幸,我們到7月份的時候,開始專注於真正把產品做好。過去不是我們退步了,而是消費者需求升級了,我沒有跟上他的需求升級。比如,別的企業核桃仁上面是有皮的,帶皮有什麼好處呢?就是防止它氧化會好一點,保質期長一點。我們把這個核桃仁的皮脫掉的壞處,第一是成本增加了,第二是它的保質期可能會變短。但是它的好處是什麼?消費者看著乾淨了,沒有灰了,就是為這一點點,我們必須按照這個來。我們每一個腰果和大小都變成差不多大小。你會覺得難,但是不難的事情不做,這是我們的工作觀。

Q:三隻松鼠是品牌商,還是零售商?

A:所有的企業第一步的成功大部分都是流量導向的,但最後都是倒下了。到底是品牌商還是零售商的定位?今年5、6月份的時候,我們給自己有一個定位。品牌商、零售商是有區別的。品牌商是以產品為導向,零售商是以賣貨為導向。最終下來之後一定要以產品為導向。

為什麼很多品牌不願意選擇這條路?是因為這條路太難了,做產品比找渠道、找流量是要難很多。我一直覺得第一代的企業都是紅利成長的,走到第二代的企業只能靠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